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佳木斯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及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780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9
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底座、涡轮、靠垫、扶手、齿轮、座椅、蜗杆、电机,所述底座前部滑动连接座椅,底座中间转动连接涡轮,涡轮驱动靠垫滑动连接底座,底座上部滑动连接扶手,齿轮固定连接靠垫并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前部具有滑道,底座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立板中间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中心孔,中心孔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导槽,导槽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扶手导槽,右侧立板外侧具有支架,支架中间具有齿轮导槽,导槽直线部分和齿轮导槽重合,右侧中心孔外侧具有齿圈,齿圈和中心孔同轴线,齿圈后侧具有导板,底座中间具有立柱,立柱上部具有安装座,安装座中间具有内腔。中间具有内腔。中间具有内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换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护理换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换药部位充分展示在医生面前,以利于医生的观察、检查和换药,这就需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对于背部和臀部患者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背部不容易调整,者就需要一种装置就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调整的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及操作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包括底座、涡轮、靠垫、扶手、齿轮、座椅、蜗杆、电机,所述底座前部滑动连接座椅,底座中间转动连接涡轮,涡轮驱动靠垫滑动连接底座,底座上部滑动连接扶手,齿轮固定连接靠垫并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前部具有滑道,底座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立板中间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中心孔,中心孔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导槽,导槽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扶手导槽,右侧立板外侧具有支架,支架中间具有齿轮导槽, 导槽直线部分和齿轮导槽重合,右侧中心孔外侧具有齿圈,齿圈和中心孔同轴线,齿圈后侧具有导板,底座中间具有立柱,立柱上部具有安装座,安装座中间具有内腔,安装座前后方向具有蜗杆孔,内腔左右方向具有涡轮孔,座椅下部具有滑槽,滑槽滑动连接滑道,滑槽在滑道上滑动;所述蜗杆转动连接蜗杆孔,蜗杆在蜗杆孔中转动,蜗杆后侧穿过蜗杆孔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上侧固定连接电机座,电机座前侧固定连接安装座后侧,涡轮中间具有涡轮轴,涡轮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槽,涡轮和蜗杆互相啮合,涡轮和蜗杆放置在内腔内部,涡轮轴两侧分别穿过涡轮孔和中心孔,涡轮轴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中心孔和涡轮孔,涡轮轴在中心孔和涡轮孔中转动。
[0005]所述靠垫两侧分别具有同轴线的转轴,靠垫下部具有下靠板,两侧转轴分别滑动连接两侧的导槽,转轴在导槽中滑动,齿轮中间具有齿轮孔,齿轮右侧端面具有止动块,右侧的转轴穿过右侧的导槽固定连接齿轮孔,齿轮和齿圈有条件相互啮合,止动块有条件滑动连接齿轮导槽,转轴两侧末端滑动连接驱动槽,转轴在驱动槽中滑动。
[0006]扶手上部具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把手,扶手滑动连接两侧的扶手导槽,扶手在扶手导槽中滑动。
[0007]有益效果:本装置初始状态是,靠垫在前部,靠垫内腔垂直朝下,驱动槽成水平状态,齿轮和齿圈前侧在起始端啮合,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座椅往前侧滑动,座椅和底座中间隙增大,患者从侧面进入本装置,然后坐立在座椅上部,患者腹部靠在靠垫内部,双手扶住把手,医生可以做初步的检查,患者受伤部位比较低时,患者采用站姿,腹部靠在靠垫内部,双手扶住把手,需要换药时,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
动,涡轮转动,驱动槽驱动靠垫沿着导槽滑动,同时靠垫沿着驱动槽滑动,靠垫滑动时,齿轮沿着齿圈表面滚动,齿轮带动靠垫转动,靠垫转动轨迹是沿以转轴到中心孔距离为半径,以中心孔为圆心的转动,患者靠在靠垫内部,扶住把手,往前下方倾倒,患者背部逐渐朝上,当驱动槽转动到垂直方向时,齿轮脱离和齿圈的啮合,此时靠垫和齿轮转动90
°
,成水平状态,下靠板转动到垂直状态,驱动槽继续旋转,带动靠垫沿着导槽水平段往前移动,齿轮外侧沿着导板滑动,同时止动块在齿轮导槽中滑动,靠垫不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患者从坐立或者站立状态逐渐往前倾斜到水平状态,患者背部逐渐转到水平朝上的状态,医生根据需要随时停止,以确保患者伤口相对医生有一个更好的位置,以便进行换药的操作。
[0008]滑槽和滑道滑动连接,方便调节座椅和底座的间隙,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涡轮和蜗杆采用涡轮蜗杆结构,利用涡轮蜗杆的自锁作用,实现靠垫在不同位置的锁定,防止靠垫晃动影响医生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靠垫采用马鞍形结构,可让患者身体腹部和两侧都能和靠垫接触,起到支撑和固定患者身体作用,靠垫内侧采用海绵体,给患者带来舒适感,靠垫下部具有下靠板,靠垫在水平状态时,下靠板处于垂直状态,使得患者身体能够很好的定位,靠垫两侧被同时驱动,使得靠垫滑动时受力平衡,让导槽在靠垫中滑动的更平稳,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导槽前段是圆弧后段是直线,符合人体弯曲时运动规律,让患者弯曲时获得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感,齿轮和齿圈接触时,带动靠垫转动,保证患者身体弯曲时,靠垫和患者腹部保持接触,齿轮和齿圈采用1:1的传动比,使得齿轮从和齿圈相互接触到分离,齿轮正好转动90
°
,保证靠垫在导槽水平段滑动时,止动块正好插入齿轮导槽中,止动块前部采用锥形结构,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止动块插入齿轮导槽时发生干涉,止动块在齿轮导槽中滑动,使得靠垫不在转动,保证患者身体的平衡,齿轮外侧在导板上部滑动时,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转轴在导槽中滑动时受力过大,影响了靠垫滑动的平稳,转轴两侧同时在驱动槽和导槽中滑动,驱动槽是主动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保证靠垫滑动的稳定。
[0009]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垂直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垂直状态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水平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水平状态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护理换药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涡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蜗杆涡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垂直状态时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靠垫水平状态时齿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包括底座110、涡轮130、靠垫140、扶手150、齿轮160、座椅170、蜗杆180、电机190,所述底座110前部滑动连接座椅170,底座110中间转动连接涡轮130,涡轮130驱动靠垫140滑动连接底座110,底座110上部滑动连接扶手150,齿轮160固定连接靠垫140并和底座110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10前部具有滑道111,底座110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112,立板112中间具有贯穿两侧立板112的中心孔113,中心孔113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112的导槽114,导槽114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112的扶手导槽115,右侧立板112外侧具有支架116,支架116中间具有齿轮导槽117, 导槽114直线部分和齿轮导槽117重合,右侧中心孔113外侧具有齿圈118,齿圈118和中心孔113同轴线,齿圈118后侧具有导板119,底座110中间具有立柱120,立柱120上部具有安装座121,安装座121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换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涡轮、靠垫、扶手、齿轮、座椅、蜗杆、电机,所述底座前部滑动连接座椅,底座中间转动连接涡轮,涡轮驱动靠垫滑动连接底座,底座上部滑动连接扶手,齿轮固定连接靠垫并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前部具有滑道,底座左右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板,立板中间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中心孔,中心孔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导槽,导槽上部具有贯穿两侧立板的扶手导槽,右侧立板外侧具有支架,支架中间具有齿轮导槽, 导槽直线部分和齿轮导槽重合,右侧中心孔外侧具有齿圈,齿圈和中心孔同轴线,齿圈后侧具有导板,底座中间具有立柱,立柱上部具有安装座,安装座中间具有内腔,安装座前后方向具有蜗杆孔,内腔左右方向具有涡轮孔,座椅下部具有滑槽,滑槽滑动连接滑道,滑槽在滑道上滑动;所述蜗杆转动连接蜗杆孔,蜗杆在蜗杆孔中转动,蜗杆后侧穿过蜗杆孔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上侧固定连接电机座,电机座前侧固定连接安装座后侧,涡轮中间具有涡轮轴,涡轮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槽,涡轮和蜗杆互相啮合,涡轮和蜗杆放置在内腔内部,涡轮轴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侯宁宁万歆邵金花崔珑饶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