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308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包括储能系统主电路和功率模块,所述储能系统主电路采用双级拓扑结构,前一级AC/DC为三相PWM整流电路,后一级双向DC/DC为Buck/Boost电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功率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有效降低了模块设计的复杂度,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安装方便、结构紧凑,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通过相同封装不同功率等级的IGBT模块,可满足不同功率等级要求;储能系统采用铅碳电池和超级电容相结合的混合储能方式,利用铅碳电池具有能量大,超级电容充放电瞬时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可以实现在并/离网模式下恒流恒压充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的逐渐发展、用户的峰谷差价不断扩大,这给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问题。采用容量大的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储能等技术,可有效的解决用电供需紧张问题,提高电能质量,增加电网运行安全。储能系统用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部件,不仅要具备充放电功能,而且要满足并离网双模式的快速无缝切换。
[0003]功率模块是储能系统变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大功率组件一样,由于元器件较多较杂散,布置空间有限,且布置须集中,对散热要求高,如何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兼顾功率模块的散热性与模块组件的小型化、模块化,是业界一直关注并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功率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有效降低了模块设计的复杂度,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安装方便、结构紧凑,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通过相同封装不同功率等级的IGBT模块,可满足不同功率等级要求;储能系统采用铅碳电池和超级电容相结合的混合储能方式,利用铅碳电池具有能量大,超级电容充放电瞬时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可以实现在并/离网模式下恒流恒压充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
[0005]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包括储能系统主电路和功率模块,所述储能系统主电路采用双级拓扑结构,前一级AC/DC为三相PWM整流电路,后一级双向DC/DC为Buck/Boost电路,所述三相PWM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耦合的电网侧开关、交流EMC滤波器、预充电回路、交流熔断器、LCL滤波器和三相PWM整流模块,所述Buck/Boost电路包括Buck/Boost斩波模块,所述Buck/Boost斩波模块输出侧经直流LC滤波到直流断路器开关Q02和直流接触器KM3;
[0006]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固定在散热器上的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和斩波IGBT模块,所有的IGBT模块单元都通过导热硅脂安装在风冷散热器上,且IGBT模块单元通过层叠直流母排的正、负极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层叠直流母排正负极还分别与八个直流支撑电容正负极相连接,所述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的输出侧连接交流输入侧接线铜排,所述斩波IGBT模块的输出侧连接直流输出侧接线铜排,所述交流输入侧接线铜排上安装有交流电流霍尔,所述直流输出侧接线铜排上安装有直流电流霍尔;
[0007]上述储能系统主电路包括并网运行模式和离网运行模式,
[0008]储能系统主电路并网运行时:通过电压外环以及电流内环与电压前馈相结合,外环采用直流电压PI 调节,使母线电容以及输出电压保持恒定,储能介质允许的电压值作为
电压给定值,通过测量元件直接测到的直流母线电压作为电压实际值,将直流电压外环调节限幅后,其输出量作为电流内环有功电流的给定值;
[0009]能系统主电路离网运行时:采用定电压和定频率控制,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以及频率,储能系统的设定值作为控制给定值,输出电流的大小根据负载的大小变化,三相独立的相电压作为系统外环控制,然后通过PI调节器调节,变为交流三相电压,再与其瞬时值比较,生成三相调制波。
[0010]优选的,所述预充电回路包括预充电熔断器、预充电接触器和预充电电阻,该电路主要作用为直流母排电容预储电能。
[0011]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主电路的输出负载为储能介质,连接铅碳电池和超级电容。
[0012]优选的,所述LCL滤波器包括三相交流电抗器、三角形连接方式三相滤波电容和三相交流电抗器,起到将整流电路滤除谐波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风冷散热器的面板内部嵌入铜制热管,散热器一端进风口处安装有轴流风扇,所述风冷散热器和直流支撑电容都安装在安装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主电路并网运行时,双向DC/DC工作在Buck降压工况,此时装置控制方式为恒流限压模式,当储能变流器离网放电运行时双向DC/DC工作在Boost升压状态下,装置采用恒压限流模式控制;
[0015]所述恒流限压模式是利用直流电流PI调节方式,以储能介质允许的充放电电流作为电流给定值,通过测量元件直接得到的充放电电流作为电流反馈值;
[0016]所述恒压限流模式是利用电压PI 调节方式,以储能介质允许的电压值作为电压给定值,通过测量元件直接测得储能介质的电压作为电压反馈值。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功率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有效降低了模块设计的复杂度,散热性能好、可靠性高、安装方便、结构紧凑,可根据不同功率需求,通过相同封装不同功率等级的IGBT模块,可满足不同功率等级要求;储能系统采用铅碳电池和超级电容相结合的混合储能方式,利用铅碳电池具有能量大,超级电容充放电瞬时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可以实现在并/离网模式下恒流恒压充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储能系统主电路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C/DC并网控制策略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C/DC离网控制策略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向DC/DC控制策略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功率模块整体结构图;
[0023]其中,1、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2、斩波IGBT模块;3、交流输入侧接线铜排,4、风冷散热器,5、固定安装板,6、交流电流霍尔,7、直流电流霍尔,8、直流输出侧接线铜排,9、层叠直流母排;10、支撑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及其功率模块,包括储能系统主电路和功率模块,所述储能系统主电路采用双级拓扑结构,前一级AC/DC为三相PWM整流电路,后一级双向DC/DC为Buck/Boost电路,所述三相PWM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耦合的电网侧开关、交流EMC滤波器、预充电回路、交流熔断器、LCL滤波器和三相PWM整流模块,所述Buck/Boost电路包括Buck/Boost斩波模块,所述Buck/Boost斩波模块输出侧经直流LC滤波到直流断路器开关Q02和直流接触器KM3;适用于混合储能,可以实现在并/离网模式下恒流恒压充放电以及平滑切换功能;后级为Buck/Boost回路,经直流LC滤波后,电压波动很小,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0026]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固定在散热器上的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1和斩波IGBT模块2,所有的IGBT模块单元都通过导热硅脂安装在风冷散热器4上,且IGBT模块单元通过层叠直流母排9的正、负极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层叠直流母排9正负极还分别与八个直流支撑电容10正负极相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合储能的双级储能系统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模块,其中储能系统主电路采用双级拓扑结构,前一级AC/DC为三相PWM整流电路,后一级双向DC/DC为Buck/Boost电路,所述三相PWM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耦合的电网侧开关、交流EMC滤波器、预充电回路、交流熔断器、LCL滤波器和三相PWM整流模块,所述Buck/Boost电路包括Buck/Boost斩波模块,所述Buck/Boost斩波模块输出侧经直流LC滤波到直流断路器开关Q02和直流接触器KM3;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固定在散热器上的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1)和斩波IGBT模块(2),所有的IGBT模块单元都通过导热硅脂安装在风冷散热器(4)上,且IGBT模块单元通过层叠直流母排(9)的正、负极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层叠直流母排(9)正负极还分别与八个直流支撑电容(10)正负极相连接,所述三相PWM整流桥IGBT模块(1)的输出侧连接交流输入侧接线铜排(3),所述斩波IGBT模块(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波陈亚琳雷建明郑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