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1449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化学领域。所述单体化合物包括化合物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杂草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是新型除草剂研究的重要方向。筛选、利用和开发该类代谢产物,是目前杂草生防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报道的具有一定除草活性并有望开发成微生物除草剂的真菌代谢产物有100余种,涵盖近20个属。Miwa等通过发酵液分离提取技术,从海洋中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获得两种具有抑制稗草生长的活性化合物,分别为新小环内酷类化合物bacilosarcins A和B。Vikrant等对茎点霉(Phoma herbarum)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到的3-硝基邻苯二甲酸,对银胶菊表现出很强的除草活性。Weaver等报道的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能分离出一种单端孢霉烯类物质,该毒素对杂草野葛(Pueraria lobata)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Mejri等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可产生吲哚乙酸,对雀麦草(Bromus diandrus)有很好的抑制作用;Javaid等报道里氏木霉(T.reesei Simmons)、哈茨木霉(T.harzianum Rifai)、绿色木霉(T.viride Pers)、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Rifai)4种木霉菌对麦田杂草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和小子虉草(Phalaris minor L.)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除草作用;Cimmino等发现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的真菌毒素,可用作澳大利亚马红花(Carthamus lanatus)的防除等。这些研究都为新型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发掘和除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0003]研究事实证明,具有除草活性微生物中蕴含着大量的天然活性产物,对这些天然活性化合物构效关系及其除草机制的持续研究,为新型除草剂研发开辟了有效途径。此外,尽管有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被发现和鉴定,但仍然有超过现有已知10倍以上的微生物尚未被研究。因此,从大量微生物中开发生防除草产品潜力巨大。
[0004]微生物发酵产物由各种复杂的化合物混合体组成,其中的有效活性物质可能只是一种或若干种,将目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是结构鉴定和性质研究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的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通常采用柱层析,薄层析分离和液相色谱等方法,利用混合物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包括吸附力、分子形状大小、极性、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速率移动,不同程度的分布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0005]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HZ

31菌株是近来研究发现的对青海农田杂草藜、野燕麦、密花香薷、萹蓄、薄蒴草、酸模叶蓼等具有广谱、高效除草活性的一种杂草病原真菌。但是并不明确该菌种中具体的除草活性物质成分及其结构,也没有一套分离除草活性物质成分的技术体系,不利于直接利用该活性成分开发新颖微生物源除草剂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具有除草功能的化合物,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多孢木霉HZ

31发酵液的活性成分进一步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分离出三个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该单体化合物能明显抑制野燕麦和油菜种子的萌发,这为直接利用该单体化合物开发新颖微生物源除草剂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具有除草功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包括如下式I

式3任一项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
[0009][0010][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单体化合物在制备微生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以所述的单体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制备微生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
[0013]优选的是,所述除草剂应用于藜、野燕麦、密花香薷、萹蓄、薄蒴草、酸模叶蓼杂草的去除。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单体化合物在制备抑制野燕麦和/或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1:获取多孢木霉发酵液,过滤,收集发酵滤液;
[0017]步骤2:所得发酵滤液经萃取、柱层析以及高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同时用离体叶片处理法和/或者种子萌发处理法进行生物活性跟踪,获取单体化合物。
[0018]优选的是,采用正丁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等体积萃取,萃取3

5次,合并相同有机相,并浓缩获取浸膏。
[0019]优选的是,所述浸膏利用甲醇与二氯甲烷比例为(1:20)

(1:5)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分别收集各个梯度洗脱的馏分溶液。
[0020]优选的是,所得馏分溶液用高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其中高相液相色谱流动相设置为: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依次为95%B;90%B;80%B;70%B;60%B;50%B;45%B;40%B;35%B;30%B;25%B;15%B;10%B;5%B;流速为:1mL/min。
[0021]优选的是,所述多孢木霉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867。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萃取、柱层析以及高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多孢木霉HZ

31发酵液,得到4个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经过生物活性验证试验,结果发现,4个单体化合物均能抑制野燕麦和油菜种子萌发,其中,化合物3(1,8

丙二醇基邻二甲苯)对抑制野燕麦和油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3.33%、86.67%。因此,上述单体化合物的获取,对于直接利用单体化合物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或者以上述单体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具有除草功能的新的化合物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HZ

31发酵液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0026]图2为HZ

31发酵滤液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0027]图3为HZ

31发酵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0028]图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式I

式III任一项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化合物在制备微生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3.一种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制备微生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应用于藜、野燕麦、密花香薷、萹蓄、薄蒴草、酸模叶蓼杂草的去除。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化合物在制备抑制野燕麦和/或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剂中的应用。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孢木霉菌株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多孢木霉发酵液,过滤,收集发酵滤液;步骤2:所得发酵滤液经萃取、柱层析以及高相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同时用离体叶片处理法和/或者种子萌发处理法进行生物活性跟踪,获取单体化合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