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740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流段、过滤段、吸附净化段和排放段形成的排水通道,所述引流段的输入端与农田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段内设有砂土混合过滤填料,所述吸附净化段内设有碳纤维填料装置,所述引流段与过滤段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滤段与吸附净化段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和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水口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利用农田的排水沟蕖进行适当改造,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投资成本低,无须消耗电能,运行维护成本低,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田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农田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破坏,氮、磷和农药等污染物流失带来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污染,已成为我国水质的又一主要的并带有普遍性的大污染源。目前在农田排水处理中研究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湿地或人工湿地法,该方法占地面积大,处理速度慢,受地域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而一般的水处理设备受运营条件和投资及维护成本的制约,无法在农田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速度快、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流段、过滤段、吸附净化段和排放段形成的排水通道,所述引流段的输入端与农田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段内设有砂土混合过滤填料,所述吸附净化段内设有碳纤维填料装置,所述引流段与过滤段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滤段与吸附净化段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和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水口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的下方。
[0005]上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净化段和排放段之间设有第三隔板和第三过水口,所述第三过水口设置于第三隔板的上方。
[0006]上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填料装置包括骨架、铁丝网和碳纤维填料,所述碳纤维填料固定于铁丝网,所述碳纤维填料设置为多条且并列排列于铁丝网,所述铁丝网固定于骨架,所述铁丝网设置为多块且呈并列排列。
[0007]上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骨架包括上横连杆、下横连杆、立柱、上横支杆和下横支杆,所述上横连杆和下横连杆均设置为两根,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连杆和下横连杆连接,所述立柱设置为四根并分别位于上横连杆和下横连杆的两端,所述上横支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上横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横支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下横连杆固定连接。
[0008]上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填料包括固定件和填料束,所述的固定件由铁丝绕制而成,所述的填料束由碳纤维、聚丙烯腈基改性碳纤维、尼龙绳或尼龙布条制成,填料束连接在固定件上。
[0009]上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铁丝网的两边分别与上横支杆和下横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支杆和下横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填料束与铁丝网相接触。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流段将农田中的废水进行引流,废水在引流段
中得到一定的缓冲以控制废水的流动速度。后进入到过滤段通过砂石混合物对废水中的粗大污染物进行过滤,再进行到吸附净化段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吸附,最后通过排放段进行排放。排放段出来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进入江河等自然水体中。本技术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利用农田的排水沟蕖进行适当改造,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投资成本低,无须消耗电能,运行维护成本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农田废水处理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所示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的碳纤维填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所示的碳纤维填料装置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为图1所示的用于碳纤维填料装置的碳纤维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1所示的碳纤维填料装置的铁丝网与碳纤维填料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
[0019]参照图1~图6,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流段1、过滤段 2、吸附净化段3和排放段4形成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可整体设计成弯折形状或螺旋形状以增加废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引流段1的输入端与农田7的排水口连接,过滤段2内设有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吸附净化段 3内设有碳纤维填料装置6,引流段1与过滤段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1和第一过水口12,过滤段2与吸附净化段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3和第二过水口14,第一过水口12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的上方,第二过水口14 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的下方。
[0020]吸附净化段3和排放段4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5和第三过水口16,第三过水口16设置于第三隔板15的上部。第三过水口16的高度小于第一过水口12的高度。
[0021]砂土混合过滤填料采用砂和土混合制成,其中砂和土的体积比例为4:1。将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放入过滤段2,砂土混合过滤填料的高度不超过第一过水口12。引流段1内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水口12溢流到过滤段2,废水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的上侧穿过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后从第二过水口14排到吸附净化段3。经过碳纤维填料装置6吸附废水中的污染成份后经第三过水口16溢流到排放段4进行排放。整个净化过程可以通过溢流自动完成。
[0022]参照图3碳纤维填料装置6包括骨架61、铁丝网62和碳纤维填料63。碳纤维填料63固定于铁丝网62,铁丝网62竖向设置。参照图6,碳纤维填料63设置为多条且沿水平方向并列排列于铁丝网62,铁丝网62固定于骨架61。铁丝网62设置为多块且呈并列排列使碳纤维填料63整体排列呈立方体型,图3中只示出了一条碳纤维填料63。
[0023]参照图4,骨架61包括上横连杆611、下横连杆612、立柱613、上横支杆614、下横支杆615和支撑脚616。上横连杆611和下横连杆612均设置为两根,立柱613的两端分别与上横连杆611和下横连杆612焊接固定,立柱613设置为四根并分别位于上横连杆611和下横连杆612的两端。上横支杆614设置为多根并焊接固定于两根上横连杆611之间,下横支杆615 设
置为多根并焊接固定于两根下横连杆612之间。支撑脚616固定于立柱 613的下端,支撑脚616可以与立柱613为一体结构。上横连杆611、下横连杆612、立柱613、上横支杆614、下横支杆615和支撑脚616均可采用螺纹钢制作。
[0024]碳纤维填料63包括固定件631和填料束632,固定件631可由多根铁丝绕制成螺旋状,填料束632由多根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的碳纤维、聚丙烯腈基改性碳纤维、尼龙绳或尼龙布条制成,填料束632连接在固定件 631上。整个填料束632连接在固定件631上,从固定件631向四周呈发散状延伸。为方便安装,可在固定件31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圆形挂环633。
[0025]铁丝网62的两边分别与上横支杆614和下横支杆615绑扎固定连接。固定件631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支杆614和下横支杆615固定连接,固定件 631端部的挂环633套在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流段(1)、过滤段(2)、吸附净化段(3)和排放段(4)形成的排水通道,所述引流段(1)的输入端与农田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过滤段(2)内设有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所述吸附净化段(3)内设有碳纤维填料装置(6),所述引流段(1)与过滤段(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1)和第一过水口(12),所述过滤段(2)与吸附净化段(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3)和第二过水口(14),所述第一过水口(12)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水口(14)设置于砂土混合过滤填料(5)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净化段(3)和排放段(4)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5)和第三过水口(16),所述第三过水口(16)设置于第三隔板(15)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填料装置(6)包括骨架(61)、铁丝网(62)和碳纤维填料(63),所述碳纤维填料(63)固定于铁丝网(62),所述碳纤维填料(63)设置为多条且并列排列于铁丝网(62),所述铁丝网(62)固定于骨架(61),所述铁丝网(62)设置为多块且呈并列排列。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贵平高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通用水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