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艳华专利>正文

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451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包括水槽底板,水槽底板呈梯形且为水平放置状态,水槽底板上表面由进水端至出水端方向为向下倾斜状,水槽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水槽边板,水槽边板的两端与相邻的水槽底板的端面相平齐,水槽底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造流横梁,造流横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水槽边板的内表面相连接,造流横梁两侧的水槽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造流圆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用于产沉性卵鱼类或产漂浮性卵鱼类在本装置内进行产卵繁殖,能够避免产沉性卵鱼类表面受伤,以及鱼卵沉积在繁殖水槽底部影响繁殖效果的问题,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

技术介绍

[0002]当今鱼类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繁殖,繁殖过程一般通过人工注射催产激素、人工催产授精进行。但有些鱼类的繁殖一直难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或者人工繁殖程序繁琐。为了进一步的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繁殖,仿生态繁殖是一个较好的办法。仿生态繁殖通过营造鱼类繁殖需要的流速、流态和底质条件,可以诱使鱼类在仿生态条件下进行自然产卵繁殖,可以大大节省劳力与成本。此种仿生态人工繁殖槽在满足产沉性卵鱼类和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其槽底部多呈连续凸起,连续凸起可以在水槽内制造鱼类需要的产卵条件,包括不规则紊流和底质,从而诱使鱼类自然产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仿生态繁殖水槽。出于卵收集的便利,我们将该装置运用于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包括水槽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底板(1)呈梯形且为水平放置状态,且所述水槽底板(1)上较窄的一端为进水端(101),所述水槽底板(1)远离进水端(101)的一端为出水端(102),所述水槽底板(1)上表面由进水端(101)至出水端(102)方向为向下倾斜状,所述水槽底板(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呈竖直状态的水槽边板(2),所述水槽边板(2)的两端与相邻的水槽底板(1)的端面相平齐,所述水槽底板(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造流横梁(3),所述造流横梁(3)的两端与对应的水槽边板(2)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造流横梁(3)两侧的水槽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等间隔排列的造流圆凸(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101)处的水槽底板(1)的端面宽度为30

60厘米,所述出水端(102)处的水槽底板(1)的端面宽度为60

180厘米,所述水槽边板(2)的高度为40

8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底板(1)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6

3度,所述造流横梁(3)之间的间隔为40

80厘米,且所述造流横梁(3)的截面为二分之一圆形,且半径为5

1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沉性卵或漂浮性卵鱼类仿生态繁殖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圆凸(4)为半径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华胡佳
申请(专利权)人:李艳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