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40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涉及害虫除害领域,包括箱体、引诱箱和处理箱,引诱箱和处理箱均设置于箱体内,且引诱箱位于处理箱顶部;箱体与引诱箱对应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外均匀固定有紫外线灯,箱体内壁顶端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引诱箱固定连接,引诱箱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引诱剂散发盒,引诱剂散发盒内放置有引诱剂;引诱箱内开设有内槽,内槽内固定连接有吸风机,吸风机的出风口贯穿引诱箱底部与处理箱内部连通,且吸风机的出风口与处理箱转动连接;吸风机的进风口处固定连接连接管一端,连接管另一端与导管一端连接,导管另一端贯穿引诱箱的侧壁并与箱体内壁相接,引诱效果更好。引诱效果更好。引诱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害虫除害
,特别是涉及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鳞翅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鳞翅目多以植物组织为食,导致植物出现损坏,这就需要利用引诱装置引诱鳞翅目害虫,但现有技术中的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都存在着缺陷,例如:
[0003]现有技术中的引诱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有效的将害虫驱杀,同时引诱效果较差,不能有效的将害虫引诱至捕诱口处,大大降低了害虫引诱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以解决现有害虫引诱装置不能有效对害虫驱杀和引诱效果不佳的问题。/>[0005]为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引诱箱(2)和处理箱(3),引诱箱(2)和处理箱(3)均设置于箱体(1)内,且引诱箱(2)位于处理箱(3)顶部;箱体(1)与引诱箱(2)对应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外均匀固定有紫外线灯(12),箱体(1)内壁顶端固定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引诱箱(2)固定连接,引诱箱(2)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24),凹槽(24)内固定有引诱剂散发盒(25),引诱剂散发盒(25)内放置有引诱剂;引诱箱(2)内开设有内槽(21),内槽(21)内固定连接有吸风机(22),吸风机(22)的出风口贯穿引诱箱(2)底部与处理箱(3)内部连通,且吸风机(22)的出风口与处理箱(3)转动连接;吸风机(22)的进风口处固定连接连接管(221)一端,连接管(221)另一端与导管(23)一端连接,导管(23)另一端贯穿引诱箱(2)的侧壁并与箱体(1)内壁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与引诱箱(2)对应位置的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1)均匀分布在箱体(1)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鳞翅目害虫引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箱(2)的外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24),至少两个凹槽(24)均匀分布在引诱箱(2)的侧壁上,且凹槽(24)的数量与第一通孔(11)的数量相等;所述导管(23)水平贯穿引诱箱(2)的侧壁,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娥贾星宏任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核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