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测量装置及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的电梯竖井的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509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8
介绍了一种测量装置(1)及其用于测量电梯竖井(3)的用途。测量装置(1)具有两个绳索状的、细长的且彼此平行延伸的引导元件(5)、测量平台(7)和升降装置(9)。引导元件(5)中的每一个分别牢固地安装在电梯竖井(3)中的上保持点(11)和下保持点(13)上,并在上保持点(11)和下保持点(13)之间拉紧。测量平台(7)具有引导装置(15),该引导装置将测量平台(7)沿侧向支撑在引导元件(5)上,并在沿移位方向(17)的移位运动期间,平行于引导元件(5)地引导测量平台(7)。测量平台(7)具有距离测量装置(19)以测量距电梯竖井(3)的侧壁(21)的侧向距离。升降装置(9)被配置用于在移位方向(17)上移动测量平台(7)。台(7)。台(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测量装置及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的电梯竖井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借助该测量装置可以测量电梯竖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测量装置的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设备通常具有电梯竖井,电梯轿厢以及必要时还有配重可以在电梯竖井内沿竖向移位。
[0003]在建造建筑物或在建筑物中安装电梯设备时,必须定期确保电梯竖井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内的几何规定和/或结构规定。例如,应检查电梯竖井的壁在可接受的公差内沿竖向延伸,电梯竖井的横截面沿电梯竖井的高度延伸在可接受的公差内保持不变,等等。
[0004]因此,可能需要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或者在电梯设备的安装之前或安装过程中精确地测量电梯竖井。
[0005]通常,为此目的,在其下端安装有配重并因此用作铅垂线的绳索通常允许从电梯竖井中的上部悬挂点竖直垂下。然后,在不同的高度上、也就是例如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中的电梯竖井门的区域中,测量这些铅垂线与电梯竖井上的基准位置之间的侧向距离。为此,可以由技术人员例如手动地将标尺贴合到铅垂线上,然后测量距基准位置的距离。然而,这样的常规做法是非常费工的并且特别是在高层电梯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这还需要准确的手动工作,因此容易出错。
[0006]已经开发了用以能够至少部分自动化地测量电梯竖井的装置。
[0007]例如,JP2005098786A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尺寸的装置,其中,用于在水平面内测量距离的激光距离测量装置固定在电梯轿厢上,并且可以与电梯轿厢一起通过电梯竖井沿竖向移动,以便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处测量侧向距离。然而,在这种方法中,电梯设备必须已经安装完毕。在电梯设备完工之前,既没有电梯轿厢也没有驱动器以使电梯设备通过电梯竖井移动。
[0008]在W02009/073010A1中,介绍了用于监控电梯竖井的方法和装置。借助预先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驱动机,平台可以沿着电梯竖井移位,并且可以使用距离传感器来测量平台上的点与电梯竖井的壁之间的侧向距离。然而,在电梯竖井中安装这样的装置可能相对费时和/或在某些情况下与电梯竖井的尺寸相关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够精确。
[0009]US2018/215588A1、WO2009/073010A1和JP2018054346A也介绍了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首先需要一种替代性的测量装置,这种测量装置能够很容易地装入电梯竖井中和/或借助这种测量装置能够可靠和精确地测量电梯竖井,这种测量装置特别是可以安全地在电梯竖井中移位。还需要使用这种测量装置来测量电梯竖井的可行方案。
[0011]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之一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说明书中限定有利的实施方式。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具有两个绳索状、细长且彼此平行延伸的引导元件、测量平台和升降装置。在此,引导元件中的每一个分别牢固地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上保持点和下保持点上,并且在上保持点和下保持点之间拉紧。测量平台具有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在侧向上支撑在引导元件上,并且在沿移位方向移位运动期间平行于引导元件引导测量平台。测量平台具有距离测量装置,以用于测量距电梯竖井的侧壁的侧向距离。升降装置被配置为在移位方向上移动测量平台。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引导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三个滚轮,这些滚轮被布置成,使得,滚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滚轮在以其圆周表面移位运动期间沿着引导元件中的一个引导元件的第一表面滚动,并且,滚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滚轮在以其圆周表面移位运动期间沿着同一引导元件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滚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用于测量电梯竖井的用途。
[001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可能的特征和优点可以被视为基于以下说明书的构思和认知,包括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
[0016]凭借在此提出的测量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是,能够测量在建或已经完工并且其中不一定安装有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例如,可以确定电梯竖井的侧壁是否以所需的精确方式沿竖向取向并彼此平行地延伸,或者是否例如由于在建造时的缺陷或不精确性而与给定的几何形状存在过度偏差,例如超出例如+/

25毫米的公差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需要昂贵的纠正措施,例如,在对电梯竖井完成适当测量之后,必须将这些措施传达给建筑物所有者。
[0017]在此,一方面,电梯竖井的测量应该以尽可能少的努力就能执行,并且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另一方面,为此目的,在测量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同时,针对使用目的能够获得在厘米范围内的较高的精度。
[0018]对于这里提出的测量装置,引导元件应在电梯竖井内被固定地拉紧在上保持点和下保持点之间。
[0019]引导元件应该是细长的且为绳索状的。换句话说,一方面,引导元件应该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并且由于拉伸而略微改变其长度。然而,引导元件通过很小的力就已经能够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弯曲。引导元件可以是绳索、金属丝、金属丝网、皮、皮带等。引导元件也可以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呈刚性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元件例如可以设计为轨道。
[0020]上保持点和下保持点可以例如布置在顶部上或顶部的区域内以及布置在电梯竖井的底部上或底部的区域内,即布置在电梯竖井的两个相反的端部上。例如,用作保持点的固定机构可以固定在电梯竖井顶部、电梯竖井底部或电梯竖井壁上或其中。引导元件能够以一端固定在上保持点上,并且以相反的端部固定在下保持点上,然后在两个保持点之间拉紧,使得引导元件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仅能稍微移位。在此,保持点优选定位成,使得引导元件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即沿竖向地延伸。相邻的引导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在此,“基本上”例如可以理解为,与竖直取向或平行度的偏差非常小,以至于所述偏差对由测量装置
提供的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保持忽略不计。例如,根据要测量的电梯竖井的长度,+/
‑5°
、+/
‑3°
或甚至仅+/
‑1°
或更小的公差范围是可以接受的。
[0021]当随后使用测量装置时,所介绍的绳索状引导元件用于使测量装置的测量平台在移位运动期间沿侧向引导,该移位运动应当基本上沿平行于引导元件的移位方向进行。换言之,事先在电梯竖井中拉紧的引导元件用于,防止测量平台过度与通过电梯竖井的预期的、通常笔直的和竖直的移位路径偏离。为此,测量平台可以位于两个引导元件之间并且可以支撑于其上。
[0022]为此,测量平台具有引导装置,测量平台通过该引导装置在侧向方向上支撑在引导元件上,同时测量平台在垂直移位方向上通过电梯竖井移动。引导装置可以牢固地安装在测量平台上并且以被定位成,使得测量平台机械地接触引导元件并且可以沿着引导元件移动,特别是可以沿着引导元件滚动或滑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导装置实现的支撑例如可以防止测量平台在电梯竖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测量电梯竖井(3)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1)具有:两个绳索状、细长且彼此平行延伸的引导元件(5);测量平台(7);升降装置(9);其中,引导元件(5)中的每一个被分别牢固地安装在电梯竖井(3)中的上保持点(11)和下保持点(13)上,并且在上保持点(11)和下保持点(13)之间被拉紧;测量平台(7)具有引导装置(15),所述引导装置将测量平台(7)沿侧向支撑在引导元件(5)上,并且在沿移位方向(17)移位运动期间平行于引导元件(5)引导测量平台(7);测量平台(7)具有距离测量装置(19),以测量距电梯竖井(3)的侧壁(21)的侧向距离;升降装置(9)被配置用于,在移位方向(17)上移动测量平台(7),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15)分别具有至少三个滚轮(23、23

、23”、23
”’
),所述至少三个滚轮被布置成,使得滚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滚轮(23、23

、23
”’
)在以其圆周表面(25)移位运动期间,沿着引导元件(5)中的一个引导元件的第一表面(20)滚动,并且滚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滚轮(23、23”)在以其圆周表面(25)移位运动期间,沿着同一引导元件(5)的与第一表面(20)相反的第二表面(22)滚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中,在所述测量平台(7)上、在相反侧上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引导装置(15)。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其中,滚轮(23、23

、23”、23
”’
)的圆周表面(25)是凹形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菲利普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