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60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交通管控系统,包括路侧检测单元、路侧控制单元和服务器;路侧检测单元与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检测道路车辆的行车数据,道路车辆包括网联车和非网联车,网联车集成有车辆仿真环境;路侧控制单元与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控制道路设施的执行信号;服务器集成有交通仿真环境,交通仿真环境用于接收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交通仿真环境还用于根据行车数据与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联合仿真,生成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并生成与车辆仿真环境相同的车辆控制指令;服务器还用于将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发送到路侧控制单元,将车辆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网联车。实现了各个交通元素实时关联的仿真决策和综合影响。真决策和综合影响。真决策和综合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管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公共服务
,尤其涉及一种交通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网联车中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技术发展对改善交通管控决策系统安全、效率和可达性等方面有极大的潜力。然而,智能网联车对交通管控决策系统带来技术、政治、伦理等不同方面的挑战。
[0003]从技术角度分析,现有的混合交通流环境中,智能网联车(以下简称网联车)和非智能网联车(以下简称为非网联车)同时存在,对应存在部分可控制、部分可观察、交通基础设施的自动化级别不同等问题,交通管控决策系统需处理复杂的问题。整体上而言,现有的交通管控系统只能实现各个交通元素孤立的仿真决策,不能准确判断多个交通元素仿真决策过程中对整个交通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交通管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道路系统各个交通元素孤立地对自身进行仿真决策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管控系统,包括:路侧检测单元、路侧控制单元和服务器;
[0006]所述路侧检测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检测道路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道路车辆包括网联车和非网联车,所述网联车集成有车辆仿真环境;
[0007]所述路侧控制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控制道路设施的执行信号;
[0008]所述服务器集成有交通仿真环境,所述交通仿真环境用于接收所述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所述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所述交通仿真环境还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数据与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联合仿真,生成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并生成与所述车辆仿真环境相同的车辆控制指令;
[0009]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路侧控制单元,将所述车辆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网联车。
[00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交通仿真环境包括:交通管控系统、环境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交通仿真工具和交通业务数据库,所述环境模块包括:路网构建器、初始化程序、状态模型、奖励模型和动作模型;
[0011]所述路网构建器用于根据道路信息构建路网模型;
[0012]所述初始化程序用于配置所述路网模型的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道路设置的参数、道路车辆的位置和速度;
[0013]所述状态模型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设施的状态计算方式;
[0014]所述奖励模型用于记录仿真过程中的奖励计算方式,并在每个计算周期计算仿真过程中的奖励值;
[0015]所述动作模型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设施和网联车的控制动作;
[0016]所述交通管控系统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控制规则;
[0017]所述交通业务数据库用于接收所述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所述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
[0018]所述交通仿真工具用于在所述路网模型中基于所述行车数据,根据所述控制规则与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进行联合仿真;
[0019]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行车数据转换为所述交通仿真工具对应的数据格式,并发送到所述交通仿真工具。
[002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环境模块还包括:评价器和渲染器中的至少一个;
[0021]所述评价器用于对所述交通管控系统和环境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0022]所述渲染器用于记录并呈现智能体的运行状态,所述智能体包括网联车智能体和路网智能体。
[00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路网智能体包括宏观智能体、中观智能体和微观智能体;
[0024]所述宏观智能体、中观智能体和微观智能体分别对应于层级从上到下的路网区域的智能体;
[0025]下级的智能体的仿真过程受对应上级的智能体的约束。
[00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渲染器对所述运行状态通过日志或图表记录。
[00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交通仿真工具包括道路仿真工具和网联车仿真工具;
[0028]所述道路仿真工具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数据在所述路网模型进行交通流仿真;所述网联车仿真工具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数据进行网联车自动驾驶行为仿真;
[0029]在联合仿真过程中,所述道路仿真工具与所述网联车仿真工具进行仿真结果传递,以保持仿真环境的一致性。
[00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交通管控系统包括网联车控制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和交通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003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包括车辆模型、运动交通模型和通信模型;
[0032]所述车辆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网联车的仿真;
[0033]所述运动交通模型用于描述所述路网模型中的道路车辆或行人的运动状态;
[0034]所述通信模型用于构建所述网联车和交通仿真环境的仿真通信,以仿真组建网联车和交通仿真环境的网络。
[00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车辆模型包括动力学模型、传感器模型、通信组件模型和车辆控制器;
[0036]所述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网联车的驱动和制动行为;
[0037]所述传感器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网联车与外部交换的信息;
[0038]所述通信组件模型用于描述所述网联车之间的信息传递;
[0039]所述车辆控制器用于描述所述网联车的行车策略。
[00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道路设施包括信号灯和引导屏。
[0041]上述交通管控系统,包括路侧检测单元、路侧控制单元和服务器;所述路侧检测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检测道路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道路车辆包括网联车和非网联车,所述网联车集成有车辆仿真环境;所述路侧控制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控制道路设施的执行信号;所述服务器集成有交通仿真环境,所述交通仿真环境用于接收所述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所述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所述交通仿真环境还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数据与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联合仿真,生成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并生成与所述车辆仿真环境相同的车辆控制指令;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路侧控制单元,将所述车辆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网联车。通过本方案中的交通管控系统,将网联车和道路设施在同一系统下进行仿真决策,并在仿真决策过程中引入非网联车的状态变化,适用于网联车和非网联车同时存在的道路,实现了各个交通元素实时关联的仿真决策,准确判断出多个交通元素仿真决策过程中对整个交通流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管控系统的交通仿真环境的架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管控系统的智能体架构示意图;
[004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管控系统的布局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侧检测单元、路侧控制单元和服务器;所述路侧检测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检测道路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道路车辆包括网联车和非网联车,所述网联车集成有车辆仿真环境;所述路侧控制单元与所述服务器端数据连接,用于控制道路设施的执行信号;所述服务器集成有交通仿真环境,所述交通仿真环境用于接收所述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所述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所述交通仿真环境还用于根据所述行车数据与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联合仿真,生成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并生成与所述车辆仿真环境相同的车辆控制指令;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道路信号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路侧控制单元,将所述车辆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网联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仿真环境包括:交通管控系统、环境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交通仿真工具和交通业务数据库,所述环境模块包括:路网构建器、初始化程序、状态模型、奖励模型和动作模型;所述路网构建器用于根据道路信息构建路网模型;所述初始化程序用于配置所述路网模型的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道路设置的参数、道路车辆的位置和速度;所述状态模型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设施的状态计算方式;所述奖励模型用于记录仿真过程中的奖励计算方式,并在每个计算周期计算仿真过程中的奖励值;所述动作模型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设施和网联车的控制动作;所述交通管控系统用于记录所述道路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控制规则;所述交通业务数据库用于接收所述路侧检测单元发送的行车数据和所述网联车发送的行车数据;所述交通仿真工具用于在所述路网模型中基于所述行车数据,根据所述控制规则与所述网联车的车辆仿真环境进行联合仿真;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行车数据转换为所述交通仿真工具对应的数据格式,并发送到所述交通仿真工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模块还包括:评价器和渲染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评价器用于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峻臣华文汪作为
申请(专利权)人: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