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15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包括罐体、位于罐体顶部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且伸入所述罐体内部的转动轴、以及连接在转动轴上的锚式桨叶和斜直桨叶;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卸料口和防爆口;所述锚式桨叶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且锚式桨叶的截面形状与罐体的底面形状相同,所述斜直桨叶设置有两个,且依次布置于所述锚式桨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罐体内设置有与底部靠近的锚式桨叶和位于罐体中部的斜直桨叶,斜直桨叶用于对罐体中心的物料进行搅拌,锚式桨叶用于搅动有沉积趋势的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在罐体底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锂离子正极材料技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具有循环稳定性、可逆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平台高、振实密度高、电化学稳定、低温性能好,可适应全天候气温、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是目前商业化正极材料研究中最热门的材料之一。
[0003]但因为其镍含量较高,会造成碱性过高,进而导致三元电池存在安全性较差、电芯产气较严重的问题,水洗是减少正极材料表面残碱的一种有效方法,另外,正极材料处理后需要经过表面包覆再打包保存,经表面包覆后的正极材料与外界隔离,表面形态稳定。在以上所述的水洗和表面包覆工艺都使用搅拌釜将物料与水或者包覆剂混合,由于电池正极材料的污染性较大,且为粉末状结构,因此对其水洗和表面包覆的效果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物料与介质充分混合,而现有技术中的搅拌釜通常应用于颗粒状或者固体物料的混合,桨叶的形式单一,当将其用于电池正极材料与水或者包覆剂的混合时,容易导致物料无法充分搅动,部分物料会附着于搅拌釜的侧壁或者底壁,造成物料浪费和混合不充分,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混合效果的搅拌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搅拌釜的桨叶形式单一,无法充分搅动粉末状物料,造成物料浪费和混合不充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包括罐体、位于罐体顶部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且伸入所述罐体内部的转动轴、以及连接在转动轴上的锚式桨叶和斜直桨叶;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卸料口和防爆口;所述锚式桨叶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且锚式桨叶的截面形状与罐体的底面形状相同,所述斜直桨叶设置有两个,且依次布置于所述锚式桨叶的上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座,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锚式桨叶包括与转动轴连接的水平杆、位于水平杆两端的连接杆、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上钩杆;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支撑座的侧壁延伸,所述上钩杆的上端面高度小于所述斜直桨叶所在高度。
[0008]优选的,所述锚式桨叶的端面呈十字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还固定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上朝向所述罐体中心的表面为波浪形表面,所述波浪形表
面沿罐体的周向起伏弯曲。
[0011]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外周还包覆有夹套,所述夹套于罐体之间形成保温腔,夹套上具有与所述保温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锚式桨叶和两个所述斜直桨叶沿轴向阵列布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罐体内设置有与底部靠近的锚式桨叶和位于罐体中部的斜直桨叶,斜直桨叶用于对罐体中心的物料进行搅拌,锚式桨叶用于搅动有沉积趋势的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在罐体底部。
[0015](2)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所述锚式桨叶呈由中心向四周延伸的钩形结构,且在连接杆和上钩杆的连接处形成凹陷,一方面使锚式桨叶尽量贴合罐体底部,另一方面通过凹凸结构的桨叶使罐体底部周围的物料搅动更剧烈,有效避免粉末沉降。
[0016](3)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还设置有扰流板,用于避免物料附着于罐体内侧壁。
[0017](4)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所述罐体的外周包覆有保温夹套,用于避免罐体内部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21]图中,1、罐体,2、驱动电机,3、转动轴,4、锚式桨叶,401、水平杆,402、连接杆,403、上钩杆,5、斜直桨叶,6、进料口,7、卸料口,8、防爆口,9、支撑座,10、卸料阀,11、扰流板,12、保温夹套,13、保温腔,14、进水口,1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包括罐体1、位于罐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2、与驱动电机2连接且伸入罐体1内部的转动轴3、以及连接在转动轴3上的锚式桨叶4和斜直桨叶5;罐体1上还设置有进料口6、卸料口7和防爆口8;锚式桨叶4靠近罐体1的底部设置,且锚式桨叶4的截面形状与罐体1的底面形状相同,斜直桨叶5设置有两个,且依次布置于锚式桨叶4的上方。
[0025]如图1所示,进料口6和防爆口8位于罐体1的顶部,卸料口7位于罐体1的底部,卸料口7处设置有卸料阀10,转动轴3位于罐体1的中心轴,锚式桨叶4和斜直桨叶5由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斜直桨叶5为现有技术,即桨叶沿横向螺旋延伸,锚式桨叶4与罐体1的底面形状相同,使锚式桨叶4与罐体1的底面之间距离近似相等,可以搅动沉积在罐体1底部的所有物
料,有效避免罐体1的底部积料,避免物料浪费。
[0026]罐体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座9,转动轴3转动连接在支撑座9上。如图1所示,卸料口7位于支撑座9的正下方,支撑座9为框架形结构,锚式桨叶4和两个斜直桨叶5沿轴向阵列布置。当搅拌完成后,驱动电机2关闭,打开卸料阀10,料浆可以通过支撑座9从卸料口7排出。
[0027]具体的,锚式桨叶4包括与转动轴3连接的水平杆401、位于水平杆401两端的连接杆402、以及连接两个连接杆402的上钩杆403;连接杆402沿支撑座9的侧壁延伸,上钩杆403的上端面高度小于斜直桨叶5所在高度。如图1所示,连接杆402用于连接水平杆401和上钩杆403,锚式桨叶4在连接杆402和上钩杆403的连接处形成凹陷,当锚式桨叶4旋转时罐体1的底部区域形成漩涡,使物料紊流程度更高,避免物料速度降低而沉降。锚式桨叶4的端面优选呈十字形结构。另外,锚式桨叶4的水平杆40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0028]实施例2: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罐体1的内侧壁还固定有扰流板11,扰流板11沿转动轴3的轴向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板11为竖直板,扰流板11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壁,扰流板11可以沿罐体1的内侧壁阵列布置多个。当物料向罐体1的内侧壁运动时,物料首先碰撞扰流板11,并在扰流板11的作用下运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位于罐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2)、与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且伸入所述罐体(1)内部的转动轴(3)、以及连接在转动轴(3)上的锚式桨叶(4)和斜直桨叶(5);所述罐体(1)上还设置有进料口(6)、卸料口(7)和防爆口(8);所述锚式桨叶(4)靠近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且锚式桨叶(4)的截面形状与罐体(1)的底面形状相同,所述斜直桨叶(5)设置有两个,且依次布置于所述锚式桨叶(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座(9),所述转动轴(3)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桨叶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桨叶(4)包括与转动轴(3)连接的水平杆(401)、位于水平杆(401)两端的连接杆(402)、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402)的上钩杆(403);所述连接杆(402)沿所述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真全虞兰剑许晶赵福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百利锂电智慧工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