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31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贴合人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上设置有压紧部,固定架上设置有与人体连接的弹性带;固定架上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与待引流位置对应设置,且支撑部与固定架滑接;支撑部包括与固定架滑接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引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固定装置的重量,进而降低了固定装置对患者身体的负荷,同时使得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位置便于观察,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实现较高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引流管发生错位或者弯折的几率。折的几率。折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0003]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引流管插装在患者身体上时,而为了避免患者在移动时导致引流管发生错位或者弯折,进而影响引流管的导流效果,通常设置引流管固定装置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以降低引流管发生错位或者弯折的几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固定装置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引流管固定装置大多结构复杂,安装拆卸步骤繁琐,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成本。
[0005]2.由于引流管固定装置结构复杂,导致固定装置重量较大,对患者身体增加了额外负荷,甚至出现固定装置挤压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位置的现象,降低了引流管的引流效果。
[0006]3.固定装置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不能很好观察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位置的情况,提高了引流风险。
[0007]4.根据引流操作的实际情况,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引流管,而固定装置不能对不同尺寸的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提高了引流管发生错位或者弯折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固定装置的重量,进而降低了固定装置对患者身体的负荷,同时使得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位置便于观察,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实现较高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引流管发生错位或者弯折的几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贴合人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压紧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人体连接的弹性带;
[0010]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待引流位置对应设置,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架滑接;
[0011]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固定架滑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引流管,所述支撑板顶端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气流通道,两所述气流通道内均滑接有控制棒,所述控制棒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传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引流管抵接。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支撑板滑
接,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控制棒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末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连接板末端通过连接块固接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与所述引流管抵接。
[0013]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固接,所述第一铰接板上铰接有夹持弧板,所述夹持弧板与所述第二铰接板铰接,且所述夹持弧板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引流管抵接。
[0014]优选的,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控制棒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板固接,所述滑板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滑板固接。
[0015]优选的,所述控制棒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控制棒的结构相同尺寸不同,所述控制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顶端固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板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棒体底端固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且所述活塞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适配。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顶端开设有若干存放所述控制棒的存放孔,所述棒体穿过所述存放孔,且所述固定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架顶端抵接。
[0017]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上固接有连块,所述连块上固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穿过所述滑槽,且所述滑柱与所述滑槽滑接,所述滑柱上螺纹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固定架抵接。
[0018]优选的,所述压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弧形板上的若干充气气囊,所述固定架内开设有充气通道,若干所述充气气囊通过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有充气泵。
[0019]优选的,所述充气气囊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充气泵电性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弹性带设置有两条,任一一条所述弹性带上固接有毛面,另一所述弹性带上固接有与所述毛面相配合的勾面。
[00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1.设置有贴合人体的弧形板,弧形板与弹性带配合将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通过设置压紧部,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身体与固定装置的连接稳定性,当患者身体内部的液体排出,使得患者的肚皮产生松弛现象时,压紧部进一步的压紧,降低患者身体与固定装置分离的可能性。
[0023]2.通过在固定架上开设空腔,空腔的设置减少了固定装置的重量,进而减少了固定装置对患者身体的负荷,同时设置可以支撑引流管的支撑部,降低因病人移动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引流管脱离或者弯折的现象,同时支撑板可以移动,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待引流位置设置支撑板位置,且由于空腔的存在,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待引流位置,提高引流的安全性。
[0024]3.空腔的设置使得固定装置并不压迫待引流位置,且压紧部位于待引流位置的上下两侧,在固定装置使用时,并不会对待引流位置造成挤压,因此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25]4.由于引流管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寸,通过设置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
内分别放入不同尺寸的控制棒,以达到支撑件伸出不同距离的目的,通过支撑件伸出不同的距离,对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降低引流管偏移或者弯折的可能性,且更换控制棒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9]图3为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4为支撑件的立体图;
[0031]图5为固定件的立体图;
[0032]图6为弹性带的立体图;
[0033]图7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其中,1

固定架,2

弧形板,3

空腔,4

支撑板,5

通孔,6

引流管,7

气流通道,8

滑板,9

连接板,10

连接块,11

支撑弧板,1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贴合人体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板(2),所述弧形板(2)上设置有压紧部,所述固定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人体连接的弹性带(28);所述固定架(1)上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待引流位置对应设置,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架(1)滑接;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固定架(1)滑接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内设置有引流管(6),所述支撑板(4)顶端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气流通道(7),两所述气流通道(7)内均滑接有控制棒,所述控制棒通过所述气流通道(7)传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引流管(6)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气流通道(7)内的滑板(8),所述滑板(8)与所述支撑板(4)滑接,所述滑板(8)远离所述控制棒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末端穿过所述支撑板(4)并位于所述通孔(5)内,所述连接板(9)末端通过连接块(10)固接有支撑弧板(11),所述支撑弧板(11)与所述引流管(6)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内设置有第一铰接板(12)和第二铰接板(13),所述第一铰接板(12)与所述连接板(9)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板(13)与所述支撑板(4)固接,所述第一铰接板(12)上铰接有夹持弧板(14),所述夹持弧板(14)与所述第二铰接板(13)铰接,且所述夹持弧板(14)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板(12)的一端与所述引流管(6)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8)远离所述控制棒的一侧设置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位于所述气流通道(7)内,且所述挡板(15)与所述支撑板(4)固接,所述滑板(8)上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翠麦王建源李燕飞何银连梁连丹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