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忠英专利>正文

一种强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84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电控制器,涉及强电控制器技术领域,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防护框的内部放置有强电控制器本体,所述防护框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孔,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防护框、传动杆、盖板、移动板、第一连接杆、活塞板、活塞筒、通气管、惰性气囊、第一弹簧、夹持板以及强电控制器本体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避免强电控制器本体裸露在外,能够对强电控制器本体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固定,避免造成强电控制器本体的损坏,降低该装置使用时的危险性。降低该装置使用时的危险性。降低该装置使用时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电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强电控制器
,具体是一种强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强电是用来驱动大功率的电力设备的,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在使用大功率设备时,就需要用到强电控制器来为大功率设备控制系统接入强电。
[0003]现有的强电控制器在使用时,大多是直接裸露在外的,缺少对强电控制器防护和固定的结构,外界环境因素会对强电控制器造成影响,不仅容易造成控制器的损坏,而且使控制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强电控制器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电控制器。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电控制器,包括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防护框的内部放置有强电控制器本体,所述防护框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孔,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且传动杆的顶端贯穿限位孔并延伸至盖板的上方,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滑槽的右端与限位孔相连通,两个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端与防护框的內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塞筒,两个所述活塞筒的內壁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两个所述活塞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贯穿活塞筒并与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塞筒的左侧均设有固定箱,且固定箱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均贯穿固定箱的底面并延伸至固定箱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箱的底面和夹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箱的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惰性气囊,且惰性气囊的底面与滑动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通气管,且通气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惰性气囊的上表面和活塞筒的内部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內底壁开设有盛放槽,所述强电控制器本体的底端位于盛放槽的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右侧壁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右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内
部均开设有安装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条,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条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正面通过一组合页铰接有排线板,所述排线板的正面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排线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强电控制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5]一、本技术通过防护框、传动杆、盖板、移动板、第一连接杆、活塞板、活塞筒、通气管、惰性气囊、第一弹簧、夹持板以及强电控制器本体之间的配合设置,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使移动板以及传动杆向上移动,移动板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以及活塞板向上移动,活塞筒内部的气体注入到惰性气囊的内部,惰性气囊充气膨胀能够推动夹持板向下移动,使得夹持板对强电控制器本体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避免强电控制器本体裸露在外,能够对强电控制器本体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固定,避免造成强电控制器本体的损坏,降低该装置使用时的危险性。
[0016]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排线板和排线孔,将需要与强电控制器本体连接的电线穿过排线孔的内部,能够对电线进行移动的限位,能够避免电线在接线处出现缠绕,方便理线,能够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盛放槽,能够将强电控制器本体放至在盛放槽的内部,能够对强电控制器本体进行一定的限位,能够避免强电控制器本体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防护框;2、盖板;3、强电控制器本体;4、固定板;5、传动杆;6、限位孔;7、滑槽;8、移动板;9、第一弹簧;10、活塞筒;11、活塞板;12、第一连接杆;13、固定箱;14、滑动板;15、惰性气囊;16、通气管;17、第二连接杆;18、夹持板;19、第二弹簧;20、盛放槽;21、限位槽;22、安装板;23、安装孔;24、导向条;25、排线板;26、排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强电控制器,包括防护框1,防护框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盖板2,防护框1的内部放置有强电控制器本体3,防护框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盖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孔6,固定板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5,且传动杆5的顶端贯穿限位孔6并延伸至盖板2的上方,盖板2的底面开设有两个滑槽7,且滑槽7的右端与限位孔6相连通,两个传动杆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8,两个移动板8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且第一弹簧9的底端与防护框1的內底壁固定连
接,此时第一弹簧9为自然状态,固定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塞筒10,两个活塞筒10的內壁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1,两个活塞板11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且第一连接杆12的底端贯穿活塞筒10并与移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活塞筒10的左侧均设有固定箱13,且固定箱13的上表面与固定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箱1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4,两个滑动板14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两个第二连接杆17的底端均贯穿固定箱13的底面并延伸至固定箱13的下方,两个第二连接杆1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8,两个第二连接杆1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9,且第二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箱13的底面和夹持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此时第二弹簧19为拉伸状态,两个固定箱13的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惰性气囊15,且惰性气囊15的底面与滑动板14的上表面相接触,固定板4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通气管16,且通气管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惰性气囊15的上表面和活塞筒10的内部相连通。
[0023]进一步的,防护框1的內底壁开设有盛放槽20,强电控制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电控制器,包括防护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盖板(2),所述防护框(1)的内部放置有强电控制器本体(3),所述防护框(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盖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孔(6),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传动杆(5),且传动杆(5)的顶端贯穿限位孔(6)并延伸至盖板(2)的上方,所述盖板(2)的底面开设有两个滑槽(7),且滑槽(7)的右端与限位孔(6)相连通,两个所述传动杆(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8),两个所述移动板(8)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且第一弹簧(9)的底端与防护框(1)的內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塞筒(10),两个所述活塞筒(10)的內壁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1),两个所述活塞板(11)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且第一连接杆(12)的底端贯穿活塞筒(10)并与移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塞筒(10)的左侧均设有固定箱(13),且固定箱(13)的上表面与固定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箱(1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4),两个所述滑动板(14)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7)的底端均贯穿固定箱(13)的底面并延伸至固定箱(13)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8),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忠英宋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闫忠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