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秋静专利>正文

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42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结构包括主体、顶盖、箱门,主体的顶端设有顶盖,箱门卡合于主体的前端,主体的包括横屏、散热口、风机,散热口包括散热槽、通风孔、防水盖、防水隔板、排水槽,防水隔板包括通风槽、进风端口、集水槽、下流槽、集水装置,下流槽包括槽体、集水端口、滴水块滴水块包括滴水体、流通槽、导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集水装置对置于通风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再通过集水槽将水分往下流槽导向,使得水分能够往排水槽排走,方便于对陆续进入到通风孔中的雨水进行收集,防止水分进入到主体内部。止水分进入到主体内部。止水分进入到主体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与用电
,具体的是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具有体积小、技术性能特殊、不受场地限制,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例如:配电箱一般安装在户外的电线杆上,当紫下雨的时候且横风加大,横风会将雨水吹歪,使得雨水呈倾斜状下落,导致雨水落在配电箱的散热孔中,造成配电箱进行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结构包括主体、顶盖、箱门,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箱门卡合于主体的前端,所述主体的包括横屏、散热口、风机,所述横屏垂直安装在主体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散热口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端,所述风机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散热口的后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口包括散热槽、通风孔、防水盖、防水隔板、排水槽,所述散热槽设置在散热口的内侧,所述通风孔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散热槽的外侧,所述防水盖设有四个,且嵌固在通风孔的外侧顶部,所述防水隔板位于散热槽的外侧,所述排水槽连接于防水隔板的底部,所述防水盖与通风孔端面的夹角为30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隔板包括通风槽、进风端口、集水槽、下流槽、集水装置,所述通风槽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防水隔板的端面,所述进风端口设置在通风槽的右侧,所述集水槽设有三个,且倾斜设置在防水隔板的内部右侧,所述下流槽垂直贯穿于防水隔板的内部,所述集水装置设有三个,且嵌固在防水隔板的右侧端面,所述集水装置与集水槽相连接,所述集水槽与下流槽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流槽包括槽体、集水端口、滴水块,所述槽体垂直设置在防水隔板的内部,所述集水端口设置在通风槽中,且与槽体相交汇,所述滴水块设有八个以上,且垂直安装在槽体的内部两端,所述集水端口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所述滴水块与槽体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滴水块包括滴水体、流通槽、导水槽,所述滴水体的末端为尖锐状,所述流通槽设有三个,且横向设置在滴水体的内部,所述导水槽位于流通槽的底部,所述导水槽的端面为圆弧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水装置包括蓄水槽、吸水装置、进水孔、连接孔,所述蓄水槽设置在集水装置的内部,所述吸水装置安装在蓄水槽的内部顶端,所述进水孔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蓄水槽的顶部,所述连接孔设有两个,且垂直排列于蓄水槽的左侧端面,且与集水槽相连接,所述吸水装置为海绵材质,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所述进水孔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装置包括吸水海绵、导水片、支撑板、下流块,所述吸水海绵嵌固装在蓄水槽的内部上端,所述导水片设有五个,且横向排列于吸水海绵的内部,所述支撑板横向安装在吸水海绵的底部,所述下流块设有五个,横向排列于吸水海绵的底端,且贯穿于支撑板的端面,所述导水片连接于吸水海绵的上下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流块包括框体、附水网、滴落块,所述框体的宽度由上向下逐渐缩小,且内部为剖空状,所述附水网横向安装在框体的顶端,所述滴落块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固在附水网的底部端面,所述滴落块的宽度由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小。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利用集水装置对置于通风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再通过集水槽将水分往下流槽导向,使得水分能够往排水槽排走,方便于对陆续进入到通风孔中的雨水进行收集,防止水分进入到主体内部。
[0016]2.本专利技术利用进水孔将置于通风孔中的水分往下导向,再通过吸水装置将水分进行吸收,然后水分受自身重力影响,往下流动到蓄水槽集中,最后通过连接孔流向下流槽,防止水分聚集在通风孔中,使得水分能够快速的往外排走,避免主体内部出现进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口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隔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流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滴水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水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水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流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主体1、顶盖2、箱门3、横屏11、散热口12、风机13、散热槽121、通风孔122、防水盖123、防水隔板124、排水槽125、通风槽a1、进风端口a2、集水槽a3、下流槽a4、集水装置a5、槽体a41、集水端口a42、滴水块a43、滴水体b1、流通槽b2、导水槽b3、蓄水槽c1、吸水装置c2、进水孔c3、连接孔c4、吸水海绵c21、导水片c22、支撑板c23、下流块c24、框体d1、附水网d2、滴落块d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9]其结构包括主体1、顶盖2、箱门3,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所述箱门3卡合于主体1的前端,所述主体1的包括横屏11、散热口12、风机13,所述横屏11垂直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散热口1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左右两端,所述风机1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散热口12的后端。
[0030]所述散热口12包括散热槽121、通风孔122、防水盖123、防水隔板124、排水槽125,所述散热槽121设置在散热口12的内侧,所述通风孔122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散热槽121的外侧,所述防水盖123设有四个,且嵌固在通风孔122的外侧顶部,所述防水隔板124位于散热槽121的外侧,所述排水槽125连接于防水隔板124的底部,所述防水盖123与通风孔122端面的夹角为30度,有利于通过防水盖123将通风孔122的端口挡住,防止雨水直接落到通风孔122的内部。
[0031]所述防水隔板124包括通风槽a1、进风端口a2、集水槽a3、下流槽a4、集水装置a5,所述通风槽a1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防水隔板124的端面,所述进风端口a2设置在通风槽a1的右侧,所述集水槽a3设有三个,且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结构包括主体(1)、顶盖(2)、箱门(3),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所述箱门(3)卡合于主体(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包括横屏(11)、散热口(12)、风机(13),所述横屏(11)垂直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散热口(1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左右两端,所述风机(1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散热口(12)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2)包括散热槽(121)、通风孔(122)、防水盖(123)、防水隔板(124)、排水槽(125),所述散热槽(121)设置在散热口(12)的内侧,所述通风孔(122)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散热槽(121)的外侧,所述防水盖(123)设有四个,且嵌固在通风孔(122)的外侧顶部,所述防水隔板(124)位于散热槽(121)的外侧,所述排水槽(125)连接于防水隔板(124)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板(124)包括通风槽(a1)、进风端口(a2)、集水槽(a3)、下流槽(a4)、集水装置(a5),所述通风槽(a1)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防水隔板(124)的端面,所述进风端口(a2)设置在通风槽(a1)的右侧,所述集水槽(a3)设有三个,且倾斜设置在防水隔板(124)的内部右侧,所述下流槽(a4)垂直贯穿于防水隔板(124)的内部,所述集水装置(a5)设有三个,且嵌固在防水隔板(124)的右侧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户外防雨防风沙的配电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槽(a4)包括槽体(a41)、集水端口(a42)、滴水块(a43),所述槽体(a41)垂直设置在防水隔板(124)的内部,所述集水端口(a42)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静
申请(专利权)人:黄秋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