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17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具体涉及施肥装置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支撑板和空心圆筒,所述空心圆筒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外端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以转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空心圆筒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所述第一下料管顶端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料管设在壳体内部并延伸出壳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筒带动外端的凹槽移动到第一下料管底端时,支撑板顶部的肥料通过第一下料管掉落入凹槽内,当盛有肥料的凹槽转动到第二下料管顶端进行施肥时,空的凹槽会转移到第一下料管底部,定量施肥使得各个枣树发育均衡,有利于提高产量。有利于提高产量。有利于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施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枣,别称枣子,大枣、刺枣,贯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

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长2

3.5厘米,直径1.5

2厘米,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在对枣树栽培时需要进行施肥,在施肥时主要是靠人员的感觉施加一定分量的肥料,无法对枣树进行定量施肥,会造成各个枣树发育不均衡,降低总体枣树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通过转筒外端的一个凹槽移动到第一下料管底端时,支撑板顶部的肥料通过第一下料管掉落入凹槽内,然后继续旋转转筒,当盛有肥料的凹槽转动到第二下料管顶端时,凹槽内部的肥料会通过第二下料管落下对枣树进行施肥,而同时空的凹槽会转移到第一下料管底部,定量施肥使得各个枣树发育均衡,有利于提高产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在对枣树栽培时需要进行施肥,在施肥时主要是靠人员的感觉施加一定分量的肥料,无法对枣树进行定量施肥导致各个枣树发育不均衡,降低总体枣树的产量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支撑板和空心圆筒,所述空心圆筒设在支撑板底部,所述空心圆筒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外端与空心圆筒内侧壁相接触,所述转筒前后两端与壳体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筒外端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以转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空心圆筒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所述第一下料管顶端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下料管顶端与支撑板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料管设在壳体内部并延伸出壳体底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个转杆,所述转杆前后两端与壳体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后端延伸出壳体后侧,所述转杆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设在壳体内部,所述转杆和搅拌杆均设在支撑板顶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杆外端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设在壳体后侧,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所述齿轮后侧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筒后端的转轴延伸出壳体后侧,所述转筒后端的转轴外端固定设有双轨皮带轮,所述双轨皮带轮设在壳体后侧,所述壳体内部底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在第二下料管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延伸出壳体后侧,所述电机输出轴外端固定设有
第一皮带轮,所述双轨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分别通过第二皮带和第一皮带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设在第二皮带后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底端固定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在第二下料管另一侧,所述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有进料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设有把手。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设有多个万向轮,所述第二下料管设在多个万向轮之间。
[0013]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技术通过转筒转动,当转筒外端的一个凹槽移动到第一下料管底端时,支撑板顶部的肥料通过第一下料管掉落入凹槽内,然后继续旋转转筒,当盛有肥料的凹槽转动到第二下料管顶端时,凹槽内部的肥料会通过第二下料管落下对枣树进行施肥,而同时空的凹槽会转移到第一下料管底部进料,多个凹槽的容积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转筒和凹槽使得每次出料都是相同的分量,定量施肥使得各个枣树发育均衡,有利于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施肥效果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转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支撑板、3第一下料管、4空心圆筒、5第二下料管、6转筒、7凹槽、8转杆、9搅拌杆、10电机、11第一皮带轮、12双轨皮带轮、13齿轮、14第二皮带轮、15第一皮带、16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支撑板2和空心圆筒4,所述空心圆筒4设在支撑板2底部,所述空心圆筒4内部设有转筒6,所述转筒6外端与空心圆筒4内侧壁相接触,所述转筒6前后两端与壳体1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筒6外端开设有多个凹槽7,多个所述凹槽7以转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空心圆筒4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下料管3和第二下料管5,所述第一下料管3顶端与支撑板2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下料管3顶端与支撑板2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料管5设在壳体1内部并延伸出壳体1底部。
[002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两个转杆8,所述转杆8前后两端与壳体1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8后端延伸出壳体1后侧,所述转杆8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转杆8和搅拌杆9均设在支撑板2顶部,搅拌杆9在跟随转杆8转动时可对支撑板2上的肥料进行搅拌。
[0025]进一步地,所述转杆8外端固定设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设在壳体1后侧,两个所述齿轮13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所述齿轮13后侧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14,齿轮13可带动转杆8转动。
[0026]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支撑板(2)和空心圆筒(4),所述空心圆筒(4)设在支撑板(2)底部,所述空心圆筒(4)内部设有转筒(6),所述转筒(6)外端与空心圆筒(4)内侧壁相接触,所述转筒(6)前后两端与壳体(1)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筒(6)外端开设有多个凹槽(7),多个所述凹槽(7)以转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空心圆筒(4)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下料管(3)和第二下料管(5),所述第一下料管(3)顶端与支撑板(2)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下料管(3)顶端与支撑板(2)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料管(5)设在壳体(1)内部并延伸出壳体(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两个转杆(8),所述转杆(8)前后两端与壳体(1)内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8)后端延伸出壳体(1)后侧,所述转杆(8)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设在壳体(1)内部,所述转杆(8)和搅拌杆(9)均设在支撑板(2)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枣树栽培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8)外端固定设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设在壳体(1)后侧,两个所述齿轮(1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露荷殷德怀魏佳英王增辉马超王多锋俞潇潇罗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