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33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属于燃气管道技术领域,本方案实现通过挤压抵动球带动传输管向上偏转,使其右端的吸附垫与软管本体相接触夹持,且磁石吸引磁球向上运动,使挡光板向上运动,而发光块发出的光在没有挡光板的阻挡下顺着导光纤维传输到固定框,使其照射形变记忆囊体,使其膨胀挤压吸附垫,增强锁紧功能,而随着长时间使用,软管本体易发生松动,产生缝隙,导致燃气泄露,而液态的燃气透过渗透膜渗透到膨胀层内,使吸液膨胀树脂膨胀,带动伸缩管进行延展,同时带动尖刺向上运动,刺破密封球,使密封剂顺着毛细纤维流动至伸缩管内,再经伸缩管流至外侧对缝隙处进行填充进行密封,增强密封性,防止燃气泄露。防止燃气泄露。防止燃气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管道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软管是一种输送可燃气体的专用管道,是一种用金属燃气管软管来取代传统的卡扣方式橡胶软管,可以解决橡胶管易脱落、易老化、易虫咬、使用寿命短的缺陷。燃气软管具有安装方便、连接可靠、耐腐蚀、不堵气、柔软性好、使用寿命长,可以任意弯曲而不变形、不阻气等特点。表面软性防护层材料具有更安全、更易清洁、美观的特点。
[0003]目前,燃气已经广泛用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而现有技术的燃气软管与连接头的连接不够牢靠,容易发生松动脱落,造成燃气的泄露,导致人员中毒受伤,大大降低了其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它可以实现通过挤压抵动球带动传输管向上偏转,使其右端的吸附垫与软管本体相接触夹持,且磁石吸引磁球向上运动,使挡光板向上运动,而发光块发出的光在没有挡光板的阻挡下顺着导光纤维传输到固定框,使其照射形变记忆囊体,使其膨胀挤压吸附垫,增强锁紧功能,而随着长时间使用,软管本体易发生松动,产生缝隙,导致燃气泄露,而液态的燃气透过渗透膜渗透到膨胀层内,使吸液膨胀树脂膨胀,带动伸缩管进行延展,同时带动尖刺向上运动,刺破密封球,使密封剂顺着毛细纤维流动至伸缩管内,再经伸缩管流至外侧对缝隙处进行填充进行密封,增强密封性,防止燃气泄露。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外端套接有管道连接卡架,所述管道连接卡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填充圈,所述软管本体的外端与密封填充圈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管道连接卡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且环形连接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锁紧框,所述锁紧框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活动杆,所述锁紧框上开凿有多个与活动杆相匹配的通孔,多个所述活动杆相靠近的一端均穿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抵动球,多个所述抵动球均与软管本体的外端相接触,多个所述抵动球的外端与锁紧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多个所述活动杆的上端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输管,多个所述传输管内均设置有导光纤维,多个所述传输管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释放球,所述释放球内安装有发光块,多个所述传输管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多个所述固定框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垫,多个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多个形变记忆囊体,可以实现将软管本体延伸到管道连接卡架内,使软管本体与密封填充圈的内壁相接触,而抵动球受到软管本体挤压影响,进行相离运动,挤动活动杆向上运动,活动杆带动传输管的左端向上
偏转至释放球与锁紧框内顶端相接触,此时传输管的右端向下偏转,带动吸附垫与软管本体相接触夹持,且释放球内发光块发出的光顺着导光纤维的传导经过传输管进入到固定框内,而固定框内的形变记忆囊体受到光照后,开始发生形变,进行膨胀,挤压吸附垫与软管本体紧密接触,使其牢牢夹持住软管本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管内设置有挡光板,所述传输管上开凿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隔膜,所述隔膜内固定连接有磁球,所述磁球与挡光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锁紧框内固定连接有磁石,传输管向上运动时,磁石对磁球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开始吸引隔膜内的磁球向其方向运动,磁球带动挡光板向上运动,与传输管的内壁相分离,使发光块不再被阻隔,经过传输管进入到固定框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填充圈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密封填充圈内壁固定连接有渗透膜,所述渗透膜外端固定连接有膨胀层,所述膨胀层内填充有吸液膨胀树脂,所述膨胀层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初始状态为收缩状态,所述伸缩管贯穿膨胀层与渗透膜固定连接,且渗透膜与其外侧相连通,所述密封填充圈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密封球,所述密封球内填充有密封剂,所述伸缩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尖刺,所述尖刺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尖刺与伸缩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尖刺上端贯穿膨胀层与密封球相接触,当软管本体发生松动时,与密封填充圈之间产生缝隙,导致燃气输送过来部分燃气经过缝隙处溢出,发生泄露,而液态的燃气经过渗透膜渗透到膨胀层,膨胀层吸液膨胀树脂开始膨胀,挤压膨胀层,使伸缩管开始撑开,伸缩管撑开过程中带动尖刺向上运动,刺破密封球,使密封球内部的密封剂流动到伸缩管内,再经伸缩管流出对缝隙处进行填充密封,防止燃气泄露。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管本体和管道连接卡架的连接处套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潮珠,防护罩的设置,对软管本体和管道连接卡架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其受损,影响连接密封性,防潮珠的设置,起到防潮的性能,避免在长时间使用后因潮湿影响被腐蚀损坏,影响使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磁石的磁性为S级设置,所述磁球的磁性为N级设置,磁石和磁球为异性设置,具有相互吸引的特性,从而可以实现控制挡光板进行上下运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形变记忆囊体采用光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光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具有记忆功能,通过使用采用光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形变记忆囊体可以使其在接收到光照后发生膨胀,而光照结束后又恢复至其初始状态。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尖刺内固定连接有毛细纤维,所述毛细纤维与尖刺的外侧相导通,毛细纤维具有疏导性,在尖刺刺破密封球后,密封剂与毛细纤维相接触,并顺着其流动至伸缩管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框的下端为弧形设置,所述锁紧框下端的直径设置大于抵动球的直径设置,通过弧形设置,可以容纳抵动球,方便其运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软管本体和管道连接卡架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软管本体和管道连接卡架的表面均涂刷有防锈漆,防锈漆的设置,使软管本体和管道连接卡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被锈蚀,造成损坏。
[0017]3.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本方案可以实现软管本体与管道连接卡架相连接时,通过挤压抵动球带动传输管向上偏转,使其右端的吸附垫与软管本体相接触夹持,且磁石吸引磁球向上运动,使挡光板向上运动,而发光块发出的光在没有挡光板的阻挡下顺着导光纤维传输到固定框,使其照射形变记忆囊体,使其膨胀挤压吸附垫,增强锁紧功能,而随着长时间使用,软管本体易发生松动,产生缝隙,导致燃气泄露,而液态的燃气透过渗透膜渗透到膨胀层内,使吸液膨胀树脂膨胀,带动伸缩管进行延展,同时带动尖刺向上运动,刺破密封球,使密封剂顺着毛细纤维流动至伸缩管内,再经伸缩管流至外侧对缝隙处进行填充进行密封,增强密封性,防止燃气泄露。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密封填充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外端套接有管道连接卡架(2),所述管道连接卡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填充圈(3),所述软管本体(1)的外端与密封填充圈(3)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管道连接卡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4),且环形连接块(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锁紧框(5),所述锁紧框(5)内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活动杆(8),所述锁紧框(5)上开凿有多个与活动杆(8)相匹配的通孔,多个所述活动杆(8)相靠近的一端均穿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抵动球(6),多个所述抵动球(6)均与软管本体(1)的外端相接触,多个所述抵动球(6)的外端与锁紧框(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7),多个所述活动杆(8)的上端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输管(9),多个所述传输管(9)内均设置有导光纤维(10),多个所述传输管(9)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释放球(14),所述释放球(14)内安装有发光块(15),多个所述传输管(9)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1),多个所述固定框(11)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垫(13),多个所述固定框(11)内设置有多个形变记忆囊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9)内设置有挡光板(17),所述传输管(9)上开凿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隔膜(18),所述隔膜(18)内固定连接有磁球(19),所述磁球(19)与挡光板(17)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锁紧框(5)内固定连接有磁石(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传输软管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填充圈(3)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密封填充圈(3)内壁固定连接有渗透膜(27),所述渗透膜(27)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海叶九茹林鲁章叶乐微胡斌潘恩福邵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永良机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