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12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连通进风口和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与出风口连通;风机,位于第一腔室内,风机的进风端与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加热装置,位于第二腔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取暖设备包括壳体、风机和加热装置,风机工作,气流由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在第一腔室内形成具有一定压力(如,50Pa至500Pa)的静压区域,而后气流由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再由出风口排出壳体以加热室内空气。该设置提升了取暖设备的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升制热效率,加速室内温升,有利于提升取暖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暖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暖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取暖设备包括加热元件,利用热的自然对流与扩散实现加热室内空气。但是这种加热与热扩散的方式效率很低,温升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取暖设备。
[0005]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连通进风口和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与出风口连通;风机,位于第一腔室内,风机的进风端与进风口连通,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加热装置,位于第二腔室内。
[0006]本技术提供的取暖设备包括壳体、风机和加热装置。其中,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连通进风口和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与出风口连通,位于第二腔室内的加热装置工作以加热第二腔室内的空气,位于第一腔室内的风机工作以加速气流流动。具体地,风机工作,气流由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室内,在第一腔室内形成具有一定压力(如,50Pa至500Pa)的静压区域,而后气流由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再由出风口排出壳体以加热室内空气。该设置提升了取暖设备的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升制热效率,加速室内温升,有利于提升取暖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0007]进一步地,气流由进风口流入第一腔室后再流入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内壁形成的连续流道具有扩压的作用,进风口流入的气流速度能较大,流过第一腔室的内壁,减少了气流的折转,减小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进而提高了出风风量和制热能力,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气流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出风风量的情况发生。同时,第一腔室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有利于降低取暖设备的运行噪声。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取暖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还包括:隔板,设于壳体内,壳体与隔板的一侧端面之间合围出第一腔室,壳体与隔板的另一侧端面之间合围出第二腔室;多个连通部,设于隔板,连通部被配置为能够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还包括隔板,隔板位于壳体内,且隔板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隔板的一侧端面与壳体之间合围出第一腔室,隔板的另一侧端面与壳体之间合围出第二腔室,也就是说,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位于隔板的两侧。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壳体的现有结构,通过增设隔板的方式来限定第
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结构,以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开启风机后,由于隔板的作用,会防止第二腔室内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回流至第一腔室内,以保证取暖设备的出风风量。同时,该结构设置减少了产品改造材料的投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改造成本低的优点。
[0011]进一步地,多个连通部设于隔板,连通部用于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也就是说,第一腔室内的气流通过多个连通部进入第二腔室。多个连通部的结构设置增大了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的气流的过流面积,可实现从多个区域同时向第二腔室内供气流,可保证气流均匀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及保证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及一致性,进而可改善取暖设备送风的舒适性。且该结构设置可实现快速均匀加热,可提高人体舒适性。
[0012]进一步地,多个连通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气流通过连通部时,连通部能够打散气流,避免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可保证气流通过连通部时的顺畅性,进而有利于降低取暖设备使用时的运行噪声。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连接,且第一板体与风机的出风端对应设置;多个连通部中的一部分设于第一板体,多个连通部中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上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板体上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风机的出风端对应设置。即,第一板体相较于第二板体距离风机的出风端的距离更近,第一板体处的静压较大,第二板体处的静压较小。故而通过限定多个连通部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分布结构,使得多个连通部中的一部分设于第一板体,多个连通部中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板体,并使第一板体上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板体上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该设置通过限定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的大小关系,使得离风机的出风端较近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较小,离风机的出风端较远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较大,通过调整不同位置处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的大小,来改善不同区域的气流通过连通部时的风阻,以平衡了不同位置处的静压的差异性,进而改善气流流向第二腔室的风速的差异性,为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及一致性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第一板体至第二板体的方向,多个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多个连通部的分布结构,使得沿第一板体至第二板体的方向,多个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该设置使得离风机的出风端较近处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较小,离风机的出风端较远处的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较大,可改善不同区域的气流通过连通部时的风阻,以平衡了不同位置处的静压的差异性,进而改善气流流向第二腔室的风速的差异性,为出风口出风的均匀性及一致性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0017]另外,沿第一板体至第二板体的方向,多个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该设置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通部包括:连通孔和/或连通槽。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连通部包括连通孔和连通槽中的至少一个,该设置可保证第一腔室内的气流通过连通部流向第二腔室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连通孔和/或连通槽能够
打散气流,避免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有利于降低取暖设备使用时的运行噪声。
[0020]同时,该结构设置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机的数量为一个;或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风机间隔布置。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风机的数量,如,风机的数量为一个,或风机的数量为多个。
[0023]当风机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风机间隔布置,多个风机工作时可增大取暖设备出风风量,进而有利于提升取暖设备的制热效率。当然,亦可根据具体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工作模式,以实现开启全部风机,或是开启多个风机中的一部分风机,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风口连通;风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隔板的一侧端面之间合围出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壳体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端面之间合围出所述第二腔室;多个连通部,设于所述隔板,所述连通部被配置为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对应设置;所述多个连通部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多个连通部中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板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上的所述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所述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板体至所述第二板体的方向,所述多个连通部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河潘文康康瑞祥魏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