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7623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原结构墙体、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铰接刚体箱、托架;所述的铰接刚体箱六个面由Q345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铰接刚体箱内部由四根肋板与铰接刚体箱可接触面进行焊接;所述托架上的背板、加劲肋、大端板、小端板全部由Q345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铰接刚体箱与托架之间采用铰接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托架与原结构墙体采用穿墙螺栓固定;所述的托架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采用连接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当外加电梯结构自然沉降时,铰接刚体箱与托架之间就会绕着铰接螺栓相对转动,实现了外加电梯结构与原结构竖向相对位移自由,且水平工作协同的作用。且水平工作协同的作用。且水平工作协同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既有建筑综合改造


技术介绍

[0002]既有建筑外加电梯结构与原建筑结构的连接能否符合力学模型并可靠工作,对整个外加电梯结构的合理受力及自然沉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了外加电梯结构与原建筑结构的连接问题。但在工程实践中,原建筑结构和外加电梯结构的相互连接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能完全达到新、旧建筑协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问题。根据协同式受力体系节点的连接构造,原建筑结构与外加电梯结构的连接应采用铰接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铰接刚体箱可实现外加电梯结构与原结构竖向相对位移自由,且水平工作协同,连接间距具有较大灵活性,结构简单、经济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原建筑结构和外加电梯结构的相互连接、协同工作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结构墙体(6)、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铰接刚体箱(2)、托架(3);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六个面由Q345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内部由四根肋板与铰接刚体箱(2)可接触面进行焊接;所述的托架(3)由背板(9)、加劲肋(10)、大端板(11)、小端板(12)组成;所述托架(3)上的背板(9)、加劲肋(10)、大端板(11)、小端板(12)全部由Q345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与托架(3)之间采用铰接螺栓(4)进行连接;所述的托架(3)与原结构墙体(6)采用穿墙螺栓(5)固定;所述的托架(3)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采用连接螺栓(7)与螺母(8)进行固定;当外加电梯结构自然沉降时,铰接刚体箱(2)与托架(3)之间就会绕着铰接螺栓(4)相对转动,实现了外加电梯结构与原结构竖向相对位移自由,且水平工作协同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六个面钢板的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六个面钢板之间均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上的背板(9)、加劲肋(10)、大端板(11)、小端板(12)的钢板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托架(3)上钢板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六个面钢板的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铰接刚体箱(2)六个面钢板之间均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铰接刚体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上的背板(9)有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卜凡俊邓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诠胜加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