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809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包括温度数据建模方法,所述温度建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机房、电力设备机房和水利设备机房中的任一种,且所述温度建模方法中包含有多元数据端、自然建模、模型加载和演化计算四个模块;所述多元数据端中包含有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数据计算三个功能;所述数据采集功能中包含有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外部固定环境数据采集和调温设备数据采集;所述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包括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多元数据描述,利用自然建模方法,以数据推动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数据建模在面对复杂场景时效果不佳的问题。统数据建模在面对复杂场景时效果不佳的问题。统数据建模在面对复杂场景时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房维护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房等动力环境下,为了保证交换机等设备的长效正常工作,需要对动力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而动力环境的温度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受动力环境下设备影响,设备在不同的状态和强度工作时,散发和排出的热量也不尽相同。
[0003]传统的电力、通讯行业中,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往往长期不间断的使用空调等温度调控设备工作在固定模式,由于没有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差异、动力环境变化以及设备工作状态,造成了电能的浪费以及温度调控设备的损耗,也造成了动力环境下温度难以有针对性的调节至最佳状态。
[0004]此外,传统的温度调控做法采用人工设置空调固定工作模式、风扇运行等方法实现对动力环境温度调控。而传统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存在描述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1)未考虑动力环境所处外界环境的差异与其他影响因素;(2)未全面考虑工作设备本身带来的温度影响;(3)未考虑设备本身温度变化所反映出的工作状态对所处动力环境温度的调节需求;(4)温度调控不及时,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理论;(5)长期运行的调控设备损耗率过大;(6)无法及时有效的监测出温度调控设备工作情况,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包括温度数据建模方法,所述温度建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机房、电力设备机房和水利设备机房中的任一种,且所述温度建模方法中包含有多元数据端、自然建模、模型加载和演化计算四个模块;
[0008]所述多元数据端中包含有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数据计算三个功能;
[0009]S1:所述数据采集功能中包含有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外部固定环境数据采集和调温设备数据采集:
[0010]1):所述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包括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
[0011]2):所述外部固定环境数据采集包括所处季节变化数据、温度和湿度变化数据以及气候变化信息。
[0012]进一步说明:此温度数据建模方法适用于多个不同性质的机房,以对应场所中的多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融合和计算,并以场所外部环境中的数据作为参照信息,针对性的建立不同场所中的温度数据模型,从而可以更大程度上维护不同场所中的正常运行状态。
[0013]优选的,S2:所述数据融合功能中划分为数据接收和数据交互;
[0014]1):所述数据接收用于接收外部固定环境数据、动力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
[0015]2):所述数据交互用于实现与动力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之间的数据连通,所述数据交互单元可用于控制调温设备数据的改变;
[0016]3):所述多元数据端上设置有通信结构,所述通信结构远程连接有使用终端,且所述通信结构用于传输或接收多元数据端中的数据参数。
[0017]进一步说明: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分为数据接收和数据交互两个模块,在采集、传输数据的同时,也可以将相关数据传输到对应的设备;
[0018]并通过通信结构将各项数据传输到使用终端,可以在远程进行数据检测、分析和计算。
[0019]优选的,S3:所述数据计算功能中包含有边缘人工智能算法,所述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包含有自然建模、模型加载和演化计算三个部分:
[0020]1):在自然建模部分中,外部固定环境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参照数据,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演算参数和演算结果,调温设备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基础数据;
[0021]2):在模型加载部分中,将各项参数通过通信结构输入到使用终端,进行融合、计算;
[0022]3):在演化计算部分中,计算外部固定环境数据、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内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之间的参数曲线模型,并取得最优的模型点。
[0023]进一步说明:温度模型建立过程中,以边缘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演算,可以对多种数据进行同时分析,演算过程中更加迅速快捷;
[0024]在演算过程中,以外部固定环境数据作为参照数据,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既可以作为演算过程中的输入数据,也是演算过程中的最终输出数据,并再以此输出数据来作为下一段的输入数据;
[0025]调温设备数据来作为演算过程中的基础数据,再根据上述的最终输出数据进行调节,调节相关参数数据,此类相关数据作为下一段的输入数据,从而以智能学习的演算方式来演算处最佳模型。
[0026]优选的,所述多元数据端中设置有动力环境云控制平台和动力环境云监控平台:
[0027]N1:动力环境云控制平台和动力环境云监控平台应用于通信设备机房、电力设备机房和水利设备机房中的设备,并对设备按照#1、#2、#3到#n的方式进行编号,每个编号中的设备均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与设备的编号一致;
[0028]N2:动力环境云监控平台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且动力环境云监控平台用于将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传输到动力环境云控制平台中;
[0029]N3:动力环境云控制平台用于调节设备的输出功率。
[0030]进一步说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动力环境云控制平台和动力环境云监控平台对场所中的不同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并按照编号对每个设备进行单独编号,可以对单独的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和调节。
[0031]优选的,在S3

1部分中:
[0032]M1: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中包括动力设备的输出功率P1、动力设备产生的温度数
据T1值,内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T2值,调温设备数据包括调温设备的输出功率P2值、调温设备的输出温度数据T3值;
[0033]M2:T2值为T1值和T3值的混合温度数值,T1值为动力设备以P1值运行期间下的温度数值,T2值为动力设备以P3值运行期间下的温度数值。
[0034]进一步说明:通过检测不同设备中的各项数据,例如温度变化和输出功率,记录对应输出功率情况下的温度变化,从而在温度采集的过程中,以对应输出功率来调节温度变化。
[0035]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所述温度数据模型包括如下部分:
[0036]Z1:调温设备::以P2值为横向坐标轴,以T3值为竖向坐标轴,建立三角函数曲线A;
[0037]Z2:动力设备:以P1值为横向坐标轴,以T1值为竖向坐标轴,建立三角函数曲线B;
[0038]Z3:内环境:以T3值为横向坐标轴,以T1值为竖向坐标轴,建立三角函数曲线C;
[0039]Z4:将三角函数曲线A、B、C整合在在同一三角函数X中,得到温度数据曲线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数据建模方法,所述温度建模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机房、电力设备机房和水利设备机房中的任一种,且所述温度建模方法中包含有多元数据端、自然建模、模型加载和演化计算四个模块;所述多元数据端中包含有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和数据计算三个功能;S1:所述数据采集功能中包含有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外部固定环境数据采集和调温设备数据采集:1):所述动力环境数据采集包括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2):所述外部固定环境数据采集包括所处季节变化数据、温度和湿度变化数据以及气候变化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数据融合功能中划分为数据接收和数据交互:1):所述数据接收用于接收外部固定环境数据、动力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2):所述数据交互用于实现与动力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之间的数据连通,所述数据交互单元可用于控制调温设备数据的改变;3):所述多元数据端上设置有通信结构,所述通信结构远程连接有使用终端,且所述通信结构用于传输或接收多元数据端中的数据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数据计算功能中包含有边缘人工智能算法,所述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包含有自然建模、模型加载和演化计算三个部分:1):在自然建模部分中,外部固定环境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参照数据,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和内环境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演算参数和演算结果,调温设备数据作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基础数据;2):在模型加载部分中,将各项参数通过通信结构输入到使用终端,进行融合、计算;3):在演化计算部分中,计算外部固定环境数据、动力设备的实时数据、内环境数据和调温设备数据之间的参数曲线模型,并取得最优的模型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温度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数据端中设置有动力环境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张丽刘怡宁李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