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慈强专利>正文

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03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它包括机架、若干个并排放置的三棱筒;每个三棱筒上端带有上端盖、轴承和上支撑轴,每个三棱筒下端带有下端盖;每个三棱筒下方的机架上固定安装一相应电机,每个三棱筒下端盖与每个电机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固定连接。其优点是:安装、维护容易,故障率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三面翻,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自动换画面三面翻,是由若干个竖立的三角铝型材构成的三棱筒横向排列而成,每个三棱筒上端固定连接一上端盖,上端盖上面带有上支撑轴,上支撑轴与轴承内侧面固定连接,轴承外侧面与机架固定连接;三棱筒下方的机架上固定安装一电机,电机一端固定连接一横向传动杆,对应每个三棱筒下方的电机传动杆上固定连接一凸轮,每个凸轮驱动一个三棱筒,经电机驱动凸轮,凸轮驱动三棱筒,使每个三棱筒共同或渐进旋转到同一平面,组成一个完整画面。电机可由电脑控制,使电机每间隔一段时间转动一次,从而使三棱筒间隔一段时间翻转一次,使该三面翻可组成不同画面。此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由于三棱筒相互之间以及三棱筒与电机之间的传动系统复杂,要求精度较高,使得安装和维护困难,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维护容易,故障率低的自动换画面三面翻。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包括机架、若干个并排放置的三棱筒;每个三棱筒上端带有上端盖、轴承和上支撑轴;其特点在于每个三棱筒下端带有下端盖,每个三棱筒下方的机架上固定安装一相应电机,每个三棱筒下端盖与每个电机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固定连接。由于本技术中每个三棱筒下端都连接一电机,使得本技术的故障率低,安装容易;当使用本技术时,哪台电机出现故障,就更换哪台电机,使得维护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电机,3.下端盖,4.三棱筒,5.上端盖,6.轴承,7.上支撑轴。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本技术包括常见机架1、竖立的若干个横向并排放置的常见三棱筒4;每个三棱筒上端用常用方法固定连接常见的与之相对应的上端盖5、轴承6和上支撑轴7;每个三梭筒下端带有常见的与之相对应的下端盖3;每个三棱筒4下方的机架1上用常用方法固定安装一电机2,每个三棱筒下端盖3与每个电机2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用常用方法固定连接每个三棱筒上端盖5与轴承6的外侧面用常用方法固定连接,上支撑轴7穿过轴承6内孔并与之固定连接,上支撑轴上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权利要求1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包括机架(1)、若干个并排放置的三棱筒(4);每个三棱筒上端带有上端盖(5)、轴承(6)和上支撑轴(7);其特征是每个三棱筒下方的机架(1)上固定安装一相应电机(2),每个三棱筒下端带有下端盖(3),每个三棱筒下端盖与每个电机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三棱筒(4)上端盖(5)与所述轴承(6)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轴(7)穿过轴承(6)内孔并与之固定连接,上支撑轴(7)上端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它包括机架、若干个并排放置的三棱筒;每个三棱筒上端带有上端盖、轴承和上支撑轴,每个三棱筒下端带有下端盖;每个三棱筒下方的机架上固定安装一相应电机,每个三棱筒下端盖与每个电机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固定连接。其优点是安装、维护容易,故障率低。文档编号G09F11/00GK2812185SQ20052007251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郑慈强 申请人:郑慈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画面三面翻,包括机架(1)、若干个并排放置的三棱筒(4);每个三棱筒上端带有上端盖(5)、轴承(6)和上支撑轴(7);其特征是:每个三棱筒下方的机架(1)上固定安装一相应电机(2),每个三棱筒下端带有下端盖(3),每个三棱筒下端盖与每个电机的电机轴相对应并与之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慈强
申请(专利权)人:郑慈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