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导管的收纳管理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
‑‑
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0003]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除了使用常规的短的鞘管器械外,还会使用数根较长的介入导丝导管器械,现有的使用方式通常是将盘曲的导丝及导管器械盘曲放在保护管中,等具体使用时将其抽出,但为了防止导丝或导管植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血液凝集及进入不顺畅的问题,通常在置入导管及导丝前,需要将其抽出后再次盘曲放置到一个带有无菌肝素液体的金属盆中,待导管或导丝浸润后在进入人体使用。
[0004]目前针对导管导丝的放置存在占用空间,且随意放置在手术位置,容易出现滑落掉到地上污染的问题,针对精密制备的导管及导丝一旦污染就不能再次使用,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现有技术无有效归纳放置导管及导丝的器械,另外针对导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包括带有容纳导管(1)及导丝(2)的多个管道(3);其特征在于,管道(3)为多条平行设置的硬质管道(3),每个管道(3)仅设置一根导管(1)或导丝(2),管道(3)上设置能够使液体进入的小孔(31),小孔(31)周围设置液体进入腔(32),单个管道(3)或者所有的液体进入腔(32)是互通的;连通的液体进入腔(32)连通进液口(41)与出气口(42);出气口(42)处设置保证液体充满管道(3)的提醒结构;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液体能够充满所有的管道(3),实现全360度对导管(1)及导丝(2)的浸润;管道(3)一端为导丝(2)及导管(1)的进入口(37);且在进入口(37)设置未使用时的封堵头一(33);还设置有效保证液体使用时不通过进入口(37)流出的防溢出结构或者通过设置进入口(37)较出气口(42)的高度高的方式实现防液体通过进入口(37)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丝导管(1)收纳管理器械可以水平或者垂直地面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进入口(37)的高度较出气口(42)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提醒结构包括设置有出气口(42)的小管,小管设置在放置平面上方,且小管的高度未超过出气口(42)大高度,但高于管道(3)最上方高度;或者,小管内设置液面报警器,当出现液面时就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停止液体注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手术时的导丝(2)导管(1)的收纳管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收纳管理器械垂直地面悬挂在治疗车上或者高的架体上;进入口(37)与管道(3)在同一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鑫,郑月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