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46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9
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其包括带有容纳导管及导丝的多个管道;管道为多条平行设置的硬质管道,每个管道仅设置一根导管或导丝,管道上设置能够使液体进入的小孔,小孔周围设置液体进入腔,单个管道或者所有的液体进入腔是互通的;连通的液体进入腔连通进液口与出气口;出气口处设置保证液体充满管道的提醒结构;管道一端为导丝及导管的进入口;且在进入口设置未使用时的封堵头一;还设置有效保证液体使用时不通过进入口流出的防溢出结构或者通过设置进入口较出气口的高度高的方式实现防液体通过进入口流出。通过将导丝或导管伸入到硬质管道内非常的简单快速,在导丝或导管伸入到管道前或后将肝素浸润液通过进液口打入或泵入到进入腔中,后通过小孔充满管道内腔;达到浸润导管导丝的效果。达到浸润导管导丝的效果。达到浸润导管导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
‑‑
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0003]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除了使用常规的短的鞘管器械外,还会使用数根较长的介入导丝导管器械,现有的使用方式通常是将盘曲的导丝及导管器械盘曲放在保护管中,等具体使用时将其抽出,但为了防止导丝或导管植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血液凝集及进入不顺畅的问题,通常在置入导管及导丝前,需要将其抽出后再次盘曲放置到一个带有无菌肝素液体的金属盆中,待导管或导丝浸润后在进入人体使用。
[0004]目前针对导管导丝的放置存在占用空间,且随意放置在手术位置,容易出现滑落掉到地上污染的问题,针对精密制备的导管及导丝一旦污染就不能再次使用,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现有技术无有效归纳放置导管及导丝的器械,另外针对导管及导丝的浸润过程,存在耗时长,操作也不太方便的问题,而且开放性的盆体容易污染,另外开放性的盆体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倾倒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有效放置介入手术时手术器械,并能有效收纳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导丝及导管,在收纳过程中完成导丝及导管浸润的手术器械。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0007]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其包括带有容纳导管及导丝的多个管道;管道为多条平行设置的硬质管道,每个管道仅设置一根导管或导丝,管道上设置能够使液体进入的小孔,小孔周围设置液体进入腔,单个管道或者所有的液体进入腔是互通的;连通的液体进入腔连通进液口与出气口;出气口处设置保证液体充满管道的提醒结构;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液体能够充满所有的管道,实现全360度对导管及导丝的浸润;管道一端为导丝及导管的进入口;且在进入口设置未使用时的封堵头一;还设置有效保证液体使用时不通过进入口流出的防溢出结构或者通过设置进入口较出气口的高度高的方式实现防液体通过进入口流出。通过进液口水进入腔进行充液,液体通过小孔进入到管道内;因为设置有出气孔及提醒结构,可以有效提醒液面情况,防止液体溢出。通过将导丝或导管伸入到硬质管道内非常的简单快速,在导丝或导管伸入到管道前或后将肝素浸润液通过进液口打入或泵入到进入腔中,后通过小孔充满管道内腔;达到浸润导管导丝的效果,使用时只需将浸润好的导管或导丝从进入口抽出即可使用,因为是平行设置的管道,整个导管导丝的放置非常的规整不凌乱,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通过此器械的使用,可以实现导管导丝的规整
收纳放置与浸润两种技术效果,不用分步操作,也更加节省时间,另外整个进入腔容积较小,可以有效节省液体使用。
[0008]进一步,管道外壁距离管理器械所有内侧壁的距离小于3mm;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进入腔的容积,减少液体使用。
[0009]进一步,导丝导管收纳管理器械可以水平或者垂直地面放置。
[0010]进一步,进入口的高度较出气口高,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液体通过进入口溢出。
[0011]进一步,提醒结构包括设置有出气口的小管,小管设置在放置平面上方,且小管的高度未超过出气口大高度,但高于管道最上方高度。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通过观察小管的液面情况可以知晓管理器械内液面已经高于管道高度,实现液体对管道的全浸泡;
[0012]进一步,小管内设置无毒的遇水变色结构;通过遇水变色结构的设置可以更加直观知晓液体进入腔内的液面情况。
[0013]或者,小管内设置液面报警器,当出现液面时就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停止液体注入。
[0014]进一步,收纳管理器械垂直地面悬挂在治疗车上或者高的架体上;进入口与管道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管理器械整体为长方体结构,进入腔为中空的相互连通的长方体内腔,管道设置在长方体内腔中。
[0015]进一步,在长方体结构上设置悬挂在治疗车或架体上的挂钩。
[0016]或者,收纳管理器械水平放置在治疗车上平面上;进入口所在位置较管道所在位置高,管理器包括一水平部与一倾斜向上的倾斜部;进入口设置在倾斜向上的倾斜部末端平面上;且进入口的高度较提醒结构位置高;此种设置保证进入口处不会有液体溢出。
[0017]进一步,水平部为长方体结构,其上平面为器械放置平面;这样就可以通过此种器械实现对普通器械的放置取拿及导管及导丝的取拿。
[0018]进一步,放置平面设置3面包绕的阻挡板,放置平面与倾斜部连接的边上为设置阻挡板;阻挡板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器械的脱落,还能方便对导丝及导管通过进入口的进出操作。
[0019]进一步,收纳管理结构水平放置到治疗车的上平面上,且水平部下方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结构,放置水平部的滑动。
[0020]进一步,出气口设置在放置平面上,且出气口与进入腔连通。
[0021]进一步,还可设置与进液口连接的进液泵的进液管;进液泵另一端连接液体槽;通过进液泵实现液体的泵入,可以提高效率。
[0022]进一步,出气口为出液口,出液口连接回液管,保证进入腔内的液体循环,增加液体流动性。
[0023]进一步,进液泵与液体槽设置在治疗车中间的平台上,实现肝素液体的循环流动,增加浸润效果,还能放置液体流出。
[0024]进一步,防溢出结构为:有效封堵使用时进入口的且与导丝及导管配合使用的对应的导丝封堵二与导管封堵头三;导管封堵头三为带纵向贯穿口的封堵头,通过纵向贯穿口将封堵头三套在导管头的导管漏出部分后伸入进入口完成封堵;导丝封堵头二为中间带导丝进入孔的封堵头,通过将导丝末端伸入进入孔后将封堵头设置到进入口后实现封堵。
[0025]进一步,封堵头一到三的材质都是软性硅胶材质,方便使用及操作。
[0026]进一步,封堵头一后还设置手持柄增加操作方便程度。
[0027]进一步,收纳管理器械为透明塑料材料制备的结构;
[0028]进一步,管道为直的管道或者为带3

8个大弯的管道,此种形式的管道可以保证结构非常容易的穿入并进行浸润。
[0029]进一步,收纳管理器械为一次性的器械;为提前冲注好肝素浸润液的器械,在冲注完肝素浸润液后将进液口与出液口封闭。一次性的收纳管理器可以减少手术准备时间,整体塑料材质,质量不会太大,整体操作简单。
[0030]进一步,收纳管理器械的长度不小于120cm;通道数目不小于5个;保证多少手术的术前导丝及导管的准备。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容纳导管与导丝的硬质管道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导管导丝的归纳放置,且置入与取出非常方便,另外通过在硬质管道旁设置液体进入腔,其通过设置出气口与进入口的高度差别,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导丝及导管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包括带有容纳导管(1)及导丝(2)的多个管道(3);其特征在于,管道(3)为多条平行设置的硬质管道(3),每个管道(3)仅设置一根导管(1)或导丝(2),管道(3)上设置能够使液体进入的小孔(31),小孔(31)周围设置液体进入腔(32),单个管道(3)或者所有的液体进入腔(32)是互通的;连通的液体进入腔(32)连通进液口(41)与出气口(42);出气口(42)处设置保证液体充满管道(3)的提醒结构;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液体能够充满所有的管道(3),实现全360度对导管(1)及导丝(2)的浸润;管道(3)一端为导丝(2)及导管(1)的进入口(37);且在进入口(37)设置未使用时的封堵头一(33);还设置有效保证液体使用时不通过进入口(37)流出的防溢出结构或者通过设置进入口(37)较出气口(42)的高度高的方式实现防液体通过进入口(37)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丝导管(1)收纳管理器械可以水平或者垂直地面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进入口(37)的高度较出气口(42)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提醒结构包括设置有出气口(42)的小管,小管设置在放置平面上方,且小管的高度未超过出气口(42)大高度,但高于管道(3)最上方高度;或者,小管内设置液面报警器,当出现液面时就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停止液体注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收纳管理器械垂直地面悬挂在治疗车上或者高的架体上;进入口(37)与管道(3)在同一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鑫郑月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