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513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车架,车架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滚轮,减速器输入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车架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测量相机,车架右端固定安装有右测量相机,车架中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承载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GPS天线,承载板上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WIFI天线和5G天线,车架在位于控制面板和承载板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车架中部设置有避障传感器和测量辅助激光,通过设置WIFI天线、5G天线和GPS天线使装置具有GPS定位、远程5G网络遥控、多重避障等功能,同时可以测量轨距、超高,能够通过远程命令控制其在指定的线路上自主测量接触网数据,可以实时查看测量数据并控制该机器人的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巡检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接触线参数最早是采用接触式方式进行测量。测量人员利用测量杆或者铅垂线进行逐点测量,检测效率低,安全性差。后来人们改进检测方式,根据受电弓抬升装置,制作模型弓,利用连杆机构原理,模拟受电弓工作,进行接触线高度的静态检测,进行测量时,当受电弓与接触线一起有一个

H高度的变化时,电路总电阻会发生变化,引起电阻器两端相应的电压变化。由于是接触式测量,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模型弓振动会越来越剧烈,最终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于接触式检测方式,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具有安全、便捷、高效、可靠等优势。目前铁路上大量装备的点激光式的接触网测量装置为纯手动操作,每次测量都需要进行对点,且只能单点测量,费事费力,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滚轮,其中一个所述滚轮一侧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另一端与减速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入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测量相机,所述车架右端固定安装有右测量相机,所述车架中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承载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GPS天线,所述承载板上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WIFI天线和5G天线,所述车架在位于控制面板和承载板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所述车架中部设置有避障传感器和测量辅助激光。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车架顶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车架宽400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避障传感器为TOF激光雷达。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均固定安装在车架底端。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通过设置WIFI天线、5G天线和GPS天线使装置具有GPS定位、远程5G网络遥控、多重避障等功能,同时可以测量轨距、超高,能够通过远程命令控制其在指定的线路上自主测量接触网数据,可以实时查看测量数据并控制该机器人的运行。
[0011]2、通过设置左测量相机和右测量相机并采用双目相机基线与接触网垂直布置的测量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工业相机的有效像素,提高测量精度。使用长基线设计,基线长度达到1.5米,可以提高测量量程,双目相机中间设置有测量辅助线激光,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使实际使用检测中接触网导高测量误差小于6.103mm,拉出值测量误差小于1.983mm,测量精度符合工业要求。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0015]图中:1车架、2左测量相机、3右测量相机、4滚轮、5承载板、6控制面板、7WIFI天线、8 5G天线、9避障传感器、10测量辅助激光、11倾角传感器、12GPS天线、13电机、14转杆、15把手、16监控摄像头、17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参照图1

2,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滚轮4,滚轮4上设置一个独立的拉簧装置,时刻保证边轮密贴和车体垂直于轨道,其中一个滚轮4一侧与转杆14固定连接,转杆14另一端与减速器17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器17输入端与电机13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13和减速器17均固定安装在车架1底端,车架1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测量相机2,车架1右端固定安装有右测量相机3,左测量相机2和右测量相机3上均可以调节角度,避免因为基线距离较长两个相机安装容易出现不共面现象而导致测量精度降低,车架1中部设置有控制面板6和承载板5,控制面板6上设置有GPS天线12,承载板5上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16、WIFI天线7和5G天线8,车架1在位于控制面板6和承载板5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11,通过设置倾角传感器11,用于双目测量系统的测量值修正,车架1中部设置有避障传感器9和测量辅助激光10,避障传感器9为TOF激光雷达,车架1顶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5,车架1宽400mm,方便携带,装置运行速度可达5km/h。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左测量相机2和右测量相机通过匹配相同点
进行自动对点,能够通过远程命令控制其在指定的线路上自主测量接触网数据,测量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并自动保存成需要的格式,通过5G天线8、WIFI天线7,可进行实时控制和查看测量数据。避障传感器9使用TOF激光雷达,可侦测1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并定位距离和方向,被动安全保护采用防撞触边,可起到缓冲撞击,并控制小车急停及关闭系统,测量完毕后,机器人可以根据GPS天线和定位数据自动返航。实现路线上可全自动运行检测。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铁路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滚轮(4),其中一个所述滚轮(4)一侧与转杆(14)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4)另一端与减速器(17)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器(17)输入端与电机(13)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车架(1)左端固定安装有左测量相机(2),所述车架(1)右端固定安装有右测量相机(3),所述车架(1)中部设置有控制面板(6)和承载板(5),所述控制面板(6)上设置有GPS天线(12),所述承载板(5)上固定安装有监控摄像头(16)、WIFI天线(7)和5G天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民严浩华王浩官雨捷沈乐文孟祥玉胡婷张瑜扬吕炜俊曹致平杜怡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