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585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放置底座、固定管、吹气管、升降组件和限位滑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达到设置不同训练目标的目的,确定一个训练肺活量的目标后,能够避免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训练过度和训练不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肺部训练的效果,通过滑动轨道、滑动竖杆、挡块和限位滑套的设置,能够通过将限位滑套固定在不同高度,进而控制升降组件的抬升高度,能够大大增加对患者肺部训练时的精确性,通过过滤棉对设置,能够避免肺部患者的口水和痰进入放置底座和固定管的状况,进而避免了口水和痰污染放置底座和固定管的状况,能够实现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肺部康复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肺康复,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肺康复的对象领域越来越广,不仅仅局限于肺部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以及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锻炼方法。
[0003]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呼吸家吸气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吸气训练器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
[0004]传统的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定量训练,训练时仅仅凭借患者自主控制,患者训练控制容易过大和过小,导致训练效果降低。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达到设置不同训练目标的目的,确定一个训练肺活量的目标后,能够避免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训练过度和训练不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肺部训练的效果,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放置底座、固定管、吹气管、升降组件和限位滑套,所述固定管焊接在放置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吹气管焊接在放置底座顶部的一侧,所述升降组件插接于固定管顶部的中心处,所述限位滑套滑动连接在固定管的外侧;
[0009]其中,所述放置底座包括橡胶隔垫,所述橡胶隔垫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的内腔开设有通气槽,所述固定底盘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通气槽进气端的顶部,所述连接管与通气槽的进气端连通;
[0010]其中,所述固定管包括储气管体和滑动轨道,所述储气管体焊接在固定底盘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储气管体的底端位于通气槽出气端的顶部,所述储气管体的内腔开设有储气空腔,所述储气空腔的底端与通气槽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滑动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轨道分别焊接在橡胶隔垫的两侧,两个所述滑动轨道背向储气管体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轨道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0011]其中,所述吹气管包括遮口罩,所述遮口罩靠近放置底座的一侧连通有过滤棉,所
述过滤棉远离遮口罩的一侧连通有通气管体,所述通气管体远离过滤棉的一端与连接管相连通;
[0012]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配重块、滑动竖杆、活动塞板和活动柱,所述活动柱贯穿储气管体的顶部,所述活动塞板位于储气管体的内腔且焊接在活动柱的底端,所述活动塞板的直径与储气空腔的直径相同,所述配重块螺纹连接在活动柱的顶部,所述配重块位于储气管体的顶部,所述滑动竖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竖杆分别焊接在配重块底部的两侧;
[0013]其中,所述限位滑套包括U型滑块和固定块,所述U型滑块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轨道的表面,所述U型滑块靠近储气管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块焊接在U型滑块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靠近U型滑块的一侧焊接有顶柱,所述顶柱靠近U型滑块的一端贯穿U型滑块并延伸至凹槽的内腔,所述滑动块远离U型滑块的一侧焊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焊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远离滑动块一侧的内壁焊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橡胶隔垫的厚度为1

3mm,所述橡胶隔垫的底部设置有摩擦纹。
[001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滑槽的横截面为T形。
[0016]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竖杆横截面的形状为与限位滑槽相匹配的T形,所述滑动竖杆位于限位滑槽的内腔,所述滑动竖杆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块的重量范围为10

50g。
[0018]作为优选,所述顶柱靠近滑动竖杆的一端贯穿卡槽。
[0019]作为优选,所述顶柱靠近滑动竖杆的一端焊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直径小于卡槽的宽度,所述防滑垫远离顶柱的一侧与卡槽的内壁相接触。
[0020]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柱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并焊接有封口块。
[0021]作为优选,所述封口块远离滑动柱的一侧焊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形状为半环形。
[0022]作为优选,靠近所述U型滑块一侧的所述滑动竖杆表面的底部焊接有挡块。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配重块的设置,能够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达到设置不同训练目标的目的,确定一个训练肺活量的目标后,能够避免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训练过度和训练不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肺部训练的效果;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轨道、滑动竖杆、挡块和限位滑套的设置,能够通过将限位滑套固定在不同高度,进而控制升降组件的抬升高度,能够大大增加对患者肺部训练时的精确性;
[0026]3、本专利技术通过过滤棉对设置,能够避免肺部患者的口水和痰进入放置底座和固定管的状况,进而避免了口水和痰污染放置底座和固定管的状况,能够实现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动轨道和滑动竖杆的配合机构横截面示意图;
[0033]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滑套和滑动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8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7]图中:1、放置底座;11、橡胶隔垫;12、固定底盘;13、通气槽;14、连接管;2、固定管;21、储气管体;22、滑动轨道;23、储气空腔;24、限位滑槽;25、卡槽;3、吹气管;31、遮口罩;32、通气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底座(1)、固定管(2)、吹气管(3)、升降组件(4)和限位滑套(5),所述固定管(2)焊接在放置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吹气管(3)焊接在放置底座(1)顶部的一侧,所述升降组件(4)插接于固定管(2)顶部的中心处,所述限位滑套(5)滑动连接在固定管(2)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微创术后肺部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放置底座(1)包括橡胶隔垫(11),所述橡胶隔垫(11)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底盘(12),所述固定底盘(12)的内腔开设有通气槽(13),所述固定底盘(12)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位于通气槽(13)进气端的顶部,所述连接管(14)与通气槽(13)的进气端连通;其中,所述固定管(2)包括储气管体(21)和滑动轨道(22),所述储气管体(21)焊接在固定底盘(12)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储气管体(21)的底端位于通气槽(13)出气端的顶部,所述储气管体(21)的内腔开设有储气空腔(23),所述储气空腔(23)的底端与通气槽(13)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滑动轨道(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轨道(22)分别焊接在橡胶隔垫(11)的两侧,两个所述滑动轨道(22)背向储气管体(21)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4),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轨道(2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5);其中,所述吹气管(3)包括遮口罩(31),所述遮口罩(31)靠近放置底座(1)的一侧连通有过滤棉(33),所述过滤棉(33)远离遮口罩(31)的一侧连通有通气管体(32),所述通气管体(32)远离过滤棉(33)的一端与连接管(14)相连通;其中,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配重块(41)、滑动竖杆(42)、活动塞板(43)和活动柱(44),所述活动柱(44)贯穿储气管体(21)的顶部,所述活动塞板(43)位于储气管体(21)的内腔且焊接在活动柱(44)的底端,所述活动塞板(43)的直径与储气空腔(23)的直径相同,所述配重块(41)螺纹连接在活动柱(44)的顶部,所述配重块(41)位于储气管体(21)的顶部,所述滑动竖杆(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竖杆(42)分别焊接在配重块(41)底部的两侧;其中,所述限位滑套(5)包括U型滑块(51)和固定块(52),所述U型滑块(51)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轨道(22)的表面,所述U型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江丽李文海易炜娜李进王雪袁沙赵思宇张茹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