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63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依次安装在固定位置,选择合适的主控器作为整个蒸汽温度的调控的中心设备;S2.在低温过热器与中温过热器之间加设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之间加设第二蛇形蒸汽管道;S3.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的两端内侧分别安设第一测温探头、第二测温探头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该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具备从外部的降温操作不仅使得蒸汽不会带水影响后续生产使用,且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有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的优点。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的优点。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具体为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过热器是锅炉中将蒸汽从饱和温度进一步加热至过热温度的部件,又称蒸汽过热器,目前的电厂中都需要使用到过热器对饱和蒸汽温度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以此保证发电机组的能量转换效率。
[0003]在实际发电中,需要对过热蒸汽温度进行调控,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金属强度下降以至烧坏过热器的高温段,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过热蒸汽温度偏低时又会降低发电机组的能量转换效率,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0004]在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5180136 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 PI 动态矩阵的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A、根据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系统的阶跃响应数据建立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系统的模型 ;步骤 B、根据分数阶 PI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计算减温喷水量 u(k) ;步骤C、根据步骤B计算得到的u(k)调节减温喷水量,对火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实施控制;步骤 D、进入下一个时刻,返回步骤 B,重复进行步骤 B 到步骤 D;在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7166360 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锅炉主蒸汽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接的一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所述一级过热器与减温蒸汽管路的一端以及一级过热器前蒸汽管路分别相连通,所述屏式过热器与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前蒸汽管路相连通,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前蒸汽管路与减温蒸汽管路的另一端和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分别连通,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串接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所述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串接主蒸汽管路;上述专利采用多级过热器串联的方式进行精确控制温度,但降温水还是直接与蒸汽管道内部的蒸汽直接接触,使得降温准确度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蒸汽携带水分对后续的使用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精确要求的操作还需再加设除水设备,使得生产繁琐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具备从外部的降温操作不仅使得蒸汽不会带水影响后续生产使用,且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有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的优点,解决了降温水还是直接与蒸汽管道内部的蒸汽直接接触,使得降温准确度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蒸汽携带水分对后续的使用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精确要求的操作还需再加设除水设备,使得生产繁琐成本高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从外部的降温操作不仅使得蒸汽不会带水影响后续生产使用,且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有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依次安装在固定位置,选择合适的主控器作为整个蒸汽温度的调控的中心设备;S2.在低温过热器与中温过热器之间加设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之间加设第二蛇形蒸汽管道;S3.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的两端内侧分别安设第一测温探头、第二测温探头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使得第一测温探头和第二测温探头的输出端与主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4.再往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上加设多个散热翅片,并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的下方设置集水箱,在集水箱的后侧固定安设位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上端外侧的L形立板,在L形立板的水平部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套接通水筒,在通水筒的下端固定安设有喷水管,在喷水管的下端固定连通多个喷头,在L形立板的上端设置水泵,通水筒的上端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连接与集水箱连通的循环水管,水泵设置在循环水管上,在通水筒的筒壁固定套设从动锥齿轮,在L形立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S5.在主控器内输入 喷头喷出的水量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接触反应后的温度变化模型作为喷水量调节的依据,使得主控器的输出端与水泵的输入端也电性连接;S6.将蒸汽依次通过低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内,依次逐渐的使蒸汽上升至过热温度达到使用需求,在蒸汽通过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内进行流通时,第一测温探头对蒸汽进气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信号至主控器内根据主控器内的温度变化模型启动水泵,水泵将降温冷却水输送至喷头中高速喷出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接触对蒸汽温度进行调控,在热量过高时关闭第二电磁阀,使得蒸汽留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内进行持续的降温处理,散热翅片的设置使得蒸汽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的外壁进行充分降温操作;S7.降温的过程中第一测温探头实时反馈蒸汽的温度变化情况,主控器随之调控冷却降温喷头的喷水量对蒸汽温度进行调控,保证蒸汽温度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对过热蒸汽温度进行精准的调控;S8.降温后的冷却水回收至集水箱内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0007]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上端一体设置有扩口部。
[0008]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上端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托板,在托板的上侧托接过滤网板。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的内端伸入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内,且散热翅片采用铜合金的材质。
[0010](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通过设有的低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三个过热器组成过热结构能够均匀的对蒸汽温度进行稳固过热操作,第一测温探头实时监测蒸汽的进气温度并反馈信号给主控器,主控器发出指令启动水泵,水泵将冷却水输送至喷水管并经喷头内喷出使得冷却水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接触对蒸汽从外部进行降温操作,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将蒸汽携带的热量有效导出至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外,能够进行快速降温操作,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的蛇形设置使得蒸汽能够在蒸汽管道内停留更多时间,给予降温充分时间,且在温度过高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能够将蒸汽截留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内进行充分降温操作,从外部的降温操作不仅使得蒸汽不会带水影响后续生产使用,且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有效保证了蒸汽温度的控制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图1中A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的第一蛇形蒸汽管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低温过热器、2中温过热器、3高温过热器、4主控器、5第一蛇形蒸汽管道、6第二蛇形蒸汽管道、7第一测温探头、8第二测温探头、9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散热翅片、12集水箱、13 L形立板、14通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高温过热器后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温过热器(1)、中温过热器(2)和高温过热器(3)依次安装在固定位置,选择合适的主控器(4)作为整个蒸汽温度的调控的中心设备;S2.在低温过热器(1)与中温过热器(2)之间加设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在中温过热器(2)和高温过热器(3)之间加设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S3.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的两端内侧分别安设第一测温探头(7)、第二测温探头(8)与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并使得第一测温探头(7)和第二测温探头(8)的输出端与主控器(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4.再往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上加设多个散热翅片(11),并在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的下方设置集水箱(12),在集水箱(12)的后侧固定安设位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上端外侧的L形立板(13),在L形立板(13)的水平部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套接通水筒(14),在通水筒(14)的下端固定安设有喷水管(15),在喷水管(15)的下端固定连通多个喷头(16),在L形立板(13)的上端设置水泵(17),通水筒(14)的上端通过旋转密封接头(18)转动连接与集水箱(12)连通的循环水管(19),水泵(17)设置在循环水管(19)上,在通水筒(14)的筒壁固定套设从动锥齿轮(20),在L形立板(13)的上端固定设置旋转电机(21),所述旋转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20)啮合的主动锥齿轮(22);S5.在主控器(4)内输入 喷头(16)喷出的水量与第一蛇形蒸汽管道(5)和第二蛇形蒸汽管道(6)接触反应后的温度变化模型作为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帆王继强刘清亮吴茂坤陈玉宝吕永涛高林丁寅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