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预支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结构施工
,涉及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预支顶结构,尤其涉及洞桩法施工新建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沉降控制预支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轨道交通开始向立体化发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设计理念上建立了地下立体互通理念,这使得上跨下穿既有线路的工程逐渐增多。对于目前国内外密贴下穿工程,主要为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隧道或既有车站工程和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工程较少。为方便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工程将会越来越多。新建车站下穿施工的结构断面相比新建隧道下穿施工明显增大,目前大跨度暗挖工艺主要为中洞法及交叉中隔墙法,然而这两种工法引起的沉降值较大。相比于这两种工法,洞桩法对沉降控制较好,结构受力条件好,可应用于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施工中。然而站站密贴下穿施工风险大,对既有车站沉降控制要求高,一般沉降要求控制在3mm之内,要保证在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完成下穿段施工,还需采用辅助措施控制既有车站沉降。在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预支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洞、下导洞、边桩(5)、钢管柱(6)和抬升区域;所述抬升区域位于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的既有车站下方或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密贴下穿施工的主要影响区域的既有车站下方的导洞侧面;所述抬升区域的四周和底部设有止浆墙;上导洞侧墙外地层及底板外地层设有预加固结构,下导洞全断面地层设有预加固结构;边桩(5)顶部连接有丝杠,钢管柱(6)顶部连接有丝杠(2),丝杠(2)顶部与工字钢纵梁(8)连接,所述工字钢纵梁(8)顶紧既有车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预支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站顶板与既有车站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预支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龙,尤强,张志伟,王海涛,张顶立,许明杨,靳德勇,郑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