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60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轻薄小型化的结构特点也逐渐成为光学镜头的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中,在满足光学镜头轻薄小型化的设计趋势下,光学镜头的拍摄角度较小,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大角度范围的拍摄及清晰成像,从而无法满足大视场角的拍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能够在实现光学镜头的轻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具有超广角的特性,有利于满足超大角度的拍摄需求以及实现高像素成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
[0005]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0006]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7]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0008]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9]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0010]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0011]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0012]所述第八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0013]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4]‑
6<f1/f<

4;
[001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0016]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光学镜头中,将第一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可以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镜头的光线,有利于增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从而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广角化设计;配合第二透镜提供的负屈折力,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光束宽度,使与光轴呈大角度且经第一透镜折射后射入的光束得到有效扩宽,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凹面面型设计,可确保光线的入射角度,避免产生过多像差。配合第三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力,同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
的凹面面型设计,有利于会聚周边光线,避免入射角度过大从而导致杂散光出现,以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凸面面型设计,有利于平衡像差,并有利于压缩光学镜头的总长。配合第四透镜提供的负屈折力和物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凹面面型设计,不仅可以分配第二透镜的扩大光束宽度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保证入射光束的宽度,避免第四透镜的外径过大。第五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有利于降低不同视场光线的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从而降低敏感度;第六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和第七透镜提供的负屈折力,同时,当将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胶合时,即,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形成胶合件,通过胶合件的设置,将两个透镜的累加公差设置成一个整合透镜的公差,可减小透镜的偏心敏感度,有利于降低所述光学镜头的组装敏感度,解决了透镜加工制造及透镜组装困难的问题,提高良率。第八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以及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凸面面型设计,有利于修正光学镜头的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力。
[0017]也即是说,通过设置合适数量的透镜并合理配置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以达到光学镜头的高清成像要求,同时使得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6<f1/f<

4时,将靠近物侧的透镜(第一透镜)设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可以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镜头的光线,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的敏感度以及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而当超过上述关系式的上限时,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过大,屈折力过强,使得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成像时会因第一透镜的变化而变得敏感,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而当低于上述关系式的下限时,所述第一透镜的屈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度光线进入光学镜头,从而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广角化和小型化设计。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f3/CT3<3.5;
[0019]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20]由于光线由具有较强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射出,边缘光线射入光学镜头的成像面易产生较大的场曲,因此,通过设置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利于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力。通过限定第三透镜的焦距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可以降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公差敏感度,降低所述第三透镜的加工难度,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所述光学镜头的组装良率;同时还有利于校正所述光学镜头的边缘像差,提升成像品质。而当超过上述关系式的范围时,不利所述光学镜头的像差的校正,导致光学镜头的降成像品质较低。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5<f14/f58<

0.5;
[0022]其中,f14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58为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
[0023]通过上述关系式限定,光学镜头的前透镜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为所述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大角度光线束透过并射入,以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广角化设计,并还有利于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亮度;而所述光学镜头的后透镜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为所述光学镜头提供正屈折力,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射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线的高度,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高级像差以及减小后透
镜组中的各个透镜的外径;另一方面,可以校正前透镜组产生的场曲,以减小对所述光学镜头的解像力的影响,提升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00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f67/(CT6

CT7)<

4;
[0025]其中,f67为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26]通过合理地搭配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关系,使具有一正一负的两个透镜的屈折力也能得到合理的搭配,从而有利于进行像差的相互校正,以及有利于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为所述光学镜头提供最小的像差贡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f1/f<

4;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f3/CT3<3.5;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5<f14/f58<

0.5;其中,f14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58为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f67/(CT6

CT7)<

4;其中,f67为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宇明蔡雄宇兰宾利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