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越来越多进入西部山区。由于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山
‑
峡谷
‑
高山”情况,线路必须以“隧道
‑
桥梁
‑
隧道”的形式进行穿越。由于山体雄厚、峡谷陡峭,往往都是桥隧相连的形式。针对峡谷宽度不大时,往往可以采用常规桥梁进行跨越;线路往往受高程等控制,在陡峭峡谷段跨越宽度大,采用常规的桥梁方式难以跨越;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大跨度桥梁的常用形式之一;若采用斜拉桥的方式,则桥梁主塔往往置于峡谷底端,主塔高度极大,施工困难;若采用常规悬索桥的方式,则一方面需要设置锚定,另一方面仍需设置桥塔,桥塔布置困难,且难以施工。与此同时单一使用上述斜拉桥和悬索桥对峡谷间桥梁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峡谷跨度过大的环境上述两种桥梁形式,无法达到连接峡谷两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斜拉索(2)、主缆(3)、吊索(4)、斜拉索锚(5)、主缆锚固装置(6)和斜井(7),所述主梁(1)架设于峡谷间;两道所述斜井(7)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7);所述主缆锚固装置(6)设置于斜井(7)靠近隧道口的前端;在主缆锚固装置(6)下方每隔5m~8m设置一个斜拉索锚(5);所述主缆(3)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主缆锚固装置(6);所述吊索(4)一端连接主缆(3),所述吊索(4)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1)用于悬固主梁(1);所述斜拉索(2)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梁(1)上,所述斜拉索(2)另一端与斜拉索锚(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井(7)从隧道口旁山体斜向下延伸至隧道底面所处平面,且斜井(7)末端垂直于隧道并与隧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超大跨度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缆锚固装置(6)包括主缆鞍(61)、散缆鞍(62)、缆索(63)、锚固体(64)和缆固装置(65),所述主缆鞍(61)设置于主缆锚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冉龙洲,宋松科,刘伟,杜桃明,权新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