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板发光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29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饰板发光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其中饰板发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反射组件,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形成有一微结构,而将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饰板发光结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上壳体及下壳体间,且微结构对应于上壳体上的透视部,如此一来,当使用者便透过透视部而观视到导光板上的微结构时,于电子设备上便形成了发光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饰板发光结构的设计,尤其是适用于电子 设备上。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高度发展的结果,许多消费性的产品都是属于规格化的 制式设计,但在一成不变的商品中,仍有许多个性化的商品设计,例 如行动电话而言,业者不断推出新型态的设计,像是可更换手机外壳 的设计,具有彩绘logo的设计等等,都是在一成不变的手机商品中进 行突破,求新求变方可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而本技术亦是依循着此一目的,希望在变化中再找出更不一样的特点来,例如,在先前的彩绘logo的设计中,其logo仅为单纯于壳体上进行绘制,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是可以达到让人清楚观视的目的,但若在光线不足的状况下,由于其logo无法自行发光,故要达到让人清楚观视的目的,便有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饰板发光结构,其可以自 行发出光线,且配合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亦可搭配图案化的设计, 为了使能使本技术的特征与技术优势能有更清楚的呈现,特举一些实施例来加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饰板发光结构,包括一导光板、 一光源以及一反射组件,其中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而 在出光面顶面或底部形成有 一微结构,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经由入光面 进入于导光板内,可经由出光面射出。而将本实用薪型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其电子设备包括有一下壳体及一上壳体,且于上壳体上具有一透视部,而该饰板发光结构设置 于上壳体及下壳体间,且微结构对应于透视部,如此一来,当使用者 便透过透视部而观视到导光板上的微结构时,于电子设备上便形成了 发光的效果,可吸引使用者注意,此外,更可进一步对微结构进行视 觉形态的设计,例如图案的设计、商标的设计等等,以达到提升产品 的附加价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使电子设备上可展现个性化的商品 特征,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商品附加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 一 实施例与电子设备组合分 解示意图2为图1的部分组合剖面示意图3为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与电子设备部分组 合剖面示意图4为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与电子设备部分组 合剖面示意图5为本卖用新型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上的立体示意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DA)上的立体示意图7为本技术应用于数字相机上的立体示意图8为本技术应用于扬声器上的立体示意图。图号说明电子设备10 下壳体ll上壳体12 透视部121导光板20 入光面21出光面22 微结构23第一样式区域231 第二样式区域232 ,光源30反射组件40笔记型计算机50 个人数字助理60数字相机70 扬声器80 喇叭网层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使本技术的特征更为清楚,以下将揭露本技术各 种实施例。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 一 实施例与电 子设备组合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有一下壳体11 及一上壳体12,其中该上壳体12与该下壳体11相互组配成一体,且于 上壳体12上具有一透视部121 (可为镂空型态或为一透明型态),而, 在本实施例中的饰板发光结构包括有一导光板20、 一光源30以及一反 射组件40,其中导光板20具有一入光面21以及一出光面22,而在出光 面22顶面形成有一微结构23,且微结构23并对应于上述的透视部121, 此外,微结构23更包含有 一第 一样式区域231以及一第二样式区域 232,且该第 一样式区域231与该第二样式区域232可具有不同分布样 式、不同密度、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的微结构来形成不同的光折射率 或不同的层次感。再请共同参阅图2所示,入光面21位于导光板20的侧面,光源30 便设置于导光板20侧面的上壳体12与该下壳体11的内侧面上,并与入 光面21相对应,且光源3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萤光灯管(较佳为冷阴 极安光灯管)等等光源型式其中之一,而反射组件40则设置于导光板 20与下壳体11间,且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组件40为一反射片,本实施例 中微结构23形成于导光板20的底部(即为出光面22底部)。藉上所述,当光源30所发出的光经由入光面21进入于导光板20 内,并经由出光面22射出,且部分光源在经反射组件40折射(或反射) 后,仍会经由出光面22射出,如此一来在使用者透过透视部121而观 视到导光板20上的微结构23时,便形成了发光的效果,可进一步吸引 使用者注意,另外,由于微结构23上具有具有不同光折射率或不同层 次感微结构的第 一样式区域231与第二样式区域232,故由外部观视时可得到不同的观视亮度,使得在透视部121的单一区间内,再形成不 同的视觉效果,藉由此种方式,在对微结构23进行视觉形态的设计, 例如图案的设计、商标的设计等等,可有更大的技术空间。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反射 组件在壳体上)与电子设备部分组合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 施例中为配合产品的设计规范,其中反射组件40设置于下壳体11的内 底面上,换言之,即反射组件40与下壳体11结合,形成为一组构件, 藉以方便组装置及降低生产的成本,而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 例中的光源30均位于导光板20側面,故可将其定义为側面入光的型 式。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的第三实施例(背面 入光)与电子设备部分组合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为光源30的另 一种配置方式,在延续第二实施例中反射组件40位于下壳体11底面的 设计,光源30设置于导光板20底面与反射组件40之间,此时,入光面 21位置于导光板20的底面,光源30所发出的光线直接由导光板20底部 的入光面21射入,而至导光板20顶面的出光面22射出,大部分光线均 是直进直出,少部分光线一样会经由反射组件40再将光线送入至导光 板20内,此谓直下式的入光型态。为更清楚说明本技术应用于何种电子设备l0上,请参阅图5 所示,是本技术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50上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 示,在笔记型计算机50的键盘下方位置可配置本技术的饰板发光 结构,且本技术亦可作为商标品牌使用,可藉由品牌价值而提升 笔记型计算机50的附加价值。相同的,请参阅图6所示、图7所示,在示意图,应用本技术亦可提升人数字助理(PDA)60及数字相机70 上的商品价值。除此之外,本技术亦可应用于家电产品或扬声器 上,请参阅图8所示,是本技术应用于扬声器上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图标中,本技术饰板发光结构设于扬声器80的腔室内,亦即 位于扬声器80的喇叭网层81后方,使用者仍可透过喇叭网层81,达到观视本技术所提供视觉图案效果的目的。是以,本技术所提供的饰板发光结构,最重要的是藉由导光 板、光源及配合电子设备的设计,可使电子设备上可展现个性化的商 品特征,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商品附加价值。因此本技术极具新颖 性及进步性,并充份符合申请技术专利的要件,于是依法提出申 请,祈钧局早日赐准专利,实感德便。综上所述,已将本技术作一详细说明,然而以上所述的,仅 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 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 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饰板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其中该出光面上具有一微结构;以及    一光源,对应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时堃李俊台
申请(专利权)人:天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