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791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0
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包括人工湿地床、集水组件、管理组件、渗滤组件以及生物膜层,所述集水组件包括引水管道,所述引水管道连通于人工湿地床;所述生物膜层形成于卵石层远离引水管道的人工湿地床上;所述渗滤组件包括卵石层,所述卵石层铺设于靠近引水管道的人工湿地床;所述管理组件包括蓄水池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一端连通于靠近生物膜层的人工湿地床一侧,所述溢流管另一端连通于蓄水池。径流被卵石层过滤后流入生物膜层,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被生物膜层分解,最后净化的径流雨水通过溢流管储存在蓄水池。本申请具有改善地表径流污染自然水体现象的效果。表径流污染自然水体现象的效果。表径流污染自然水体现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表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以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形成的水流。
[0003]当遇暴雨季节时,城市地表径流量暴增。形成径流之前,雨水会溶解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雨水降落至地面且形成径流后,径流会冲刷屋面、路面、地面等,携带污染物的径流流入城市雨水管网后排入自然水体,最后污染自然水体。
[0004]而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0005]一方面地表径流量猛增,给城市雨水管网带来负担;另一方面携带污染物的地表径流会污染自然水体。同时,地表径流经城市雨水管网排入自然水体城市难以反馈城市生态再利用,从而违背海绵城市的“弹性”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自然水体的现象,径流难以反馈城市生态再利用的情况,进而符合海绵城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床(1)、集水组件(2)、管理组件(3)、渗滤组件(4)以及生物膜层(5),所述集水组件(2)包括引水管道(21),所述引水管道(21)连通于人工湿地床(1),所述生物膜层(5)形成于卵石层(41)远离引水管道(21)的人工湿地床(1)上;所述渗滤组件(4)包括卵石层(41),所述卵石层(41)铺设于靠近引水管道(21)的人工湿地床(1);所述管理组件(3)包括蓄水池(31)和溢流管(32),所述溢流管(32)一端连通于靠近生物膜层(5)的人工湿地床(1)一侧,所述溢流管(32)另一端连通于蓄水池(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床(1)底部自靠近引水渠一侧向远离引水渠一侧倾斜向下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2)还包括暗渠(22),所述引水管道(21)通过暗渠(22)连通于人工湿地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敏贾康茗汤擎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园冶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