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152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包括纤维支气管内镜,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左端第一轴承座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左侧面均经第一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架,左右两端第一支架之间前后两端分别架设有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杠上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所述纤维支气管内镜,且右端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右端第一轴承座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限位不同尺寸气管的气管限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实现将气管进行输送,完成经鼻腔清醒气管插管手术。清醒气管插管手术。清醒气管插管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机器人
,特别是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医疗系统也已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机器人技术在医疗界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手术机器人克服了传统外科手术精准度差、手术时间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给病人带来了更好的临床转归,并且大大缩短了医生对于复杂手术的学习曲线。
[0003]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管插管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0004]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手持纤维支气管内镜进行气管插管手术较为困难,气管插管手术要求医护人员操作必须轻柔,插管时如果用力过猛或动作粗暴可致牙齿脱落,或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包括纤维支气管内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左端第一轴承座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左侧面均经第一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架,左右两端第一支架之间前后两端分别架设有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杠上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所述纤维支气管内镜,且右端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右侧面和右端第一轴承座的左侧面均经第二轴承设置有第二支架,左右两端第二支架之间前后两端分别架设有第二光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光杆和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右侧面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气管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气管的第一孔洞,右端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块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右端第一轴承座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限位不同尺寸气管的气管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左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左侧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穿过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框架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丝杆上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经第一同步带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支气管内镜的自动输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右端第一轴承座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春邓震何炳蔚张胜战林龙盛陈晓辉郑艇高飞于布为袁红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