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17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包括降温机构、除尘机构、吹风机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降温机构本体的顶部设置水箱,洒水器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内部,降温机构本体的一侧安装进气机构,降温机构本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管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底部,布袋机构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内壁,布袋机构设置于第一电晕板的下方,布袋降温机构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外部,吹风机构本体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顶部,抽风扇的下端通过底座固定连接至吹风机构本体的内壁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尾气除尘装置能降低尾气速度和保护布袋。速度和保护布袋。速度和保护布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尾气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尾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保温蒸汽管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携带大量灰尘的尾气,这些尾气直接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现有的除尘装置大多采用布袋除尘,从进气管中进入的尾气具有较高的流速,尾气进入除尘机构后易造成气流分布不均,且尾气中的较大颗粒由于惯性保持高的流速,易对布袋产生冲刷,缩短布袋的使用寿命;而且保温蒸汽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气携带的灰尘吸附在布袋上,长时间使用后,这些高温的尾气容易起火烧坏布袋,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尾气除尘装置,以解决尾气速度过快和高温尾气烧坏布袋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包括降温机构、除尘机构、吹风机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降温机构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除尘机构,除尘机构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吹风机构;降温机构包括进气机构、降温机构本体、洒水器和出水管,降温机构本体是壳体结构,降温机构本体的顶部设置水箱,洒水器依次穿透降温机构本体的上表面、水箱的下表面来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内部,出水管通过贯穿降温机构本体的下表面来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的外部,降温机构本体的一侧安装进气机构;除尘机构包括布袋机构、第一电晕板,第一活性炭滤网、布袋降温机构和除尘机构本体,降温机构本体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底部,第一活性炭滤网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内壁,除尘机构本体的内壁两侧各安装一个第一电晕板,第一电晕板设置于第一活性炭滤网下方,布袋机构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内壁,布袋机构设置于第一电晕板的下方,布袋降温机构通过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外部;吹风机构包括出风管、抽风扇、底座和吹风机构本体,吹风机构本体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顶部,抽风扇的下端通过底座固定连接至吹风机构本体的内壁两侧,出风管通过连通吹风机构本体来安装至吹风机构本体的一侧的外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管本体、叶片和主通管,进气管本体的内部设置主通管,主通管为中空圆柱结构,主通管两侧连通若干结构一样的叶片,叶片横截面为树叶型结构,叶片和进气方向的水平夹角为钝角,进气管本体的一端连通降温机构本体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机构本体包括降温机构本体上部和降温机构本体下部,降温机构本体上部和降温机构本体下部为一体结构,降温机构本体下部横截面为梯形结构,降温机构本体下部的底端设有出水管,降温机构本体上部的进气端安装进气机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底部,降温机构本体上部的顶部设置水箱,洒水器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上部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布袋机构包括固定金属架、第一布底、第二布底和第三布底,第一布底、第二布底和第三布底为一体结构且均通过固定金属架固定连接至除尘机构本体的内壁,固定金属架的横截面为倒V型结构,布袋机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三布底、固定金属架、第二布底、第一布底。
[0009]进一步的,所述布袋降温机构包括充气管、第二活性炭滤网、第三活性炭滤网和第二电晕板,充气管的横截面为U型槽结构,充气管的一端连通除尘机构本体的内部,在充气管的内部依次设置第二活性炭滤网、第三活性炭滤网和第二电晕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洒水器包括通水管、第一洒水头和第二洒水头,通水管为中空圆柱,通水管的顶端依次穿透降温机构本体上部的顶面、水箱的下表面来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上部的内部,第一洒水头安装至通水管的底端,通水管的侧面上安装若干第二洒水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管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底、第二布底和第三布底设有若干滤尘孔,第一布底、第二布底和第三布底的滤尘孔目数依次减少。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箱顶端设置入水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和进气方向的水平夹角为钝角,叶片和进气方向的水平夹角为120
°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6](1)本技术所述的进气机构可以降低尾气速度,洒水器既能给尾气降温,又能过滤掉容易和水结合的粉尘,布袋机构能防止大量粉尘排放,布袋降温降温机构能给布袋机构降温,第一活性炭滤网可以滤去灰尘,抽风扇能快速将过滤后的尾气抽出管道。
[0017](2)本技术所述的叶片可以高效率的降低尾气,入水管能控制是否注水,洒水器能给尾气更均匀的喷洒水,第二布底和第三布底可以防止第一布底出现破洞而没有布袋过滤的情况发生,出风管的T型结构能够防雨,吹气管可以让空气流入布袋机构中给布袋机构降温,第二活性炭滤网能过滤充入的空气,第三活性炭滤网能防止布袋内的灰尘飞出去。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全剖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降温机构全剖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尘机构全剖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吹风机构全剖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布袋降温机构全剖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布袋机构全剖放大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洒水器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降温机构;11

进气机构;111

叶片;112

主通管;12

降温机构本体;13

水箱;14

洒水器;141

通水管;142

第一洒水头;143

第二洒水头;15
‑ꢀ
出水管;2

除尘机构;21

布袋机构;211

固定金属架;212

第一布底;213
‑ꢀ
第二布底;214

第三布底;22

第一电晕板;23

第一活性炭滤网;24

布袋降温机构;241

充气管;242

第二活性炭滤网;243

第三活性炭滤网;244
‑ꢀ
第二电晕板;25

除尘机构本体;3

吹风机构;31

出风管;3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机构(1)、除尘机构(2)、吹风机构(3)、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降温机构(1)包括进气机构(11)、降温机构本体(12)、水箱(13)、洒水器(14)和出水管(15),降温机构本体(12)是壳体结构,降温机构本体(12)的顶部设置水箱(13),洒水器(14)依次穿透降温机构本体(12)的上表面、水箱(13)的下表面来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12)内部,出水管(15)通过贯穿降温机构本体(12)的下表面来安装至降温机构本体(12)的外部,降温机构本体(12)的一侧安装进气机构(11);除尘机构(2)包括布袋机构(21)、第一电晕板(22),第一活性炭滤网(23)、布袋降温机构(24)和除尘机构本体(25),降温机构本体(12)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4)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25)的底部,第一活性炭滤网(23)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25)的内壁,除尘机构本体(25)的内壁两侧各安装一个第一电晕板(22),第一电晕板(22)设置于第一活性炭滤网(23)下方,布袋机构(21)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25)的内壁,布袋机构(21)设置于第一电晕板(22)的下方,布袋降温机构(24)通过安装至除尘机构本体(25)的外部;吹风机构(3)包括出风管(31)、抽风扇(32)、底座(33)和吹风机构本体(34),吹风机构本体(34)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5)来连通除尘机构本体(25)的顶部,抽风扇(32)的下端通过底座(33)固定连接至吹风机构本体(34)的内壁两侧,出风管(31)通过连通吹风机构本体(34)来安装至吹风机构本体(34)的一侧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11)包括进气管本体、叶片(111)和主通管(112),进气管本体的内部设置主通管(112),主通管(112)为中空圆柱结构,主通管(112)两侧连通若干结构一样的叶片(111),叶片(111)横截面为树叶型结构,叶片(111)和进气方向的水平夹角为钝角,进气管本体的一端连通降温机构本体(1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本体(12)包括降温机构本体上部和降温机构本体下部,降温机构本体上部和降温机构本体下部为一体结构,降温机构本体下部横截面为梯形结构,降温机构本体下部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昆刘建立郝友利王忠生付彦楠王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投天津智能管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