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562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光学模组包括用于对焦的第一透镜群、以及用于变焦调节的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利用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的双镜群联动,可以在变焦调节期间内动态补偿成像光束由于焦距变化而产生的聚焦偏差,从而,变焦调节可以无需第一透镜群通过适应性移动的重新对焦。而且,光学模组的广角模式和长焦模式之间的全程变焦调节过程,都可以避免出现成像光束在成像靶面的弥散聚焦,以实现在变焦过程中全程清晰聚焦。另外,光学模组还可以包括具有恒定的光圈口径的光阑,从而可以实现光圈大小恒定的全程清晰聚焦。聚焦。聚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可在变焦过程中全程清晰聚焦的一种光学模组、应用该光学模组的一种光学镜头、以及使用该光学镜头的一种摄像机。

技术介绍

[0002]光学镜头中的光学模组可以包括用于对焦的一组对焦透镜群、以及用于变焦的一组变倍透镜群,以使成像光束能够以选定的焦距清晰聚焦在感光元件的成像靶面。
[0003]当变倍透镜群移动实现变焦调节后,焦距的变化可能导致成像光束在成像靶面弥散聚焦,由此,对焦透镜群也需要适应性移动,以实现在变焦调节后的焦距下的重新对焦。
[0004]即,变焦调节过程会存在一定时长的弥散聚焦,从而导致感光元件连续输出的图像中,会由于这样的弥散聚焦而包含多帧不清晰的图像。对于安防监控场景,若摄像机的刚光元件输出的图像中混杂大量不清晰的图像,则会降低安防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
[0006]第一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可移动地布置在感光元件的成像靶面所在侧,用于通过沿所述光学模组的光轴方向适配目标物距的移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可移动地布置在感光元件的成像靶面所在侧,用于通过沿所述光学模组的光轴方向适配目标物距的移动,将入射的成像光束的焦点聚焦在所述成像靶面;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群与所述成像靶面之间,用于通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适配期望倍率的移动,对所述成像光束在所述成像靶面的成像实施变焦调节;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群与所述成像靶面之间,用于通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透镜群的联动,在所述变焦调节期间内动态补偿所述成像光束由于焦距变化而产生的聚焦偏差;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群与所述第二透镜群的联动为: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以彼此间的相对距离可变的方式同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第一镜群焦距,所述第一镜群焦距为正焦距;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第二镜群焦距,所述第二镜群焦距为负焦距;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第三镜群焦距,所述第三镜群焦距为正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四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固定布置在所述第三透镜群与所述成像靶面之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群具有第四镜群焦距,所述第四镜群焦距为正焦距,用于对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群投射的所述成像光束形成在正焦距方向上的收敛矫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的行程范围与所述第二镜群焦距之比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三透镜群的行程范围与所述第三镜群焦距之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群焦距与所述第二镜群焦距之比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镜群焦距与所述第三镜群焦距之比;并且,所述第一镜群焦距与所述第四镜群焦距之比,大于所述第一镜群焦距与所述第三镜群焦距之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在朝向所述成像靶面的方向上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