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688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包括悬臂应变传感器、托盘组件和底盘组件,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两侧至少各设有两个链接螺纹孔,用于联接、紧固与其自身安装的所述托盘组件与所述底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和横向加强筋,所述托盘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螺钉联接于所述横向加强筋内,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连接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载物台上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托盘通过螺钉贯穿,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所述底盘组件与所述托盘组件结构相同;利用称重集群系统实现称重单元的规模应用,在完全满足作用时,有效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的市场应用价值。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


[0001]本
涉及称重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推广,物料的智能化、无人化管理成为工厂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近年,工厂对紧固件智能管理的诉求日涨,进而催生了多种紧固件管理的终端系统、仓储系统及供应链系统;对于紧固件管理,根据补货周期和结算类型进一步区分了多种领料机制,其中利用称重传感计量物料领用数量的系统在结算精确度方面的优势明显,进而被进一步推广、应用到智能工厂、智能商店中。称重单元作为称重传感物料管理系统的关键单元,利用悬臂式应变机制的传感器,具有量程大、精度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是配合此类传感器标准传感器的载物台及底盘时往往需要在所述载物台和底盘上增加垫高结构以避免与悬臂传感结构干涉风险。此外载物台与底盘固定悬臂传感器后存在相对旋转自由度,在某些场合会存在结构干涉风险。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载物台缺乏对于物料尤其是物料盒的灵活限位,增加物料干涉自身所在称重单元或其他称重单元干涉风险;在现有称重单元集群中,每个称重单元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模块,其标定数据、称重数据都保存在自身独立模块中,在收到采集命令后称重单元检测重量状态并返回重量值。多个此类称重单元独立个体集群到下位机时,制造成本因称重单元的独立采集模块而显著增加。理想状态下,有限的采集模块能最大限度对集群中的称重单元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控制。
[0003]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文案,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包括悬臂应变传感器、托盘组件和底盘组件,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两侧至少各设有两个链接螺纹孔,用于联接、紧固与其自身安装的所述托盘组件与所述底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和横向加强筋,所述托盘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螺钉联接于所述横向加强筋内,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连接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载物台上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托盘通过螺钉贯穿,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所述底盘组件与所述托盘组件结构相同。
[0006]优选的,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拓展孔集,所述拓展孔集包括拓展通孔和螺纹通孔,用于外接辅助托盘组件与称重单元的称重工作;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扩展孔集,用于将称重单元固定或定位于外接装置内;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电缆通孔,用于悬臂应变传感器的电缆走线。
[0007]优选的,所述电缆通孔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布置方向平行,且设置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一侧,所述电缆通孔设为开放槽孔,所述开放槽孔外侧边缘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用于防止损伤并起到电缆挤进开放槽孔的导向作用。
[0008]优选的,所述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纵向加强筋,所述托盘组件底部分别焊接横向加强筋和多个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两端分别垂直于多个纵向加强筋上。
[0009]优选的,所述托盘上的第一连接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横向加强筋通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同轴度误差为0.005倍。
[0010]优选的,所述称重单元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导向限位件,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用于贯通紧固件的孔集,所述限位组件通过紧固件定位、紧固在所述托盘组件上;所述限位板设为直角形,所述孔集包括限位孔和紧固孔,且所述限位孔和紧固孔均设置为沉头孔,所述导向限位件设为压铆导向销,所述导向限位件通过压铆导向销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板通过沉头螺钉依次贯穿紧固孔、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托盘内。
[0011]优选的,所述称重单元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拓展孔集内,用于调整限位组件的固定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托盘组件上设有扎线桥,用于固定电缆,所述托盘、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上均焊接有扎线桥,所述电缆通孔的一侧焊接所述扎线桥,所述扎线桥设置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与所述电缆通孔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托盘组件和底盘组件均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贯穿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横向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内,所述横向加强筋设置的高度与所述螺钉顶部的高度平行;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均于所述螺钉杆部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与螺钉杆部直径公差范围为0.1

0.3mm,所述第一连接孔孔径与螺钉头部直径的公差范围为0.3

0.8mm。
[0014]优选的,包括主机、下位机、采集模块和多个称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单元中悬臂传感器引出的电缆集中连接到采集模块构成所述称重单元集群,多个称重单元集群连接到下位机,所述主机通过下发命令到所述下位机后,所述下位机通过采集模块对称重单元集群中的特定的称重单元的数据进行采样读取后返回主机,主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0015]相对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加强筋增加结构强度、刚度的同时,免去额外垫片特征;2、无需额外填充物就实现托盘与传感器固定的剩余空间填满;3、托盘组件与底盘组件完全一致,防呆防错;4、托盘多用途限位钣金允许对多种规格物料盒限位,消除料盒干涉引起的称重误差风险;5、限制与悬臂传感器配合固定孔公差有效限制托盘组件与底盘组件的极限摆角,有效降低结构干涉风向;6、利用称重集群系统实现称重单元的规模应用,在完全满足作用时,有效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称重单元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称重单元A

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组件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托盘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组件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组件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称重单元集群系统。
[0017]图中标识:1.称重单元,2.悬臂应变传感器,21.链接螺纹孔,22.传感器电缆,3.托盘组件,31.托盘,311.第一连接孔,312.拓展孔集,312a.拓展通孔,312b.螺纹通孔,313.扩展孔集,314.电缆通孔,32.横向加强筋,321.第一固定孔,33.纵向加强筋,34.扎线桥,4.底盘组件,5.限位组件,51.限位板,511.孔集,52.导向限位件,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1.头部,62.杆部,101.主机,102.下位机,103.采集模块,100.称重单元集群。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包括悬臂应变传感器、托盘组件和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两侧至少各设有两个链接螺纹孔,用于联接、紧固与其自身安装的所述托盘组件与所述底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和横向加强筋,所述托盘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一螺钉联接于所述横向加强筋内,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连接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载物台上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托盘通过螺钉贯穿,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所述底盘组件与所述托盘组件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拓展孔集,所述拓展孔集包括拓展通孔和螺纹通孔,用于外接辅助托盘组件与称重单元的称重工作;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扩展孔集,用于将称重单元固定或定位于外接装置内;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组电缆通孔,用于悬臂应变传感器的电缆走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通孔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悬臂应变传感器布置方向平行,且设置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一侧,所述电缆通孔设为开放槽孔,所述开放槽孔外侧边缘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用于防止损伤并起到电缆挤进开放槽孔的导向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纵向加强筋,所述托盘组件底部分别焊接横向加强筋和多个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两端分别垂直于多个纵向加强筋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的第一连接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横向加强筋通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同轴度误差为0.005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称重单元的智能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单元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导向限位件,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启波李鑫陈超何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坤同智能仓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