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给药用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52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皮下给药用留置针(10),其留置在皮下组织中并用于向皮下投放药液,该皮下给药用留置针(10)包括:内针(12),其具有内针主体(14)和内针毂(16),其中,该内针主体(14)在前端部形成有锐利的针尖(26),该内针毂(16)设置在内针主体(14)的基端侧;以及外针(22),其具有外针主体(18)和外针毂(20),其中,该外针主体(18)具有供内针(12)穿插的内腔(30),该外针毂(20)设置在外针主体(18)的基端侧,并形成有供内针毂(16)安装的毂插入部(32),在将内针毂(16)安装在外针毂(20)内的状态下,内针(12)的针尖(26)从外针(22)的前端部(28)沿轴向突出2.5~9mm。(28)沿轴向突出2.5~9mm。(28)沿轴向突出2.5~9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皮下给药用留置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留置在生物体内并用于投放药液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在将药剂向生物体内给药的情况下,使用由形成有锐利的针尖的内针和以覆盖该内针的方式形成的筒状的外针(导管)构成的双层构造的留置针(导管组装体)。外针的前端形成得钝,锐利的内针以从外针的前端突出的状态被导入生物体内。在被导入生物体内之后,通过将内针拔出而将外针留置在生物体内。并且,经由外针的内腔进行向生物体内的药液投放。留置针主要以向血管(静脉等)穿刺的方式使用,但也存在留置在皮下组织中的情况。
[0003]例如,日本特开2016

127872号公报中关于为了将药液投放到皮下而留置于皮下的留置针,公开了使穿刺部形成为内针和外针的双层构造的留置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然而,在将外针留置在皮下组织中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外针折损、堵塞的问题。即,存在由于将外针固定于皮肤时的振动而外针向前端侧前进的情况、由于生物体活动而外针前进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外针撞到皮下组织而发生折损(折裂)的可能。另外,存在外针的前端侧被壁状的皮下组织堵塞而经由内腔的药液投放停滞、给药压力增大的可能。
[0006]另外,在将留置针留置在生物体内并以数小时左右的间隔间歇地投放药液的情况下,在没有药液流动的期间内,存在蛋白质、细胞等积聚在外针的内腔中而形成血栓状的结块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将血栓从外针的内腔排出而留置针被堵塞的问题。
[0007]因此,要求即使在向皮下组织留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裂、堵塞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
[0008]以下公开的一个观点涉及一种皮下给药用留置针,其留置在皮下组织中并用于向皮下投放药液,所述皮下给药用留置针包括:内针,其具有内针主体和内针毂,其中,该内针主体在前端部形成有锐利的针尖,该内针毂设置在所述内针主体的基端侧;以及外针,其具有外针主体和外针毂,其中,该外针主体具有供所述内针穿插的内腔,该外针毂设置在所述外针主体的基端侧,并形成有供所述内针毂安装的毂插入部,在将所述内针毂安装在所述外针毂内的状态下,所述内针的所述针尖从所述外针的前端部沿轴向突出2.5~9mm。
[0009]根据上述观点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即使在向皮下组织留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裂、堵塞。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剖视图。
[0011]图2是图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前端附近的放大图。
[0012]图3A是示出使图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穿刺到皮下组织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B是示出将内针从图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拔出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3]图4A是示出图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外针向前端侧位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B是示出将析出物从图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外针内排出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4]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实验例的说明图,示出使24G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穿刺到猪的皮下组织中并使模拟血栓排出的例子。
[0015]图6A是示出在参考例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中,未穿刺到皮下组织中的状态的模拟血栓的排出所需的压力的曲线图,图6B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中,使内针与外针相比突出4mm的情况下的模拟血栓的排出所需的压力的曲线图。
[0016]图7是示出在比较例1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中,未使内针与外针相比突出的情况下的模拟血栓的排出所需的压力的曲线图。
[0017]图8A是示出比较例2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图8B是示出比较例3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0018]图9A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图9B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0019]图10A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图10B是示出参考例2(大气中)的模拟血栓的长度和给药压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0020]图11是示出比较例2、3、实施例2~4及参考例2的针对10mm以下的长度的模拟血栓的最大排出力的表格。
[0021]图12A是以横轴为注射器的行程距离、纵轴为排出力,示出摘出猪皮下组织中的比较例4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2B同样地是示出生物体猪皮下组织中的比较例4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0022]图13A是以横轴为注射器的行程距离、纵轴为排出力,示出摘出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5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3B同样地是示出生物体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5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0023]图14A是以横轴为注射器的行程距离、纵轴为排出力,示出摘出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6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4B同样地是示出生物体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6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0024]图15A是以横轴为注射器的行程距离、纵轴为排出力,示出摘出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7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5B同样地是示出生物体猪皮下组织中的实施例7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排出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0025]图16A及图16B是示出比较例4及实施例5、6、7的最大排出力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举出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皮下给药用留置针10包括内针12和外针22(导管)。如图所示,皮下给药用留置针10以将内针12安装于外针22的状态穿刺到生物体的皮下组织中。并且,皮下给药用留置针10在穿刺到皮下组织中之后,将内针12拔出并将注射器等药液投
放设备安装于外针22,以用于向生物体的皮下投放药液。
[0028]外针22(导管)包括管状的外针主体18和中空筒状的外针毂20,该外针毂20与外针主体18的基端侧部连接。内针12具有截面为圆形的线状的内针主体14和圆筒状的内针毂16,该内针毂16与内针主体14的基端部连接。内针12嵌插在外针22的内部的毂插入部32中,在该状态下,在内针主体14的前端部形成的刃面24从外针主体18的前端突出。
[0029]外针主体18例如由树脂材料等形成,柔软且具有适度的弹性,形成为沿轴G方向以长条状延伸。外针主体18在将内针12安装于外针22的状态时到达内针主体14的前端附近,在内针主体14的前端部以规定长度以上插入到皮下组织90内时,外针主体18的前端部28也被插入内针主体14的附近的皮下组织90内。作为外针主体18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PTFE、聚氨酯、聚酯尼龙树脂等各种柔软性树脂。
[0030]外针毂20为形成为轴G方向的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的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皮下给药用留置针,其留置在皮下组织中并用于向皮下投放药液,所述皮下给药用留置针的特征在于,包括:内针,其具有内针主体和内针毂,其中,该内针主体在前端部形成有锐利的针尖,该内针毂设置在所述内针主体的基端侧;以及外针,其具有外针主体和外针毂,其中,该外针主体具有供所述内针穿插的内腔,该外针毂设置在所述外针主体的基端侧,并形成有供所述内针毂安装的毂插入部,在将所述内针毂安装在所述外针毂内的状态下,所述内针的所述针尖从所述外针的前端部沿轴向突出2.5~9mm。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川美波有延学岩濑阳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