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37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属于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包括避雨棚骨架和避雨棚外膜,避雨棚骨架包括基桩、埋设于基桩内的主立柱和棚端附加立柱、纵梁、肩梁、水平杆、主弯拱、次弯拱和拱顶支撑;主立柱沿横向和纵向上间距分布,横向上相邻的主立柱通过水平杆连接,纵向上的主立柱通过肩梁连接形成立柱网;水平杆上架设有主弯拱,主弯拱之间架设有次弯拱,主弯拱和次弯拱顶部通过纵梁连接;棚端附加立柱间距设置在棚头和棚尾处的主立柱之间且与主弯拱相连,连栋避雨棚中部的主弯拱上设有连接纵梁和水平杆的拱顶支撑,通过棚端附加立柱和拱顶支撑能够加强主弯拱与下方立柱网的连接强度,提高弯拱自身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形能力。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大棚
,特别是涉及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

技术介绍

[0002]桔柚为芸香科柑橘属杂柑类品种,桔柚兼具桔子的清香与柚子的脆甜,汁多肉脆、清香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其他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空间广阔。但产地丰沛的雨水加重了桔柚褐斑病等病害发生,影响开花坐果以及果实风味,且桔柚成熟时常会遇到霜冻,因此许多农户提前采收以避免果实受冻、产量受损,但提前采收的果实未充分成熟,品质不佳,不利于桔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现有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大棚对桔柚进行保护,达到遮雨、保温的作用。如专利号“CN104782420A”,名称为“一种农业大棚架”的专利技术专利,大棚骨架由立柱沿横向与纵向间隔排列形成,拱管采用金属管弯曲形成一定跨度弯弧拱形管作为棚顶架设在立柱上,安装时是先将各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地面,但这种大棚的拱顶处由于只有立柱支撑,拱顶在承载、抗风、抗压上的强度都不足,遇到大风、暴雨时拱顶很容易发生变形。
[0003]此外,虽然桔柚需要遮雨、保温,但通风对于桔柚同样很重要,传统大棚上面棚膜通常是固定在大棚框架体上的,因此是无法满足桔柚正常的通风需求的。专利号“CN211671606U”,名称为“一种新型温室卷帘大棚”的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其在大棚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盒,防护盒设置有两个,防护盒的内部嵌入设置第一卷收结构和第二卷收结构,使第一棚膜与第二棚膜能够从两侧向棚顶收卷,需要通风时即可将棚膜收卷。但上述大棚只有棚顶的棚膜能收卷,其他位置仍为固定棚膜,因此在雨天,既需要遮雨又需要通风时,就无法满足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能够有效提高棚顶的承载、抗风、抗压能力,保证在大风暴雨等天气下,避雨棚拱顶不会发生变形,同时避雨棚能够多处进行棚膜收卷,既能够在雨天遮雨、晴天通风,也能够在下雨天时同时遮雨和通风,以及还有保温防冻的作用,满足各种情况的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包括避雨棚骨架和覆盖在避雨棚骨架上的避雨棚外膜,避雨棚骨架包括基桩、主立柱、棚端附加立柱、纵梁、肩梁、水平杆、主弯拱、次弯拱和拱顶支撑;主立柱和棚端附加立柱埋设于基桩内;
[0006]主立柱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分别间距分布,横向上相邻的两个主立柱通过水平杆连接,纵向上的主立柱通过肩梁连接;水平杆上架设有主弯拱,主弯拱之间的肩梁上间距架设有次弯拱,主弯拱和次弯拱的顶部通过纵梁连接;棚端附加立柱间距设置在连栋避雨棚的棚头和棚尾处的主立柱之间并与主弯拱相连;连栋避雨棚中部的水平杆上设置有支撑着主弯拱的拱顶支撑。
[0007]优选的,纵梁包括顶纵梁和分布在顶纵梁两侧的次纵梁。
[0008]优选的,拱顶支撑包括竖直支撑和拱顶斜撑,竖直支撑与顶纵梁连接,拱顶斜撑与次纵梁连接,竖直支撑和拱顶斜撑生根于水平杆上同一点。
[0009]优选的,纵向上的主立柱之间设有纵向附加立柱,纵向附加立柱埋设于基桩内。
[0010]优选的,纵向上的主立柱与水平杆以及肩梁之间设有加强斜杆。
[0011]优选的,避雨棚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避雨棚外膜的卡槽,卡槽包括天窗卡槽、棚端卡槽、侧窗卡槽以及裙膜卡槽,天窗卡槽、棚端卡槽以及侧窗卡槽配套有卷膜器;天窗卡槽纵向设置在主弯拱和次弯拱上,各跨避雨棚骨架上的天窗卡槽为四个,且均布在顶纵梁两侧,靠近顶纵梁的两个天窗卡槽之间设有固定的避雨棚外膜;棚端卡槽横向设置在连栋避雨棚棚头和棚尾上的水平杆处,连栋避雨棚棚头和棚尾的主弯拱与棚端卡槽之间设有固定的避雨棚外膜,侧窗卡槽纵向设置在最外侧的肩梁处,裙膜卡槽水平布置在避雨棚骨架的四周,裙膜卡槽位于棚端卡槽和侧窗卡槽的下方。
[0012]优选的,连栋避雨棚中的各跨避雨棚之间设有排水槽。
[0013]优选的,排水槽坡度为5


[0014]优选的,连栋避雨棚中的各跨避雨棚的棚头上均设有门。
[001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中在连栋避雨棚的棚头和棚尾处的主立柱之间增设多根棚端附加立柱,并与主弯拱相连,给予了主弯拱径向支撑;同时在连栋避雨棚中部的水平杆上设有支撑主弯拱的拱顶支撑,拱顶支撑增强了主弯拱与水平杆之间的结构强度,继而提高了弯拱的抗风和抗压能力,在遇到大风等天气时,能够有效减少变形的风险;
[0017]2、本技术中在主弯拱和次弯拱之间设有多道纵梁,一道顶部的顶纵梁,多道分布在顶纵梁两侧的次纵梁,大大加强主弯拱和次弯拱的纵向连接,提高整体棚顶的结构强度,避免棚顶出现塌陷的风险;
[0018]3、本技术中在主弯拱和次弯拱之间设置了多道拱顶支撑,包括一道竖直支撑和至少两道拱顶斜撑,拱顶斜撑的底端、竖直支撑的底端与水平杆连接在同一点,竖直支撑的顶端支撑着顶纵梁,其中两道拱顶斜撑的顶端支撑着次纵梁,增强了弯拱在径向上的抗压能力,避免弯拱过载而向内变形;
[0019]4、本技术中在纵向上的主立柱与水平杆以及肩梁之间设有加强斜杆,加强斜杆一端连接主立柱,一端连接水平杆或肩梁,加强主立柱与水平杆以及肩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遇到大风天气,减少因避雨棚左右晃动而导致其连接处断裂的风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避雨棚左右晃动的幅度;
[0020]5、本技术中避雨棚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避雨棚外膜的天窗卡槽、棚端卡槽、侧窗卡槽以及裙膜卡槽,其中天窗卡槽、棚端卡槽、侧窗卡槽配套有卷膜器;通过各卡槽和卷膜器实现了棚膜分部位放下收起,当需要遮雨时,放下天窗卡槽处的棚膜,当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或需要保温防冻时,将所有棚膜放下;当需要通风和晒阳光时,将所有棚膜收起,或根据需要部分收起;
[0021]6、本技术中连栋避雨棚中各跨避雨棚之间设有排水槽或水槽布,且坡度为5

,以便及时排出雨水,避免雨水集聚满溢,落入棚内,无法达到避雨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主视图;
[0024]图2、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侧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基桩;2、主立柱;3、棚端附加立柱;4、纵向附加立柱;5、肩梁;6、水平杆;7、主弯拱;8、次弯拱;9、顶纵梁;10、次纵梁;11、竖直支撑;12、拱顶斜撑;13、加强斜杆;14、天窗卡槽;15、棚端卡槽;16、侧窗卡槽;17、裙膜卡槽;18、卷膜器;19、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雨棚骨架和覆盖在所述避雨棚骨架上的避雨棚外膜,所述避雨棚骨架包括基桩、主立柱、棚端附加立柱、纵梁、肩梁、水平杆、主弯拱、次弯拱和拱顶支撑;所述主立柱和所述棚端附加立柱埋设于所述基桩内;所述主立柱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分别间距分布,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主立柱通过所述水平杆连接,纵向上的所述主立柱通过所述肩梁连接;所述水平杆上架设有所述主弯拱,所述主弯拱之间的所述肩梁上间距架设有所述次弯拱,所述主弯拱和所述次弯拱的顶部通过所述纵梁连接;所述棚端附加立柱间距设置在所述连栋避雨棚的棚头和棚尾处的所述主立柱之间并与所述主弯拱相连;所述连栋避雨棚中部的所述水平杆上设置有支撑着所述主弯拱的所述拱顶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顶纵梁和分布在所述顶纵梁两侧的次纵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支撑包括竖直支撑和拱顶斜撑,所述竖直支撑与所述顶纵梁连接,所述拱顶斜撑与所述次纵梁连接,所述竖直支撑和所述拱顶斜撑生根于所述水平杆上同一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桔柚栽培连栋避雨棚,其特征在于,纵向上的所述主立柱之间设有纵向附加立柱,所述纵向附加立柱埋设于所述基桩内。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龑陈婷刘鑫铭张水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