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67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包括箱体、承载板、通风道、支撑板、支撑杆、储液箱、过滤箱、通孔、进风口、排风口、排风扇、进风扇和连接管道,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臭氧箱、臭氧发生器、连接管一、负离子箱、负离子发生器和连接管二,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控制器、控制箱、水泵、抽液管、排液管、连接头、消毒口和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毒除菌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臭氧浓度可控,能够对地面进行消毒,适用于医院、公共场合、家庭和动物医院消毒和杀菌的智能型除味消毒器。智能型除味消毒器。智能型除味消毒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


[0001]本技术属于消毒除菌
,具体是指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

技术介绍

[0002]除味消毒器工作原理是利用强氧化发生器工作原理(俗称臭氧发生器)是使用一定频率的高压电流使电场内周围的氧分子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强氧化气,它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剂,在一定浓度下可迅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被誉为最清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它能够比较彻底的杀灭病毒,但市面除味消毒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浓度无法控制,浓度太高对人体有害,浓度太低无法彻底杀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浓度可控,能够对地面进行消毒,适用于医院、公共场合、家庭和动物医院消毒和杀菌的智能型除味消毒器。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包括箱体、承载板、通风道、支撑板、支撑杆、储液箱、过滤箱、通孔、进风口、排风口、排风扇、进风扇和连接管道,所述承载板设于箱体内壁,所述通孔设于承载板中间部位,所述排风口设于箱体上壁,所述过滤箱设于箱体底部,所述通风道贯穿通孔连通设于过滤箱与排风口之间,所述连接管道连通设于过滤箱远离通风道的一侧与进风口之间,所述过滤箱设有空气过滤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空气过滤层设于过滤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内壁,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设于空气过滤层远离进风口一侧的过滤箱内壁,所述支撑板设于承载板下方的箱体内壁与通风道侧壁之间,所述储液箱设于支撑板下方箱体底部,所述支撑杆设于箱体底壁与通风道侧壁之间,所述排风扇设于通风道靠近排风口的一端内壁,所述进风扇设于连接管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内壁,进风扇通过连接管道将空气吸入过滤箱内,空气过滤层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层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排风扇将通风道内的空气排出,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臭氧箱、臭氧发生器、连接管一、负离子箱、负离子发生器和连接管二,所述臭氧箱设于通风道一侧的承载板上,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臭氧箱内,所述连接管一连通设于臭氧箱与通风道之间,所述负离子箱设于通风道远离臭氧箱一侧的承载板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负离子箱内,所述连接管二连通设于负离子箱与通风道之间,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连接管一进入通风道内,排风扇将臭氧排出通风道使臭氧进入空气内对空气进行除味消毒,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通过连接管二进入通风道内,排风扇将通风道内的负离子排入空气中,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控制器、控制箱、水泵、抽液管、排液管、连接头、消毒口和喷头,所述控制箱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控制器设于控制箱内,所述消毒口设于储液箱一侧的箱体底部,所述水泵设于控制箱一侧的支撑板上,所述抽液管贯穿支撑板连通设于水泵动力输出端与储液箱之间,所述排液管设于水泵动力输入端,排液管远离水泵的一侧贯穿支撑板设于消毒口内,所述连接头设于排液管位于消毒口的一侧,所述喷头设于连接头远离排液管的一侧,喷头设于消毒口下方,水泵与控制器电性
连接,水泵通过抽液管抽取储液箱内的消毒液经过排液管输送到喷头内,消毒液通过喷头喷出对地面进行消毒。
[000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箱体的一侧设有臭氧传感器,臭氧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侧壁设有加液管,加液管贯穿箱体侧壁连通设于储液箱,所述加液管上设有阀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万向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对称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推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扇和排风扇外侧分别设有防尘罩。
[00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侧壁设有臭氧按钮、负离子按钮和消毒按钮,臭氧按钮、负离子按钮和消毒按钮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与臭氧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和水泵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箱远离连接管一的一侧承载板上设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与水泵电性连接。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臭氧浓度可控,能够对地面进行消毒,适用于医院、公共场合、家庭和动物医院消毒和杀菌,通过进风扇和排风扇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通过水泵对地面进行消毒,通过臭氧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器对空气进行除味、消毒、净化。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的俯视图。
[0017]在附图中:1、箱体,2、承载板,3、通风道,4、支撑板,5、支撑杆,6、储液箱,7、过滤箱,8、通孔,9、进风口,10、排风口,11、排风扇,12、进风扇,13、连接管道,14、臭氧箱,15、臭氧发生器,16、连接管一,17、负离子箱,18、负离子发生器,19、连接管二,20、控制器,21、控制箱,22、水泵,23、抽液管,24、排液管,25、连接头,26、消毒口,27、喷头,28、支撑柱,29、臭氧传感器,30、加液管,31、阀门,32、万向轮,33、支撑架,34、推杆,35、防尘罩,36、臭氧按钮,37、负离子按钮,38、消毒按钮,39、电池箱,40、蓄电池,41、空气过滤层,42、活性炭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包括箱体1、承载板2、通风道3、支撑板4、支
撑杆5、储液箱6、过滤箱7、通孔8、进风口9、排风口10、排风扇11、进风扇12和连接管道13,所述承载板2设于箱体1内壁,所述通孔8设于承载板2中间部位,所述排风口10设于箱体1上壁,所述过滤箱7设于箱体1底部,所述通风道3贯穿通孔8连通设于过滤箱7与排风口10之间,所述连接管道13连通设于过滤箱7远离通风道3的一侧与进风口9之间,所述过滤箱7设有空气过滤层41和活性炭吸附层42,所述空气过滤层41设于过滤箱7靠近进风口9的一端内壁,所述活性炭吸附层42设于空气过滤层41远离进风口9一侧的过滤箱7内壁,所述支撑板4设于承载板2下方的箱体1内壁与通风道3侧壁之间,所述储液箱6设于支撑板4下方箱体1底部,所述支撑杆5设于箱体1底壁与通风道3侧壁之间,所述排风扇11设于通风道3靠近排风口10的一端内壁,所述进风扇12设于连接管道13靠近进风口9的一端内壁,所述承载板2上设有臭氧箱14、臭氧发生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除味消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承载板、通风道、支撑板、支撑杆、储液箱、过滤箱、通孔、进风口、排风口、排风扇、进风扇和连接管道,所述承载板设于箱体内壁,所述通孔设于承载板中间部位,所述排风口设于箱体上壁,所述过滤箱设于箱体底部,所述通风道贯穿通孔连通设于过滤箱与排风口之间,所述连接管道连通设于过滤箱远离通风道的一侧与进风口之间,所述过滤箱设有空气过滤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空气过滤层设于过滤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内壁,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设于空气过滤层远离进风口一侧的过滤箱内壁,所述支撑板设于承载板下方的箱体内壁与通风道侧壁之间,所述储液箱设于支撑板下方箱体底部,所述支撑杆设于箱体底壁与通风道侧壁之间,所述排风扇设于通风道靠近排风口的一端内壁,所述进风扇设于连接管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内壁,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臭氧箱、臭氧发生器、连接管一、负离子箱、负离子发生器和连接管二,所述臭氧箱设于通风道一侧的承载板上,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臭氧箱内,所述连接管一连通设于臭氧箱与通风道之间,所述负离子箱设于通风道远离臭氧箱一侧的承载板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负离子箱内,所述连接管二连通设于负离子箱与通风道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控制器、控制箱、水泵、抽液管、排液管、连接头、消毒口和喷头,所述控制箱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控制器设于控制箱内,所述消毒口设于储液箱一侧的箱体底部,所述水泵设于控制箱一侧的支撑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抗俞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灏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