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42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包括无刷马达、机盒和刷体,所述无刷马达包括马达主体、电路板和输出轴,所述马达主体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输出轴连接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中心轴、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和固定外框,三个所述行星齿轮均连接有带动轴,所述带动轴匹配有配合套,所述配合套包括与带动轴匹配的通孔,所述配合套中心位置啮合匹配有主动转轴,所述机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下盒体安装有定位套,所述上盒体设有与无刷马达和刷体匹配的护边,与所述无刷马达匹配的所述护边内壁上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匹配有护板,所述定位筋与固定外框螺钉连接。位筋与固定外框螺钉连接。位筋与固定外框螺钉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扫地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扫地机器人又叫懒人扫地机,是一种能对地面进行自动吸尘的智能家用电器。因为它能对房间大小、家俱摆放、地面清洁度等因素进行检测,并依靠内置的程序,制定合理的清洁路线,具备一定的智能,所以被人称之为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其驱动组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有技术中驱动组件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维修,而且带动刷体旋转的方式不够稳定,影响扫地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包括无刷马达、机盒和刷体,所述无刷马达包括马达主体、电路板和输出轴,所述电路板安装于马达主体中,所述马达主体连接有位于输出轴外侧的支撑板,所述输出轴连接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与输出轴连接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连接有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啮合匹配有三个行星齿轮,三个所述行星齿轮一并啮合匹配有固定外框,三个所述行星齿轮均连接有带动轴,所述带动轴匹配有配合套,所述配合套包括与带动轴匹配的通孔,所述配合套中心位置啮合匹配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位于机盒内,所述机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下盒体安装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主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盒体设有与无刷马达和刷体匹配的护边,与所述无刷马达匹配的所述护边内壁上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匹配有护板,所述定位筋与固定外框螺钉连接,所述刷体包括转动连接于机盒的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转轴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从动转轴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连接有刷头,所述刷头匹配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刷头之间设有护圈,所述定位板固定于上盒体。
[0006]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盒体与下盒体螺钉连接,这样的设计,固定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主动转轴、从动转轴与转杆均匹配有轴承,这样的设计,加强转动效果。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转轴两者与皮带接触位置设有摩擦条纹,这样的设计,增加摩擦力,保证皮带的带动效果。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马达主体尾部设有连接耳板,这样的设计,便于对马达主体进行
连接固定。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刷头与转杆卡槽匹配,这样的设计,无需借助工具就可直接将刷头取下。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马达主体设有若干散热孔,这样的设计,保证散热效果。
[001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无刷马达带动旋转部件旋转,再有旋转部件配合主动转轴及皮带带动从动转轴进行旋转,由从动转轴带动刷头进行工作,减小了无刷马达的受力,保证了无刷马达的使用寿命,而且皮带的带动方式,有效将主动转轴与从动转轴之间的扭力抵消,从而使得刷头的受力不影响到主动转轴的旋转,保证带动效果,进而保证整个驱动组件的顺利运作。
附图说明
[0014]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8]无刷马达1、马达主体101、电路板102、输出轴103、支撑板104、机盒2、上盒体201、下盒体202、定位套203、护边204、定位筋205、护板206、刷体3、从动转轴301、从动齿轮302、转杆303、刷头304、定位板305、护圈306、旋转部件4、中心轴401、中心齿轮402、行星齿轮403、固定外框404、带动轴405、配合套5、通孔501、主动转轴6、皮带7、轴承8、摩擦条纹9、连接耳板10、散热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包括无刷马达1、机盒2和刷体3,无刷马达1包括马达主体101、电路板102和输出轴103,电路板102安装于马达主体101中,马达主体101连接有位于输出轴103外侧的支撑板104,输出轴103连接有旋转部件4,旋转部件4包括与输出轴103连接的中心轴401,中心轴401连接有中心齿轮402,中心齿轮402啮合匹配有三个行星齿轮403,三个行星齿轮403一并啮合匹配有固定外框404,三个行星齿轮403均连接有带动轴405,带动轴405匹配有配合套5,配合套5包括与带动轴405匹配的通孔501,配合套5中心位置啮合匹配有主动转轴6,主动转轴6位于机盒2内,机盒2包括上盒体201和下盒体202,下盒体202安装有定位套203,定位套203与主动转轴6转动连接,上盒体201设有与无刷马达1和刷体3匹配的护边204,与无刷马达1匹配的护边204内壁上设有定位筋205,定位筋205匹配有护板206,定位筋205与固定外框404螺钉连接,刷体3包括转动连接于机盒2的从动转轴301,从动转轴301安装有从动齿轮302,从动齿轮302与主动转轴6之间连接有皮带7,从动转轴301连接有转杆303,转杆303连接有刷头304,刷头304匹配有定位板305,定位板305与刷头304之间设有护圈306,定位板305固定于上盒体201。
[0021]本实施案例中,在使用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的时候,控制马达主
体101运行带动输出轴103旋转,输出轴103的旋转将带动中心轴401转动,而中心轴401的转动使得中心齿轮402及与中心齿轮402啮合的行星齿轮403旋转,因行星齿轮403与固定外框404啮合匹配,而固定外框404固定于定位筋205上,所以行星齿轮403会在固定外框404中旋转移动,则带动了带动轴405旋转,进而使得配合套5旋转,而配合套5的旋转就带动了主动转轴6旋转,在皮带7的效果下,从动转轴301随之旋转,则与从动转轴301连接的刷头304旋转,达到扫地清洁的目的,旋转部件4配合主动转轴6及皮带7带动从动转轴301进行旋转,由从动转轴301带动刷头304进行工作,减小了无刷马达1的受力,保证了无刷马达1的使用寿命,而且皮带7的带动方式,有效将主动转轴6与从动转轴301之间的扭力抵消,从而使得刷头304的受力不影响到主动转轴6的旋转,保证带动效果,进而保证整个驱动组件的顺利运作,运行稳定。
[0022]优选上盒体201与下盒体202螺钉连接,这样的设计,固定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驱动组件,包括无刷马达(1)、机盒(2)和刷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马达(1)包括马达主体(101)、电路板(102)和输出轴(103),所述电路板(102)安装于马达主体(101)中,所述马达主体(101)连接有位于输出轴(103)外侧的支撑板(104),所述输出轴(103)连接有旋转部件(4),所述旋转部件(4)包括与输出轴(103)连接的中心轴(401),所述中心轴(401)连接有中心齿轮(402),所述中心齿轮(402)啮合匹配有三个行星齿轮(403),三个所述行星齿轮(403)一并啮合匹配有固定外框(404),三个所述行星齿轮(403)均连接有带动轴(405),所述带动轴(405)匹配有配合套(5),所述配合套(5)包括与带动轴(405)匹配的通孔(501),所述配合套(5)中心位置啮合匹配有主动转轴(6),所述主动转轴(6)位于机盒(2)内,所述机盒(2)包括上盒体(201)和下盒体(202),所述下盒体(202)安装有定位套(203),所述定位套(203)与主动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上盒体(201)设有与无刷马达(1)和刷体(3)匹配的护边(204),与所述无刷马达(1)匹配的所述护边(204)内壁上设有定位筋(205),所述定位筋(205)匹配有护板(206),所述定位筋(205)与固定外框(404)螺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兰娇
申请(专利权)人:佳威盛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