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及其打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93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及其打印方法,包括下平台、上平台、高度调节器和分级平台单元,上平台安装在下平台的上方,上平台上设置有可容纳多个分级平台单元的上平台通孔,高度调节器的底部安装在下平台上,顶部的伸缩端与分级平台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通过控制上平台和分级平台单元形成成型平面后,可打印简单结构件;而在调节上平台及分级平台单元的上下位置形成分级结构后,可打印桁架等复杂结构,从而使打印平台具有通用性,扩大了应用范围。扩大了应用范围。扩大了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及其打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增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桁架等复杂结构制造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及其3D打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因其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3D打印技术主要有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光固化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研究表明,相比于注塑试样,材料通过FDM打印后会降低强度、耐冲击性能等,而通过利用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配合FDM打印基体材料制作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其具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因此,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技术被广泛应用各类构件的制造,但由于逐层堆积制造的特性,对于桁架等复杂结构件的打印目前难以实现。为了拓展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技术范畴,急需解决桁架等复杂结构的增材制造问题。
[0003]目前,桁架等复杂结构的应用极为广泛,如作为点阵结构的芯材,吸能管的填充等,但传统的制造工艺存在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缺点。文献调研发现论文中有采用微波实时固化技术实现晶格桁架结构的3D打印,但制造样件结构单一,效率较低,且设备改造费用较高,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因此,为实现桁架等复杂结构的增材制造,亟需一种新的技术在实现复杂结构制造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及较低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及其3D打印方法,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包括下平台、上平台、高度调节器和分级平台单元,所述上平台安装在所述下平台的上方,所述上平台上设置有可容纳多个所述分级平台单元的上平台通孔,所述高度调节器的底部安装在下平台上,顶部的伸缩端与所述分级平台单元和上平台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级平台单元设置为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器驱动而密封所述上平台通孔、且与所述上平台的上侧形成成型平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子高度调节器和第二子高度调节器,所述第二子高度调节器安装在所述下平台上,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的顶部与所述分级平台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显示高度的刻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子高度调节器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上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子高度调节器为液压油缸的缸体,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为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滑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分级平台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分区局部加热的加热部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件为带导线的加热片。
[0012]然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将3D打印平台设置到形成所述成型平面的初始位置,检查各个部件是否工作正常后启动3D打印设备,导入待打印结构的路径源代码;
[0014]S2、根据待打印结构的形状,通过高度调节器调节上平台及分级平台单元的上下位置,实现待打印结构的打印平台的建立;
[0015]S3、控制3D打印设备开始打印,通过打印路径状态的不同调节加热部件以控制分级平台单元的温度,实现分区固化及熔融状态的调节;
[0016]S4、打印完成后,关闭加热部件,进行结构件的最终固化成型。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成型平面上涂覆用于粘接所述待打印结构的胶体。
[0018]进一步的,所述待打印结构包括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棱台桁架结构、棱锥桁架结构和半球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通过控制上平台和分级平台单元形成成型平面后,可打印简单结构件;而在调节上平台及分级平台单元的上下位置形成分级结构后,可打印桁架等复杂结构,从而使打印平台具有通用性,扩大了应用范围;
[0021]2、本专利技术的打印平台采用上平台分级控制,可根据结构件形状及尺寸调用平台级数,凸显复杂结构的初步形状,分级平台的设计也为各类复杂结构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提供了可能;
[0022]3、本专利技术的加热片的设计,实现了温度局部控制,提高了结构件的成型质量,保证了成型尺寸精度;
[0023]4、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突破了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提高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杂结构件的制造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4]5、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桁架等复杂结构的制造,连续纤维的加入也有效提高打印复杂结构件的力学性能。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的制造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高度调节器分级平台单元的连接第一轴测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高度调节器分级平台单元的连接第二轴测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理论上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上的棱台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理论上打印后的棱锥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理论上打印后的半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实际打印后的棱锥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例说明:
[0036]1、下平台;2、上平台;21、上平台通孔;3、高度调节器;31、第一子高度调节器;32、第二子高度调节器;33、刻度;4、分级平台单元;5、导线;6、加热片;8、待打印结构;81、棱台桁架结构;82、棱锥桁架结构;83、半球结构;9、实际棱锥桁架结构;91、连续碳纤维;92、尼龙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8]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包括下平台1、上平台2、多个高度调节器3和多个分级平台单元4,高度调节器3分级平台单元4一一对应设置,下平台1固定安装,上平台2安装在下平台1的上方,上平台2上设置有可容纳多个分级平台单元4的上平台通孔21,高度调节器3的底部安装在下平台1上,顶部的伸缩端与分级平台单元4或者上平台2连接,从而通过高度调节器3驱动分级平台单元4相对上平台通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平台(1)、上平台(2)、高度调节器(3)和分级平台单元(4),所述上平台(2)安装在所述下平台(1)的上方,所述上平台(2)上设置有可容纳多个所述分级平台单元(4)的上平台通孔(21),所述高度调节器(3)的底部安装在下平台(1)上,顶部的伸缩端与所述分级平台单元(4)和上平台(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平台单元(4)设置为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器(3)驱动而密封所述上平台通孔(21)、且与所述上平台(2)的上侧形成成型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器(3)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子高度调节器(31)和第二子高度调节器(32),所述第二子高度调节器(32)安装在所述下平台(1)上,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31)的顶部与所述分级平台单元(4)连接,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3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显示高度的刻度(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高度调节器(32)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子高度调节器(31)上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高度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程平陈璇臻汪馗姚松王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