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元件、功率模块及功率变换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功率模块及功率变换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较高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利用率的磁性元件、功率模块及功率变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功率密度及可自动化制造性,且同时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越来越多的开关电源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模块化是将功率半导体器件设置于模块电路板上,再将模块电路板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其中模块电路板上设置磁性元件及功率变换线路。
[0003]由于大部分服务器及通信电源的高度设计为1U,使得设置于服务器及通信电源内部的模块电路板的高度受到限制。且由于磁性元件在模块电路板上占有相当大的体积、重量与损耗,因此磁性元件的设计及布局可以决定模块电路板(PCB)的利用率及通信电源的整体性能。
[0004]近年来,磁性元件的设计和空间布局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磁性元件的结构从单一的独立绕线式发展到平面结构、矩阵结构、模块结构、集成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多种形态。在通信电源的模块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磁性元件,包含:一本体,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多个第一磁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一第一公共磁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磁柱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所述第一公共磁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二磁柱,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磁柱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磁柱、所述第一公共磁柱以及所述第二磁柱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包含一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是包含一原边绕组、一副边绕组以及一电感绕组,所述原边绕组和所述副边绕组是绕设于所述多个第一磁柱,所述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磁柱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原边绕组、所述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电感绕组为PCB绕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磁柱为长条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磁柱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长方形结构或跑道形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还包含一磁盖,用以覆盖所述本体、所述第二磁柱及所述多个第一磁柱。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盖为扁平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盖还包含多个第三磁柱、一第二公共磁柱及一第四磁柱,所述多个第三磁柱、所述第二公共磁柱及所述第四磁柱是设置于所述磁盖,所述多个第三磁柱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磁柱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二公共磁柱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公共磁柱的设置位置,所述第四磁柱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磁柱的设置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盖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柱之间的一空间,所述磁盖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公共磁柱之间的一空间,所述磁盖与所述第二磁柱之间的一空间,这三处空间中至少两处该空间具有一气隙。10.一种磁性元件,包含:一第一本体,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以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多个第一磁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两个边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一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本体相邻设置;一第二磁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五磁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磁柱与所述第五磁柱间隔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金达,王昆鹏,杜帅林,董慨,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