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70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3
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隔板、自动扫地刷、扫地架、旋转垃圾收集仓、用于检测前方有无障碍物的红外传感器、弹簧式海绵夹和车轮装置,所述扫地架、弹簧式海绵夹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安装在隔板上并且在其垃圾入口处设有传送杆机构,在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倒立式栅栏结构,所述自动扫地刷与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扫地架的下端垃圾入口处;所述车轮装置安装在隔板上,包括四个车轮架和四个车轮架舵机,每个车轮架通过一个车轮架舵机驱动,每个车轮架均采用便于爬楼梯的三叶式结构,每个三叶式结构均安装有三个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大量垃圾清除、果皮碎屑与尘土分离和能够上下爬梯的垃圾收集装置。垃圾收集装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室内清洁一直是人们最常干而又最不耐烦干的一项家务活。每天的扫地、拖地不仅脏累而且繁琐。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吸尘器,但吸尘器依旧离不开人的工作。后来,扫地机器人出世了。
[0003]扫地机器人,又叫智能吸尘器、自动扫地机,是一种智能家居装置。它能自动在房间内按照自己系统规划的路线,完成清理地面的工作。一般的,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在壳体前方都会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前方有无障碍物,若有障碍物,则其一触碰到就会自行转弯,并改变自己的路线。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随机碰撞式扫地机器人和路径规划式扫地机器人。
[0004]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扫地机器人都出现了“状况”:清扫路线混乱、垃圾没过一会就要清理,整体清扫效率太低、地面的凹凸处阻碍运动的同时还使扫地机器人发出噪音
……
一系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大量垃圾清除、果皮碎屑与尘土分离和能够上下爬梯的垃圾收集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隔板、自动扫地刷、扫地架、旋转垃圾收集仓、用于检测前方有无障碍物的红外传感器、弹簧式海绵夹和车轮装置,所述扫地架、弹簧式海绵夹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安装在隔板上并且在其垃圾入口处设有传送杆机构,在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倒立式栅栏结构,倒立式栅栏结构用于避免垃圾飞出,所述自动扫地刷与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扫地架的下端垃圾入口处,扫地架的垃圾出口与旋转垃圾收集仓的垃圾入口连通;所述车轮装置安装在隔板上,包括四个车轮架和四个车轮架舵机,每个车轮架通过一个车轮架舵机驱动,每个车轮架均采用便于爬楼梯的三叶式结构,每个三叶式结构均安装有三个车轮;
[0008]所述隔板的底部中央处还设有用于地面进行二度清洁的吸尘器,红外传感器、四个车轮架舵机、传送杆机构均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设置在隔板上。
[0009]进一步,所述吸尘器的吸尘口与吸尘器的主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
[0010]再进一步,所述扫地架由半圆弧壳和中空的长方体盒组成,所述自动扫地刷与红外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扫地架的半圆弧壳处,扫地架的垃圾出口与旋转垃圾收集仓的垃圾入口通过挡帘连通。
[0011]再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四叶传送杆和电机,四叶传送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垃圾收集仓的垃圾入口处,电机的输出端与四叶传送杆连接,所述电机与微控制器连接。
[0012]更进一步,所述弹簧式海绵夹包括弹簧支架和海绵夹,所述弹簧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隔板上,另一端固定有海绵夹。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装置在清扫时,扫地、吸尘一起工作,可以将地面清理的更加干净;采用ARM系列的微处理器,重新合理的规划路线,使清扫不再杂乱无章,可以提高整体的清洁效率;吸尘器和旋转垃圾收集仓一同用来储存垃圾,使得垃圾的储存量大大扩大,减少用户清理的次数,而且实现了果皮碎屑与灰尘的分离;采用的车轮为三轮式爬楼轮集合万向麦姆轮,既满足在平整地面运动时的前进以及转弯,又能完成上下爬楼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四叶传送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参照图1~图3,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隔板、自动扫地刷1、扫地架2、旋转垃圾收集仓9、用于检测前方有无障碍物的红外传感器、弹簧式海绵夹和车轮装置,所述扫地架2、弹簧式海绵夹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9安装在隔板上并且在其垃圾入口处设有传送杆机构,在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倒立式栅栏结构,倒立式栅栏结构用于避免垃圾飞出,所述自动扫地刷1与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扫地架2的下端垃圾入口处,扫地架2的垃圾出口与旋转垃圾收集仓9的垃圾入口连通;所述车轮装置安装在隔板上,包括四个车轮架和四个车轮架舵机,每个车轮架通过一个车轮架舵机驱动,每个车轮架均采用便于爬楼梯的三叶式结构,每个三叶式结构均安装有三个车轮;
[0019]所述隔板的底部中央处还设有用于地面进行二度清洁的吸尘器4,红外传感器、四个车轮架舵机、传送杆机构均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设置在隔板上。
[0020]进一步,所述吸尘器4的吸尘口与吸尘器的主体之间的夹角为90 度。
[0021]再进一步,所述扫地架2由半圆弧壳和中空的长方体盒组成,所述自动扫地刷1与红外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扫地架2的半圆弧壳处,扫地架2 的垃圾出口与旋转垃圾收集仓的垃圾入口通过挡帘连通。
[0022]再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四叶传送杆10和电机,四叶传送杆 10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垃圾收集仓9的垃圾入口处,电机的输出端与四叶传送杆连接,所述电机与微控制器连接。
[0023]更进一步,所述弹簧式海绵夹包括弹簧支架7和海绵夹6,所述弹簧支架7的一端固定在隔板上,另一端固定有海绵夹6。
[0024]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扫地刷1为长条形毛刷,固定在扫地架2 的半圆弧壳的内部。所述自动扫地刷1的毛刷采用化纤材料,兼具一定的硬度和柔性,便于将地面上的垃圾推动并且卷入扫地架内。所述自动扫地刷1的毛刷采用密集型毛刷,采用这种毛刷可以使自动扫地刷1在扫到毛发时,令毛发停留在毛刷的表层而不深入,便于后续用户对机器的清理。
[0025]所述扫地架2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一端为半圆弧形,其内部用于安装自动扫地刷1和红外传感器,另一端固定在隔板较短边上,与旋转垃圾收集仓9未封闭端紧密连接,便于将自动扫地刷1卷入的垃圾顺利送至旋转垃圾收集仓9的四叶传送杆10处。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有无障碍物;扫地架向外斜置朝下,一方面可以使自动扫地刷接近地面,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动扫地刷1处于整个装置的最前端,使清扫成为工作的第一步,为接下来的吸尘做好准备。
[0026]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9为中空的长方体,固定于隔板的上方;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9的一端未封闭,其内侧安装一根四叶传送杆10;四叶传送杆10的上方设有一个倒立式栅栏结构,使得四叶传送杆10 在传送自动扫地刷1传输来的垃圾进入旋转垃圾收集仓9内时,让垃圾完全进入旋转垃圾收集仓9内,避免了垃圾的飞出。四叶状的传送杆,在接收到扫地架2传送来的垃圾后,凭借垃圾进入时所被赋予的速度与传送杆的叶片接触到垃圾时给垃圾的一个推力,有利于将垃圾推入旋转垃圾收集仓9的内部。
[0027]所述隔板的另一条较短边的下方固定了一个弹簧式海绵夹。所述弹簧式海绵夹包括弹簧支架和海绵夹6;所述弹簧支架一端固定在隔板,固定方式采用螺丝固定,另一端固定有海绵夹6。所述弹簧支架固定十根弹簧7,十根弹簧7以相同的间隔排列在弹簧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自动扫地刷、扫地架、旋转垃圾收集仓、用于检测前方有无障碍物的红外传感器、弹簧式海绵夹和车轮装置,所述扫地架、弹簧式海绵夹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旋转垃圾收集仓安装在隔板上并且在其垃圾入口处设有传送杆机构,在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与其相互配合的倒立式栅栏结构,倒立式栅栏结构用于避免垃圾飞出,所述自动扫地刷与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扫地架的下端垃圾入口处,扫地架的垃圾出口与旋转垃圾收集仓的垃圾入口连通;所述车轮装置安装在隔板上,包括四个车轮架和四个车轮架舵机,每个车轮架通过一个车轮架舵机驱动,每个车轮架均采用便于爬楼梯的三叶式结构,每个三叶式结构均安装有三个车轮;所述隔板的底部中央处还设有用于地面进行二度清洁的吸尘器,红外传感器、四个车轮架舵机、传送杆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薛竹筠赵跃鹏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