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07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属于道路桥梁施工领域。组合桥包括主梁、斜拉索、主缆、吊索、斜拉索锚、主缆锚固装置和斜井,主梁架设于峡谷间;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主缆锚固装置设置于斜井前端;主缆锚固装置下方有安装斜拉索锚;所述吊索一端连接主缆,吊索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斜拉索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上,所述斜拉索另一端与斜拉索锚相连接。通过结合将斜拉索和主缆锚入山体替代主塔的架设,从而降低施工难度且减少工程造价,同时结合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特点实现超大跨度峡谷的连通。和悬索桥的特点实现超大跨度峡谷的连通。和悬索桥的特点实现超大跨度峡谷的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越来越多进入西部山区。由于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山

峡谷

高山”情况,线路必须以“隧道

桥梁

隧道”的形式进行穿越。由于山体雄厚、峡谷陡峭,往往都是桥隧相连的形式。针对峡谷宽度不大时,往往可以采用常规桥梁进行跨越;线路往往受高程等控制,在陡峭峡谷段跨越宽度大,采用常规的桥梁方式难以跨越;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大跨度桥梁的常用形式之一;若采用斜拉桥的方式,则桥梁主塔往往置于峡谷底端,主塔高度极大,施工困难;若采用常规悬索桥的方式,则一方面需要设置锚定,另一方面仍需设置桥塔,桥塔布置困难,且难以施工。与此同时单一使用上述斜拉桥和悬索桥对峡谷间桥梁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峡谷跨度过大的环境上述两种桥梁形式,无法达到连接峡谷两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宽深峡谷间桥梁主塔架设困难及超大跨度宽深峡谷的连通,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的施工方法。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组合桥包括主梁、斜拉索、主缆、吊索、斜拉索锚、主缆锚固装置和斜井,所述主梁架设于峡谷间;
[0006]两道所述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
[0007]所述主缆锚固装置设置于斜井靠近隧道口的前端;
[0008]在主缆锚固装置下方每隔5m~8m设置一个斜拉索锚;
[0009]所述主缆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主缆锚固装置;
[0010]所述吊索一端连接主缆,所述吊索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
[0011]所述斜拉索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上,所述斜拉索另一端与斜拉索锚相连接。目前宽深峡谷间斜拉桥的建造结构,需要设置主塔来为主梁提供支撑,此种方法不仅会延长施工周期,其施工难度大同时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本技术设计一种无主塔形式的桥梁结构,通过设置斜拉索锚和主缆锚固装置将斜拉索和主缆锚入山体内为主梁的悬挂固定提供拉力,这种桥梁结构能够避免主塔的架设,同时采用该施工方法不仅能够缩短工期还能有效的缩减工程成本。本技术能用于桥梁跨度在2000m以上的超大宽度峡谷间桥梁的架设。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13]所述斜井从隧道口旁山体斜向下延伸至隧道底面所处平面,且斜井末端垂直于隧
道并与隧道相连通。斜井与隧道共同为锚固作业提供施工场所,同时方便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等的通行。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缆锚固装置包括主缆鞍、散缆鞍、缆索、锚固体和缆固装置,所述主缆鞍设置于主缆锚固装置前端,用于改变主缆的受力方向,所述主缆受力方向改变后沿斜井的轴向延伸;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缆经过主缆鞍后连接至散缆鞍上,所述散缆鞍一端连接主缆,所述散缆鞍另一端将主缆分散成多条缆索;
[0016]所述缆固装置包括连接段和锚固段,所述连接段用于连接缆索,所述锚固段固定于锚固体内。主缆鞍的设置主要用于改变主缆的受力方向,将主缆的受力改为沿斜井径向;散缆鞍将主缆分散成多条缆索并分别与缆固装置相连接后锚入锚固体内,对主缆进行牵引固定,在通过吊索对中段主梁进行悬挂固定,从而实现对于中段主梁的架设。
[0017]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索锚斜向下设置于山体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索一端与斜拉索锚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端头锚具与主梁相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索用于悬挂固定主梁两端500m范围内的桥面结构。
[0020]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索锚包括锚固结构、锚座结构和锚杆,所述锚座结构与锚杆相连接,所述锚固结构和锚座结构通过螺栓组进行连接。斜拉索通过斜拉索锚锚入山体内,使得斜拉索能够为两端500m范围内的主梁悬挂固定提供拉力,保障斜拉桥的基本使用功能。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的施工方法,通过主缆锚固装置和斜拉索锚将主缆和斜拉索锚入山体内提供主梁悬挂固定所需要的力,避免了在宽深峡谷中设置主塔,进而降低了宽深峡谷间桥梁施工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宽深峡谷间桥梁施工的工程造价;
[0023]2、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的施工方法,将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增大组合桥的跨度。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主缆锚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主缆鞍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缆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斜拉索锚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端头锚具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2]1‑
主梁,2

斜拉索,3

主缆,4

吊索,5

斜拉索锚,6

主缆锚固装置,7

斜井,8

端头锚具,51

锚固结构,52

锚座结构,53

锚杆,54

螺栓组,61

主缆鞍,62

散缆鞍,63

缆索,64
‑ꢀ
锚固体,65

缆固装置,651

连接段,652

锚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实施例
[0035]如图1~图6所示,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设置斜拉索锚5和主缆锚固装置6将斜拉索2和主缆3锚入山体内,然后通过斜拉索2和主缆3为主梁1的架设提供拉力,从而替代了原有斜拉桥和悬索桥的主塔结构,以此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和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同时采用斜拉桥的结构对主梁1两端500m范围进行悬挂固定,同时采用悬索桥的结构对主梁1中段进行悬挂固定,此种斜拉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斜拉索(2)、主缆(3)、吊索(4)、斜拉索锚(5)、主缆锚固装置(6)和斜井(7),所述主梁(1)架设于峡谷间;两道所述斜井(7)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7);所述主缆锚固装置(6)设置于斜井(7)靠近隧道口的前端;在主缆锚固装置(6)下方每隔5m~8m设置一个斜拉索锚(5);所述主缆(3)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主缆锚固装置(6);所述吊索(4)一端连接主缆(3),所述吊索(4)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1)用于悬固主梁(1);所述斜拉索(2)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1)上,所述斜拉索(2)另一端与斜拉索锚(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井(7)从隧道口旁山体斜向下延伸至隧道底面所处平面,且斜井(7)末端垂直于隧道并与隧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缆锚固装置(6)包括主缆鞍(61)、散缆鞍(62)、缆索(63)、锚固体(64)和缆固装置(65),所述主缆鞍(61)设置于主缆锚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冉龙洲宋松科刘伟杜桃明权新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