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4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具体涉及沥青取样设备领域,包括外筒体、法兰盖,外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体,外法兰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仪,内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隔热保护套,外筒体的外侧缠绕有线圈,线圈的端部与红外测温仪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温控器,温控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涡流加热的方式,利用涡流线圈对管套件内壁进行加热,加热效果相比较普通的盘管加热更容易控制,且加热均匀,不易发生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且配合外部的温控系统,能够对内部沥青试样进行恒温加热,便于沥青试样的持久保温,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样器管套件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取样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具体为一种采样器管套件。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当温度升高时,沥青由固态或半固态逐渐软化,甚至像液体一样流动,当温度降低时,沥青又逐渐由粘流态凝固为固态,甚至变硬变脆,所以在进行沥青的取样工作时,由于周围温度冷却较快造成采样器内沥青凝固,不便于采样。
[0003]按照现行标准规范,目前对于液体沥青取样或在沥青储存池中可将固体沥青加热融化后取样,有明确规定要求的沥青采样器,对于施工现场进行沥青原材取样最常见的从桶、袋、箱装或散装的固体软塑沥青的取样方式,标准中指出采用干净的热工具切割取样,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存在诸多不便以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一直是困扰工程取样人员的一个难题,首先工具加热源不便取得,对工具的加热温度又无控制措施,导致取样困难或是取样过程中对样品性能指标造成影响。
[0004]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传统的沥青采样器管套件大多采用电热盘管的形式作为加热源,利用电热盘管绕接于采样器管套周围,对沥青取液进行加热,其加热效果明显,但温度不易控制加热不均匀,温度过高易导致采样器管套件内部沥青液化从而从管套件底端渗出,若温度过低则沥青固化,后期难以取出进行检测,另外在沥青试样取出后采样器管套件内壁易粘黏一部分剩余,难以清洗,干扰二次使用。
[0005]因此,现亟需一种可恒温控制且易清理的采样器管套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样器管套件,通过采用涡流加热的方式,利用涡流线圈对管套件内壁进行加热,加热效果相比较普通的盘管加热更容易控制,且加热均匀,不易发生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且配合外部的温控系统,能够对内部沥青试样进行恒温加热,便于沥青试样的持久保温,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管套件内部附着耐高温的不粘涂层,利用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粉末形成的不粘涂料,实现对采样器管套内壁进行保护防止沥青试样粘黏,使得采样器管套再对沥青试样进行卸料时可一次性卸料无需进行清理,且该涂层可耐受高温且不易脱落,能够大大提升该管套件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包括外筒体、法兰盖,所述法兰盖固定安装于外筒体的顶端,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筒体形成双层结构并形成空腔,所述法兰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仪,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隔热保护套,所述外筒体
的外侧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隔热保护套、套筒位于外筒体、内筒体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线圈的端部与红外测温仪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控制按钮,所述内筒体的内侧涂有不粘涂层。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与控制按钮、红外测温仪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器、线圈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测温仪固定安装于法兰盖的内部,所述红外测温仪的探头对准外筒体的内部,所述红外测温仪与法兰盖的内壁接触面设置有隔热垫。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为涡流线圈,所述套筒为金属材质构件,所述套筒的内侧与内筒体的外侧无缝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保护套为耐高温隔热棉材质构件,所述隔热保护套位于线圈、套筒之间,所述线圈的外侧包裹有耐高温保护套。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不粘涂层的层厚度为12
±
0.5μm,所述不粘涂层由不粘涂料烧结固化而成。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采用涡流加热的方式,利用涡流线圈对管套件内壁进行加热,加热效果相比较普通的盘管加热更容易控制,且加热均匀,不易发生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且配合外部的温控系统,能够对内部沥青试样进行恒温加热,便于沥青试样的持久保温,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5]2、本技术通过在管套件内部附着耐高温的不粘涂层,利用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粉末形成的不粘涂料,实现对采样器管套内壁进行保护防止沥青试样粘黏,使得采样器管套再对沥青试样进行卸料时可一次性卸料无需进行清理,且该涂层可耐受高温且不易脱落,能够大大提升该管套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线圈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外筒体;2、法兰盖;3、温度显示器;4、温控器;5、控制按钮;6、导线;7、内筒体;8、线圈;9、红外测温仪;10、隔热保护套;11、套筒;12、不粘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包括外筒体1、法兰盖2,法兰盖 2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的顶端,外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体7,外筒体 1、内筒体7形成双层结构并形成空腔,法兰盖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仪9,内筒体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11,套
筒1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隔热保护套10,外筒体1的外侧缠绕有线圈8,线圈8、隔热保护套10、套筒11位于外筒体1、内筒体7形成的空腔内,线圈8的端部与红外测温仪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导线6,导线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温控器4,温控器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3、控制按钮5,内筒体7的内侧涂有不粘涂层12。
[0023]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采用涡流加热的方式,利用涡流线圈8对管套件内壁进行加热,加热效果相比较普通的盘管加热更容易控制,且加热均匀,不易发生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且配合外部的温控系统,能够对内部沥青试样进行恒温加热,便于沥青试样的持久保温,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管套件内部附着耐高温的不粘涂层12,利用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粉末形成的不粘涂料,实现对采样器管套内壁进行保护防止沥青试样粘黏,使得采样器管套再对沥青试样进行卸料时可一次性卸料无需进行清理,且该涂层可耐受高温且不易脱落,能够大大提升该管套件的使用寿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包括外筒体(1)、法兰盖(2),所述法兰盖(2)固定安装于外筒体(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体(7),所述外筒体(1)、内筒体(7)形成双层结构并形成空腔,所述法兰盖(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仪(9),所述内筒体(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隔热保护套(10),所述外筒体(1)的外侧缠绕有线圈(8),所述线圈(8)、隔热保护套(10)、套筒(11)位于外筒体(1)、内筒体(7)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线圈(8)的端部与红外测温仪(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导线(6),所述导线(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温控器(4),所述温控器(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3)、控制按钮(5),所述内筒体(7)的内侧涂有不粘涂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样器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4)的输入端与控制按钮(5)、红外测温仪(9)的输出端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金牛石化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