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立柱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41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2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立柱及车辆,该车身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盲区减小装置,盲区减小装置包括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和第三棱镜,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和第三棱镜布置为用于围绕立柱本体呈n型布置,第一棱镜用于接收来自盲区的光线,第二棱镜用于将来自第一棱镜的光线传递到第三棱镜,第三棱镜用于将来自第二棱镜的光线传递至可视区;盲区减小装置还包括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第一透镜组件设置在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之间,用于将来自第一棱镜的光线会聚至第二棱镜,第二透镜组件设置在第二棱镜和第三棱镜之间,第二透镜组件用于将来自第二棱镜的光线发散至第三棱镜。上述盲区减小装置无能耗,可靠性高,且对立柱本体的强度影响较小。且对立柱本体的强度影响较小。且对立柱本体的强度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立柱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立柱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两侧的车身立柱,尤其是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两侧的A柱,是保护驾驶舱完整性和结构强度的钢结构立柱。车辆的A柱的大小影响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盲区,据了解将近80%的转弯事故都是由于A柱盲区造成的。缩小A柱的横截面以减小盲区会影响车身强度,为了保证A柱的强度而增加其横截面会造成很大的盲区。
[0003]解决A柱盲区也成为了近年来比较火热的研究课题,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A柱盲区消除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A柱外面安装摄像头,A柱的内侧安装柔性屏或投影将摄像头反馈的图像在车内显示,以将盲区图像可视化。2、采用透明A柱,但会很大程度降低A柱的强度,且外界图像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畸变。3、在车头或A柱外侧安装红外传感器,在A柱内侧安装指示灯,如果盲区没有行人则亮绿灯,有行人则亮红灯。4、利用车载摄像头,在中央屏幕显示左右A柱盲区处的图像。
[0004]以上几种方案需要电控器件大量参与,例如需要摄像头、显示屏、传感器或指示灯等,如果其中任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立柱,包括立柱本体(2)和盲区减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减小装置(1)包括第一棱镜(10)、第二棱镜(20)和第三棱镜(30),所述第一棱镜(10)、所述第二棱镜(20)和所述第三棱镜(30)布置为用于围绕所述立柱本体(2)呈n型布置,所述第一棱镜(10)用于接收来自盲区的光线,所述第二棱镜(2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棱镜(10)的光线传递到所述第三棱镜(30),所述第三棱镜(3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棱镜(20)的光线传递至可视区;所述盲区减小装置(1)还包括第一透镜组件(40)和第二透镜组件(50),所述第一透镜组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一棱镜(10)和所述第二棱镜(20)之间,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棱镜(10)的光线会聚至所述第二棱镜(20),所述第二透镜组件(50)设置在所述第二棱镜(20)和所述第三棱镜(30)之间,所述第二透镜组件(5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棱镜(20)的光线发散至所述第三棱镜(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10)和第三棱镜(30)均为全反射棱镜,所述全反射棱镜可以构造成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第一棱镜(10)包括第一反射面(110),所述第三棱镜(30)包括第二反射面(310),所述第一反射面(110)和所述第二反射面(310)分别位于在所述立柱本体(2)的两侧,所述第一反射面(110)用于将来自所述盲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棱镜(20),所述第二反射面(31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棱镜(20)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可视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0)和所述第二反射面(310)相互垂直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2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210)和第二侧(220),所述第一侧(210)形成有第三反射面(230),所述第二侧(220)形成有第四反射面(240),所述第三反射面(230)与所述第一反射面(110)平行布置,所述第四反射面(240)与所述第二反射面(310)平行布置,所述第三反射面(23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棱镜(10)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反射面(240),所述第四反射面(24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三反射面(230)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棱镜(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