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55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包括截面为“U”形的出水堰,出水堰的尾端穿过沉淀池尾端,在出水堰的两侧壁上开设过水孔,在出水堰的两侧壁上表面架设第一滚珠丝杠,在出水堰的上方设置倒置“U”形的移动架,移动架的侧边与第一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移动架侧壁外表面架设第二滚珠丝杠,在第二滚珠丝杠的外侧设置升降板,升降板与第二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出水堰的两侧设置集渣箱,集渣箱一面敞口,在与敞口面正对的集渣箱的一面设置连杆,连杆与升降板铰接,在升降板的外表面设置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升降板转动连接,在集渣箱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设置连接绳,还包括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洁效率高。洁效率高。洁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

技术介绍

[0002]平流沉淀池的出水堰处经常会有浮渣堆积,浮渣堆积直接影响到出水速度,平流沉淀池内设置了除浮渣和池底污泥的装置,但使用该装置仅清理出水堰处的浮渣有些“大材小用”,因此现在经常使用人工处理出水堰处的浮渣,清理效率较低且人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包括平行于沉淀池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形的且一端敞口的出水堰,出水堰的敞口端穿过沉淀池尾端,在出水堰的两侧壁上开设多个过水孔,在出水堰的两侧壁上表面架设平行于出水堰长度方向的第一滚珠丝杠,在出水堰的上方设置倒置“U”形的移动架,移动架的两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移动架侧壁外表面架设竖直的第二滚珠丝杠,在第二滚珠丝杠的外侧设置升降板,升降板与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出水堰的两侧设置集渣箱,集渣箱位于沉淀池尾端与移动架之间,集渣箱的垂直于出水堰侧壁的一面敞口,在与敞口面正对的集渣箱的一面设置连杆,连杆与对应的升降板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的外表面设置垂直于升降板的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升降板上部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电机与升降板固接,在集渣箱与对应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设置连接绳,当集渣箱的敞口面与沉淀池尾端正对时连接绳与集渣箱的连接处位于集渣箱的底面,在沉淀池尾端的外侧设置收集槽,还包括限制集渣箱翻转位置的限位机构。
[0005]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方的升降板上的平行于第一转轴的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升降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电机与升降板固接,在集渣箱上方设置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与所对应的第二转轴固接、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垂直于转动杆的压杆,当转动杆水平朝向沉淀池尾端且集渣箱的敞口面朝向沉淀池尾端时压杆位于集渣箱的正上方且相互接触。
[0006]优选地:压杆端部为弧形。
[0007]优选地:升降板与移动架沿着竖向滑动连接。
[0008]优选地:在移动架侧壁外表面开设有竖直的滑槽,在升降板内表面设置滑块,滑块与滑槽插接。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可翻转的集渣箱对出水堰两侧的过水孔进行除渣处理和收集,降低了除渣的人工消耗,提高了除渣效率,可针对出水堰处的浮渣情况灵活的调整除渣频率,无需动用沉淀池内的大型除渣设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中集渣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出水堰;2

过水孔;3

沉淀池尾端;4

收集槽;5

第一滚珠丝杠;6

集渣箱;7

连杆;8

移动架;9

升降板;10

转动杆;11

压杆;12

连接绳。
[0013]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平行于沉淀池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形的且一端敞口的出水堰1,出水堰1的敞口端穿过沉淀池尾端3,在出水堰1的两侧壁上开设多个过水孔2,在出水堰1的两侧壁上表面架设平行于出水堰1长度方向的第一滚珠丝杠5,在出水堰1的上方设置倒置“U”形的移动架8,移动架8的两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杠5的丝母固接,在移动架8侧壁外表面架设竖直的第二滚珠丝杠,在第二滚珠丝杠的外侧设置升降板9,升降板9与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出水堰1的两侧设置集渣箱6,集渣箱6位于沉淀池尾端3与移动架8之间,集渣箱6的垂直于出水堰1侧壁的一面敞口,在与敞口面正对的集渣箱6的一面设置连杆7,连杆7与对应的升降板9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9的外表面设置垂直于升降板9的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升降板9上部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电机与升降板9固接,在集渣箱6与对应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设置连接绳12,当集渣箱6的敞口面与沉淀池尾端3正对时连接绳12与集渣箱6的连接处位于集渣箱6的底面,在沉淀池尾端3的外侧设置收集槽4,还包括限制集渣箱6翻转位置的限位机构。
[001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方的升降板9上的平行于第一转轴的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升降板9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电机与升降板9固接,在集渣箱6上方设置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一端与所对应的第二转轴固接、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垂直于转动杆10的压杆11,当转动杆10水平朝向沉淀池尾端3且集渣箱6的敞口面朝向沉淀池尾端3时压杆11位于集渣箱6的正上方且相互接触,压杆11端部为弧形。
[0017]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通过第二滚珠丝杠上升升降板9使集渣箱6与过水孔2无交集,避免集渣箱6破坏过水孔2处的浮渣而影响后续的收集工作,通过第一滚珠丝杠5将集渣箱6移至出水堰1的首端,下移集渣箱6至与过水孔2有交集,因集渣箱6为可翻转结构,为避免水的浮力对收集过程造成影响,遂设置了集渣箱6限位机构,通过可翻转的压杆11在集渣箱6收集过程中压制集渣箱6使其保持稳定的收集状态,在第一滚珠丝杠5的移动过程中集渣箱6沿途收集过水孔2附近的浮渣,收集完毕后翻开压杆11,启动第一转轴缠绕连接绳12使集渣箱6上翻至敞口面朝上,再上升升降板9并移动至沉淀池尾端3,然后松开连接绳12使集渣箱6逐渐向下翻转将浮渣倾倒在收集槽4内,其中压杆11下端为圆弧形降低了压杆11对集渣箱6顶面的压损。
[0018]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升降板9移动的稳定性,升降板9与移动架8沿着竖向滑动连接,在移动架8侧壁外表面开设有竖直的滑槽,在升降板9内表面设置滑块,滑块与滑槽插接。为了提高移动架8移动的稳定性,在过水孔2上方的出水堰1的侧壁上设置水平的滑轨,移动架8与滑轨滑动连接。
[001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流沉淀池的具有除渣功能的出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沉淀池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形的且一端敞口的出水堰(1),出水堰(1)的敞口端穿过沉淀池尾端(3),在出水堰(1)的两侧壁上开设多个过水孔(2),在出水堰(1)的两侧壁上表面架设平行于出水堰(1)长度方向的第一滚珠丝杠(5),在出水堰(1)的上方设置倒置“U”形的移动架(8),移动架(8)的两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滚珠丝杠(5)的丝母固接,在移动架(8)侧壁外表面架设竖直的第二滚珠丝杠,在第二滚珠丝杠的外侧设置升降板(9),升降板(9)与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杠的丝母固接,在出水堰(1)的两侧设置集渣箱(6),集渣箱(6)位于沉淀池尾端(3)与移动架(8)之间,集渣箱(6)的垂直于出水堰(1)侧壁的一面敞口,在与敞口面正对的集渣箱(6)的一面设置连杆(7),连杆(7)与对应的升降板(9)的下端铰接,在升降板(9)的外表面设置垂直于升降板(9)的且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升降板(9)上部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电机与升降板(9)固接,在集渣箱(6)与对应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设置连接绳(12),当集渣箱(6)的敞口面与沉淀池尾端(3)正对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亮田永军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浩创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