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4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包括下轴承座、拉杆、支撑体和上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通过支撑体限位连接,且所述下轴承座、支撑体和上轴承座内贯穿插接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下盲盖、弹性体、下平衡螺母、下压下螺母和球面垫与下轴承座限位连接,所述拉杆通过下压盖和上压盖与支撑体限位连接,所述拉杆通过球面垫、上压下螺母、上平衡螺母、弹性体、上通盖和上防水套与上轴承座限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便于润滑油脂经各径向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优点。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优点。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拉杆润滑
,具体为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短应力线轧机在棒材生产线得到普遍应用,装备数量巨大。该类轧机中拉杆系装配的压下螺母、拉杆、上轴承座、支撑体、下轴承座等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润滑并保证润滑效果,否则就会造成拉杆系零件异常磨损甚至锈蚀卡死而造成轧机辊缝无法调整,最终不得不下线。通常都是在上轴承座、支撑体和下轴承座处各设一处加油口,一种是人工加油,但操作不方便,劳动量大且不易保证润滑效果;第二种是通过外接管路到各加油口,分支较多显得杂乱,而且外置管路经常损害,影响润滑效果。因此,轧机拉杆系拥有合理润滑结构和润滑方式来保证润滑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具备便于润滑油脂经各径向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优点,解决了通常都是在上轴承座、支撑体和下轴承座处各设一处加油口,一种是人工加油,但操作不方便,劳动量大且不易保证润滑效果;第二种是通过外接管路到各加油口,分支较多显得杂乱,而且外置管路经常损害,影响润滑效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包括下轴承座、拉杆、支撑体和上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通过支撑体限位连接,且所述下轴承座、支撑体和上轴承座内贯穿插接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下盲盖、弹性体、下平衡螺母、下压下螺母和球面垫与下轴承座限位连接,所述拉杆通过下压盖和上压盖与支撑体限位连接,所述拉杆通过球面垫、上压下螺母、上平衡螺母、弹性体、上通盖和上防水套与上轴承座限位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外侧开设有下螺纹,所述拉杆的中间处设有轴肩,所述拉杆上背离下螺纹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上螺纹,所述拉杆靠近上螺纹的一端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下螺纹上开设有下部油孔,所述轴肩上开设有中间油孔,所述上螺纹上开设有上部油孔,所述下部油孔、中间油孔、上部油孔和内螺纹孔通过中心主油孔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有旋转接头。
[0008]优选的,所述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在支撑体的上下两侧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杆轧机传动侧和操作侧各设有两个,且两个拉杆在下轴承座、支撑体和上轴承座内对称分布。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拉杆,拉杆内部贯穿开设有中心主油孔,且下部油孔、中间油孔、上部油孔和内螺纹孔通过中心主油孔连通,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集中润滑设备供应的润滑油脂通过旋接头进入拉杆中心主油孔后,再经与中心主油孔连通的下部油孔、中间油孔、上部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进而达到便于润滑油
脂经各径向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杆系润滑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下盲盖;2、弹性体;3、下平衡螺母;4、下压下螺母;5、球面垫;6、下轴承座;7、下压盖;8、拉杆;801、下螺纹;802、下部油孔;803、中间油孔;804、轴肩;805、中心主油孔;806、上部油孔;807、上螺纹;808、内螺纹孔;9、支撑体;10、上压盖;11、上轴承座;12、上压下螺母;13、上平衡螺母;14、上通盖;15、上防水套;16、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7]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18]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包括下轴承座6、拉杆8、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下轴承座6和上轴承座11通过支撑体9限位连接,下轴承座6和上轴承座11在支撑体9的上下两侧对称分布,且下轴承座6、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内贯穿插接有拉杆8,拉杆8轧机传动侧和操作侧各设有两个,且两个拉杆8在下轴承座6、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内对称分布。
[0019]拉杆8的一端外侧开设有下螺纹801,拉杆8的中间处设有轴肩804,拉杆8上背离下螺纹801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上螺纹807,拉杆8靠近上螺纹807的一端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孔808,下螺纹801上开设有下部油孔802,轴肩804上开设有中间油孔803,上螺纹807上开设有上部油孔806,下部油孔802、中间油孔803、上部油孔806和内螺纹孔808通过中心主油孔805连通,且下部油孔802、中间油孔803、上部油孔806分别位于下轴承座6、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内,拉杆8的一端通过内螺纹孔808螺纹连接有旋转接头16,使用者将集中润滑设备供应的润滑油脂通过旋接头进入拉杆8中心主油孔805后,再经与中心主油孔805连通的下部油孔802、中间油孔803、上部油孔806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进而达到便于润滑油脂经各径向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效果,拉杆8通过下盲盖1、弹性体2、下
平衡螺母3、下压下螺母4和球面垫5与下轴承座6限位连接,拉杆8通过下压盖7和上压盖10与支撑体9限位连接,拉杆8通过球面垫5、上压下螺母12、上平衡螺母13、弹性体2、上通盖14和上防水套15与上轴承座11限位连接。
[0020]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集中润滑设备供应的润滑油脂通过旋接头进入拉杆8中心主油孔805后,再经与中心主油孔805连通的下部油孔802、中间油孔803、上部油孔806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进而达到便于润滑油脂经各径向油孔进入各润滑腔对设备实施润滑的效果。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包括下轴承座(6)、拉杆(8)、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座(6)和上轴承座(11)通过支撑体(9)限位连接,且所述下轴承座(6)、支撑体(9)和上轴承座(11)内贯穿插接有拉杆(8),所述拉杆(8)通过下盲盖(1)、弹性体(2)、下平衡螺母(3)、下压下螺母(4)和球面垫(5)与下轴承座(6)限位连接,所述拉杆(8)通过下压盖(7)和上压盖(10)与支撑体(9)限位连接,所述拉杆(8)通过球面垫(5)、上压下螺母(12)、上平衡螺母(13)、弹性体(2)、上通盖(14)和上防水套(15)与上轴承座(11)限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系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8)的一端外侧开设有下螺纹(801),所述拉杆(8)的中间处设有轴肩(804),所述拉杆(8)上背离下螺纹(801)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上螺纹(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元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斯迪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