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方形平面混凝土蜂窝型空间网格盒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公共建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近方形平面混凝土蜂窝型空间网格盒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节约土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执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 年61号文件)精神,大跨度(L=18m
‑
40m)公共与体育建筑应向多层(H≤24m) 发展,如图1所示,Lx=Ly=36m的方形平面,采用现行结构体系,即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存在如下不足,其一:建材用量大C40混凝土用量0.45m3/m2,钢材135kg/m2以上(含预应力筋);其二:结构体系受力不均匀,框架大梁两边(x方向)承担楼面荷载(含结构自重)80%以上,导致正交(x,y)的两边基础承载力极不均匀;其三:在多层建筑总高H≤24m条件下,由于结构厚度大,只能设计为两层;其四:从图1结构布置图分析,正交的两个方向(x,y)抗侧刚度差,且不相等,竖直方向(y)大于水平方向(x)此种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已在多项两层大跨度公共与体育建筑应用,工程实践已论证上述不足。近年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近方形平面混凝土蜂窝型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近方形平面混凝土蜂窝型空腹夹层板楼盖与混凝土网格式框架柱,所述楼盖在支座位置与周边的混凝土网格式框架柱刚性连接,形成多层大跨度近方形平面的混凝土蜂窝型空间网格盒式体系;其中,所述楼盖分为上弦层、下弦层和剪力键,所述下弦层由下弦梁构成多个正六边形蜂窝网格,近方形平面水平方向边长Lx是蜂窝网格高2h的m倍,竖直方向边长Ly是蜂窝网格边长b的n倍,并从上、下两端以2b+b=3b方式向竖直边中央排列,正中央支座网格b共用,即近方形面积增大或缩小时,y向按3b倍数缩小或增大,沿x向按2h倍数关系缩小或增大,所述上弦层由与下弦层固定连接的周边为直线段的上弦梁和上弦梁表面的正六边形网格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构成,所述剪力键是设置在正六边形节点上的竖向构件,该构件连接上、下弦梁;所述楼盖的蜂窝网格空腹梁在楼盖平面内夹角60
°
三向分布,与周边的网格式框架结构刚性连接,荷载传递线路最短;所述混凝土网格式框架柱包括分布于各个支座处的多个立柱和连接相邻立柱的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包括位于楼盖处的主横梁,还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俭,杨晓华,陈科良,张华刚,胡岚,肖建春,罗叠峰,宾佳,郭中轩,郭钰,补国斌,魏艳辉,田子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