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痕量物质识别与检测
,尤其涉及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检测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强。病毒、花粉检测,室内空气检测,室外污染检测,特种工程检测等应用场景对多物质检测提出了迫切需求,多物质检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与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物质检测手段主要有光谱分析、质谱检测、气相色谱、离子迁移率谱分析、电化学方法等,但针对病毒、花粉、粉尘及气体等需要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的检测对象,以上检测手段的技术优势无法充分体现,不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中快速响应、同步识别与检测、便携等迫切需求。谐振式传感器是将被测参量转换为频率信号的传感器。当被测参量发生变化时,振动元件的固有频率随之改变,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得到与被测参量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从而实现感测。谐振式传感器无需复杂回路,无需辅助设备,无需真空环境,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稳定性好、易于集成和小型化等诸多优点,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频感知梁(1)、高频检测梁(2)、基底和耦合单元(5),其中低频感知梁(1)为固定梁,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基底一(3)和基底二(4)上,高频检测梁(2)为悬臂梁,且其一端固定在基底一(3)上,与低频感知梁(1)并排设置,耦合单元(5)的后端固定在基底一(3)上,且耦合单元(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低频感知梁(1)和高频检测梁(2)连接,低频感知梁(1)上表面设有多个敏感层(102),高频检测梁(2)上设有局部挖孔(202)和局部凸起(203),且通过调整高频检测梁(2)在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宽度来调整所需的各阶模态频率,低频感知梁(1)、高频检测梁(2)及耦合单元(5)共同组成耦合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感知梁(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压电驱动电极(101)、上绝缘层一(103)、基底梁一(104)和下绝缘层一(105),敏感层(102)连接在低频感知梁(1)的上绝缘层一(103)上表面;其中压电驱动电极(10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压电层上电极一(10101)、压电薄膜一(10102)和压电层下电极一(10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检测梁(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压电输出电极(201)、上绝缘层二(204)、基底梁二(205)和下绝缘层二(206);其中压电输出电极(20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连接的压电层上电极二(20101)、压电薄膜二(20102)和压电层下电极二(201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5)的耦合方式是机械耦合、磁耦合或静电耦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层(102)的数目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且等于待测物质种类数,一个敏感层(102)只吸附一种待测物质,不同敏感层(102)设置的位置对应不同模态下低频感知梁(1)模态振型位移最大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检测梁(2)的局部挖孔(202)形状是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其他封闭图形;局部凸起(203)的形状是立方体、圆柱体或椭圆柱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模态内共振的多痕量高灵敏同步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感知梁(1)的第j阶模态频率为ω
1j
,对应高频检测梁(2)的第j阶模态频率为ω
2j
,且频率满足如下公式:a1ω
1j
=a2ω
2j
,其中,a1、a2均为正整数,且a1>a2,a1/a2为频率的放大倍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方,丛谱原,夏操,王荣,肖明凯,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