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41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4
一种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依次包括互相紧固的第一不锈钢夹具、第一试样夹层、镜面钢板、第二试样夹层和第二不锈钢夹具,其中:不锈钢夹具与镜面钢板的非镜面侧紧密接触,镜面钢板的镜面侧与试样夹层紧密接触,且夹层的厚度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连通器原理设计试样夹层,以尽可能减少环氧树脂由上而下浇筑过程中因流动不均匀产生气泡的概率;其次,在不锈钢夹具和镜面钢板设置有防泄漏槽,以解决在紧固较松情况下环氧渗透至螺孔处固化后造成模具难以开启的问题;最后,在不锈钢夹具上设置有销形开口槽,便于打开模具同时减小对试样的破坏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高压绝缘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具有防泄漏功能的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环氧树脂以其优异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纳米或微米改性后的环氧试样往往需要使用厚度在1mm以下的薄片状试样进行相关性能的检测(如热导率,电导率,击穿场强、空间电荷以及拉伸强度等)。现有的薄片状试样制备模具多采用三明治结构,通过上下夹板的挤压实现对中间夹层的固定,在夹层空心部分浇筑环氧树脂,从而完成不同厚度的环氧树脂样品制备。但现有模具的环氧固化过程存在两个技术不足:一、添加过纳米或微米级颗粒的环氧液体流动性较差,在模具中自上而下流动时流动不均匀会增加环氧试样中产生气泡的概率;二、在模具紧固较松的情况下,环氧液体在固化过程中可能会渗透到螺孔处,导致模具无法打开,无形中增加了制样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基于连通器原理设计试样夹层,以尽可能减少环氧树脂由上而下浇筑过程中因流动不均匀产生气泡的概率;其次,在不锈钢夹具和镜面钢板设置有防泄漏槽,以解决在紧固较松情况下环氧渗透至螺孔处固化后造成模具难以开启的问题;最后,在不锈钢夹具上设置有销形开口槽,便于打开模具同时减小对试样的破坏作用。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依次包括互相紧固的第一不锈钢夹具、第一试样夹层、镜面钢板、第二试样夹层和第二不锈钢夹具,其中:不锈钢夹具与镜面钢板的非镜面侧紧密接触,镜面钢板的镜面侧与试样夹层紧密接触,且夹层的厚度可调。
[0006]所述的不锈钢夹具的两侧分别为抛光侧和未抛光侧,其中:抛光侧上设有浇筑入口、浇筑通道、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凹型防泄漏槽。
[0007]所述的试样夹层上设有浇筑口、浇筑通道、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试样定型槽,其中:试样定型槽的厚度及形状可根据需求设计。
[0008]所述的镜面钢板的两侧均为镜面侧,每侧上均设有用于与不锈钢夹具相匹配的浇筑入口、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用于引流泄漏的环氧液体的防泄漏槽。技术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整体解决了现有技术添加过纳米或微米级颗粒的环氧液体流动性较差,在模具中自上而下流动不均匀时会增加环氧试样中产生气泡的概率;在模具紧固较松的情况下,环氧液体在固化过程中可能会渗透到螺孔处,导致模具无法打开,无形中增加了制样的成本。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基于连通器原理设计环氧薄片试样夹层,在固化过程中
环氧液体是自下而上流动的,减小了因流动不均在环氧试样中产生中气泡的概率;本专利技术在模具中设置有防泄漏槽,能够很好解决环氧泄露到螺孔处引起的模具和环氧固化在一起无法发开模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变不锈钢夹具之间的试样夹层和镜面钢板之间的数量,增加一次性制备样品的数量,提高了环氧薄片试样制备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a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
[0012]图2为不锈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1浇筑入口、102浇筑通道、103销形开启口、104螺纹通孔、105观测孔、106防泄漏槽;
[0014]图3为试样夹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201浇筑入口、202浇筑通道、203销形开启口、204螺纹通孔、205观测孔、206试样定型槽。
[0016]图4为镜面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301浇筑入口、302销形开启口、303螺纹通孔、304观测孔、305防泄漏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两片式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依次包括互相紧固的第一不锈钢夹具1、第一试样夹层2、镜面钢板3、第二试样夹层4和第二不锈钢夹具5,其中:第一不锈钢夹具1和第二不锈钢夹具5的结构相同且为镜面对称,不锈钢夹具与镜面钢板的非镜面侧紧密接触,镜面钢板的镜面侧与试样夹层紧密接触,且夹层的厚度可调。
[0019]如图2所示,所述的不锈钢夹具的两侧分别为抛光侧和未抛光侧,其中:抛光侧上设有浇筑入口101、浇筑通道102、销形开启口103、螺纹通孔104、观测孔105和凹型防泄漏槽106。
[0020]所述的浇筑入口101为梯形结构,使得向模具中加入环氧液体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环氧液体可以更容易通过梯形浇筑口进入浇筑通道。
[0021]所述的浇筑通道102为L字形结构以匹配试样夹层。
[0022]所述的销形开启口103为销型结构,便于固化后模具层间的分离。
[0023]所述的观测孔105为圆形通孔,便于观测环氧在模具中的液面。
[0024]所述的凹型防泄漏槽106为凹型结构,其内凹部分即螺丝所在的位置,便于泄露的环氧从螺丝的两侧流出模具。
[0025]如图3所示,所述的试样夹层上设有浇筑口201、浇筑通道202、矩形开启口203、螺纹通孔204、观测孔205和试样定型槽206,其中:试样定型槽的厚度及形状可根据需求设计。
[0026]所述的浇筑口201为梯形结构,使得向模具中加入环氧液体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环氧液体可以更容易通过梯形浇筑口进入浇筑通道。
[0027]所述的浇筑通道202为基于连通器原理的L字形结构。
[0028]所述的开启口203为矩形结构以便于固化后模具层间的分离。
[0029]所述的观测孔205为圆形通孔,便于观测环氧在模具中的液面。
[0030]所述的试样定型槽206一般为圆形试样定型槽或方形试样定型槽。
[0031]如图4所示,所述的镜面钢板的两侧均为镜面侧,每侧上均设有用于与不锈钢夹具相匹配的浇筑入口301、矩形开启口302、螺纹通孔303、观测孔304和用于引流泄漏的环氧液体的防泄漏槽305。
[0032]所述的浇筑入口301为梯形结构,使得向模具中加入环氧液体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环氧液体可以更容易通过梯形浇筑口进入浇筑通道。
[0033]所述的矩形开启口302为矩形结构以便于固化后模具层间的分离。
[0034]所述的观测孔304为圆形通孔以便于观测环氧在模具中的液面。
[0035]所述的用于引流泄漏的环氧液体的防泄漏槽305为凹型结构,其内凹部分即螺丝所在位置。
[0036]所述的防泄漏功能通过防泄漏槽引流泄漏的环氧液体实现。
[0037]本实施例涉及上述装置的环氧薄片样品制备方法,通过常温下在不锈钢夹具、镜面钢板、试样夹层表面、螺丝和螺栓表面喷涂脱模剂,然后将其置于90℃烘箱中0.5h进行预处理,取出模具后,将不锈钢夹具、镜面钢板、试样夹层表面、螺丝和螺栓组装紧固,然后将混合好的液态环氧树脂从浇筑入口缓慢注入,基于连通器的原理让环氧树脂充分且快速填满整个试样层里的空隙,之后将模具放入烘箱,随高温固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互相紧固的第一不锈钢夹具、第一试样夹层、镜面钢板、第二试样夹层和第二不锈钢夹具,其中:不锈钢夹具与镜面钢板的非镜面侧紧密接触,镜面钢板的镜面侧与试样夹层紧密接触,且夹层的厚度可调;所述的不锈钢夹具的两侧分别为抛光侧和未抛光侧,其中:抛光侧上设有浇筑入口、浇筑通道、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凹型防泄漏槽;所述的试样夹层上设有浇筑口、浇筑通道、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试样定型槽;所述的镜面钢板的两侧均为镜面侧,每侧上均设有用于与不锈钢夹具相匹配的浇筑入口、销形开启口、螺纹通孔、观测孔和用于引流泄漏的环氧液体的防泄漏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不锈钢夹具的浇筑入口为梯形结构;不锈钢夹具的浇筑通道为L字形结构以匹配试样夹层;不锈钢夹具的销形开启口为销型结构;不锈钢夹具的观测孔为圆形通孔;不锈钢夹具的凹型防泄漏槽为凹型结构,其内凹部分即螺丝所在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薄片样品用制备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试样夹层的浇筑口为梯形结构;试样夹层的浇筑通道为基于连通器原理的L字形结构;试样夹层的开启口为矩形结构以便于固化后模具层间的分离;试样夹层的观测孔为圆形通孔;试样夹层的试样定型槽为圆形试样定型槽或方形试样定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何明鹏苏淮北尹毅吴建东胡波梁智明廖长清李川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