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具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2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具升降结构,包括锅体、料盘和动力装置,锅体外侧设置有柔性条;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柔性条驱动连接;所述的料盘与柔性条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锅体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上下升降在锅体内。利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驱动柔性条往复活动、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上下升降在锅体内,使料盘在升降时能够将食物中的固液分离;由于柔性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往复活动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左右、前后、及上下位置的晃动位置变化,以保证料盘与柔性条之间能够通过联动组件进行有效地联动配合,从而确保料盘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升降,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具升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锅具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火锅作为一种即煮即食的餐饮美食方式,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喜爱。传统的火锅用餐中,存在着菜品煮在锅里而人们都看不到菜品的具体位置,只能用筷子或者勺子在锅内捞来捞去从汤中捞出菜品的现象,不但操作不便,用餐时间长,有些食物长时间没有被捞出、或者被勺子打碎而捞不起,造成其营养的流失,还会导致食客在捞菜品时经常错捞出菜品或底料。
[0003]因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火锅炉,通过驱动放置在锅体内的料盘在升降过程中将食物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方便用户夹起食物,避免烹煮时间过长,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升降火锅中用于驱动料盘的升降结构(例如:丝杆)往往设置在锅体的中心位置,并垂直凸出锅具,影响锅具的观感,而且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另外,由于占用锅具中间位置,因此锅具不能够放置体积较大的食物进行水煮或蒸煮,降低火锅炉的适用范围。
[0004]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作出改进,如公开号:CN101904684B、名称:一种磁控式蒸煮可变电热锅中,它采用丝杆、磁铁等主要结构驱动锅体实现升降,但是由于丝杆为垂直设置,因此连接在丝杆上的升降磁铁块只能做垂直方向移动,当锅体的壁面为异形曲面(设计生产需要或者长期使用碰撞产生)时,升降磁铁块与锅体内的滤框距离会产生变化,当距离较大时,造成升降磁铁块不能磁吸滤框,造成滤框下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锅具升降结构,其作用是能够通过柔性条实现自适应调整摆动,以保证磁性体与受磁体之间始终处于相互磁吸的距离,从而确保料盘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升降、且完成食物中的固液分离。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锅具升降结构,包括锅体、料盘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锅体外侧设置有柔性条;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柔性条驱动连接;所述的料盘与柔性条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锅体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上下升降在锅体内。
[0007]所述柔性条自适应绕设在锅体外侧、且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沿锅体的高度方向上下活动。
[0008]所述锅体外侧设置有上转向轮和下转向轮,上转向轮和下转向轮分别转动设置在锅体外侧;所述的柔性条自适应绕设在上转向轮和下转向轮上、且与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0009]所述锅体外侧设置有立柱,立柱沿锅体外侧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的上转向轮和下转向轮分别转动设置在立柱上下位置。
[0010]所述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电机,电机位于锅体外侧、且其动力输出端直接或间接与
柔性条驱动连接。
[0011]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互磁吸的磁性体和受磁体;所述的磁性体设置在柔性条上,受磁体设置在料盘上,或者,磁性体设置在料盘上,受磁体设置在柔性条上。
[0012]所述的柔性条在往复活动时通过磁性体、受磁体的配合带动料盘上下升降在锅体内。
[0013]所述锅体外侧还设置有升降套,升降套套设在锅体外侧;所述的磁性体设置有若干个、且阵列在升降套上;所述的柔性条与升降套固定连接;所述的受磁体设置有若干个、且阵列在料盘上。
[0014]所述的柔性条在往复活动时驱动升降套沿锅体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套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体、受磁体的配合带动料盘同步上下升降在锅体内。
[0015]所述柔性条由金属或塑料制作,并至少为丝、或绳、或链、或带、或片。
[0016]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料盘与柔性条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利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驱动柔性条往复活动、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上下升降在锅体内,使料盘在升降时能够将食物中的固液分离,从而完成食材的水煮或蒸煮的烹调操作;由于柔性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往复活动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左右、前后、及上下位置的晃动位置变化,以保证料盘与柔性条之间能够通过联动组件进行有效地联动配合,从而确保料盘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升降,使锅具升降结构能够适合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锅体。
[0017]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传动效果好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参见图1

图5,本锅具升降结构,包括锅体1、料盘2和动力装置,锅体1外侧设置有柔性条3;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柔性条3驱动连接;所述的料盘2与柔性条3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3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锅体1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2上下升降在锅体1内。
[0024]利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驱动柔性条3往复活动、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2上下升降在锅体1内,使料盘2在升降时能够将食物中的固液分离,从而完成食材的水煮或蒸煮的烹调操作;由于柔性条3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往复活动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左右、前后、及上下位置的晃动位置变化,以保证料盘2与柔性条3之间能够通过联动组件进行有效地联动配合,从而确保料盘2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升降,使整个锅具升降结构能够适合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锅体1。
[0025]具体地讲,柔性条3由金属或塑料制作,并至少为丝、或绳、或链、或带、或片。本实施例的柔性条3优选使用钢丝这种金属丝作为使用,由于钢丝直径小,强度高,使用成本低,实现升降时,拉扯过程中不易崩断,其自适应绕设在锅体1外侧、且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沿锅体1的高度方向上下活动。
[0026]锅体1外侧设置有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分别转动设置在锅体1外侧;所述的柔性条3自适应绕设在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且与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0027]采用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作为转向引导,不但能够减少柔性条3在工作时的摩擦,同时还能减少摩擦时造成的噪音,使柔性条3的运行更加顺畅。
[0028]为了使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能够实现有效地转动,锅体1外侧设置有立柱6,立柱6沿锅体1外侧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的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分别转动设置在立柱6上下位置。
[0029]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电机7,电机7位于锅体1外侧。
[0030]其中,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可以直接与柔性条3驱动连接,从而带动柔性条3运转。又或者,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上驱动连接有传动件(如齿轮),再通过传动件与柔性条3驱动连接,从而带动柔性条3运转。
[0031]上述的联动组件包括相互磁吸的磁性体8和受磁体9;所述的磁性体8设置在柔性条3上,受磁体9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升降结构,包括锅体(1)、料盘(2)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锅体(1)外侧设置有柔性条(3);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柔性条(3)驱动连接;所述的料盘(2)与柔性条(3)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3)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锅体(1)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料盘(2)上下升降在锅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具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条(3)自适应绕设在锅体(1)外侧、且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沿锅体(1)的高度方向上下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具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外侧设置有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分别转动设置在锅体(1)外侧;所述的柔性条(3)自适应绕设在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且与动力装置驱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锅具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外侧设置有立柱(6),立柱(6)沿锅体(1)外侧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的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分别转动设置在立柱(6)上下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具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电机(7),电机(7)位于锅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黎伟文陈土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小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