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366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交叉口进口道检测范围内的交通设施信息;确定所述交通信息采集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仿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根据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分离情况,确定基于交通仿真的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信息采集单元;确定其基于交通仿真的机动车交通信息采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将交叉口进口道一个长的检测范围依据混行比例不同划分为一系列小的交通信息检测单元,相比于较大的交通信息检测范围,小的检测单元获取的交通信息更加精确,输入仿真软件后更能反映真实的交通状态,在采集单元划分集中筛选出最优的划分方案,达到最优化划分交通信息采集单元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导致城市道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有交通的设施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同时我国在计算机、车辆工程、无线通信等核心
的突破和不断推进为道路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交通仿真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被认为是解决城市道路环境供需矛盾、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法,其中,目标道路运行特征数据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大范围的运行特征数据采集存在对象多,在仿真中不能反映真实交通状况的问题,因此将大范围的信息采集区域划分为多个信息采集单元,以提高仿真精确度的作用。
[0003]已有研究中,中国专利CN102542106B采用将一个长的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短时间段的方法,依据人车分布规律采用一种区域划分方案,达到平衡各仿真服务器负载的目的;中国专利CN103971517B涉及一种实时数据交通仿真方法,包括:实时接收检测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包括: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和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具体如下:获取目标交叉口进口道检测范围内的交通设施信息,所述交通设施信息包括目标进口道的机动车道数、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分离情况;根据交通仿真的要求,确定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评价指标;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划分为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二;模式一是指: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空间上实现分离;模式二是指: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空间上没有实现分离;分别计算这两种模式下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并将备选方案集在预设的交通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输出备选方案集中的各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依据备选方案集中的各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最终选择备选方案集中综合评价指标最小的备选方案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为最优方案,该最优方案为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计算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并将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在预设的交通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输出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中的各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依据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中的各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计算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中的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最终选择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中综合评价指标最小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为最优方案,该最优方案为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各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包括:交叉口进口道的平均延误时间、排队长度和仿真时长;其中平均延误时间、排队长度表征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准确性;仿真时长表征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高效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多模式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的计算方法包括:模式一下,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的计算方法包括:预设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初始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和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调整步长,依据公式(1),预先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迭代因子k1的多个取值,在迭代因子k1的各个取值下分别计算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得到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W1=L1+k1λ1ꢀꢀꢀꢀꢀꢀꢀꢀꢀꢀꢀꢀꢀꢀꢀꢀꢀꢀꢀꢀꢀꢀꢀꢀꢀꢀ
(1)其中,W1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L1是预设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初始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k1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迭代因子,λ1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的调整步长;模式二下,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的计算方法包括:预设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在空间上没有实现分离的初始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和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调整步长,依据公式(2),预先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迭代因子
k1的多个取值,在迭代因子k1的各个取值下分别计算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得到交叉口进口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信息采集单元长度的备选方案集;W1=L1+k1ρλ1ꢀꢀꢀꢀꢀꢀꢀꢀꢀꢀꢀꢀꢀꢀꢀꢀꢀꢀꢀꢀꢀ
(2)其中,ρ是行人及非机动车混行中行人所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巴贝尔董长印刘晓瀚王雷震屈颖刘雍翡李昌泽陈全阮天承卢云雪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