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喷淋管及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95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硫喷淋管,包括短支管、长支管和呈环形的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短支管的外端和所述长支管的外端均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长支管以所述主管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相邻的两个长支管之间设有短支管,所述长支管的内端和所述短支管的内端均连接有喷嘴,所述短支管上的喷嘴设于所述长支管上的喷嘴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好处是脱硫塔中整体的气液分布较为均匀。中整体的气液分布较为均匀。中整体的气液分布较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喷淋管及脱硫塔


[0001]本技术属于除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脱硫塔是湿法脱硫设备中的一部分,脱硫塔上设有脱硫喷淋管,脱硫喷淋管上设有喷嘴,喷嘴将脱硫喷淋管中的浆液喷向脱硫塔内,利用浆液冲淋脱硫塔内的烟尘,以吸附烟尘中的硫。
[0003]例如公开号CN2115859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高效吸收结构,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流场顺畅。本技术包括入口烟道、脱硫塔体、吸收层和集液层;吸收层安装有喷嘴;入口烟道与脱硫塔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层包括第一层吸收层、第二层吸收层、第三层吸收层、第四层吸收层和第五层吸收层;第一层吸收层、第二层吸收层、第三层吸收层、集液层、第四层吸收层、第五层吸收层由下往上依次安装在脱硫塔体内;第一层吸收层、第二层吸收层、第三层吸收层和第四层吸收层上安装的喷嘴为双向喷嘴,双向喷嘴的喷射方向为逆烟气和顺烟气两个方向;第五层吸收层上安装的喷嘴为单向喷嘴,单向喷嘴的喷射方向为逆烟气方向。
[0004]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脱硫塔中心和边缘的气液分布差异较大,脱硫塔中整体的气液分布不均匀,导致脱硫效率不够高。
[0005]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脱硫塔中整体的气液分布不均匀,导致脱硫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脱硫喷淋管,包括短支管、长支管和呈环形的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短支管的外端和所述长支管的外端均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长支管以所述主管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长支管之间设有短支管,所述长支管的内端和所述短支管的内端均连接有喷嘴,所述短支管上的喷嘴设于所述长支管上的喷嘴的外侧。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短支管包括水平设置的短支管第一主体和倾斜设置的短支管第二主体,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外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内端与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外端连通,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向下倾斜,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用于连接所述喷嘴;所述长支管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支管第一主体和倾斜设置的长支管第二主体,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外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内端与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外端连通,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向下倾斜,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用于连接所述喷嘴,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长度小于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长度。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
°

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40
°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
,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述主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分管,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主管的中部,距离所述进料口越远的分管的内径越小,直径最小的两个分管之间相互断开;相邻的两个长支管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短支管。
[0013]一种脱硫塔,包括上述脱硫喷淋管,还包括塔主体,所述塔主体呈竖向设置的筒状,所述脱硫塔主体中设有喷淋空腔,所述主管套设于所述塔主体外,所述短支管的内端和所述长支管的内端均设于所述喷淋空腔中,所述短支管的外端和所述长支管的外端均伸出到所述塔主体外,所述短支管和所述长支管均与所述塔主体密封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塔主体的内径为9000~10000mm,所述长支管上的喷头分布于直径4500~6500mm的圆周上,所述短支管上的喷头分布于直径8000~9300mm的圆周上。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脱硫喷淋管的数量为三件,位于最上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最下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之间的间距;于最上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的进料口与位于最下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的进料口分别设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的进料口的前侧和后侧。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位于最上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之间的间距为15000~2000mm,位于最下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之间的间距为700~1200mm。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个脱硫喷淋管上的喷嘴数为50~70,相邻的长支管之间设有两个短支管,位于最下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上的入料口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的入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差20~30
°
,位于最上方的一件脱硫喷淋管上的入料口与位于中部的脱硫喷淋管的入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差

(20~30)
°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脱离喷淋管用于安装在脱硫塔的塔主体上,主管用于向长支管和短支管提供浆液,长支管上的喷嘴更加靠近脱硫塔的中心,长支管上的喷嘴和短支管上的喷嘴分别用于向脱硫塔内不同部位喷淋浆液,长支管与短支管协同作用使得喷淋的浆液在脱硫塔的边缘和中心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得脱硫塔的除硫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脱硫喷淋管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短支管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长支管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脱硫塔的示意图;
[0023]图5是偏差系数的计算公式。
[0024]图中:1

脱硫喷淋管,11

短支管,111

短支管第一主体,112

短支管第二主体,12

长支管,121

长支管第一主体,122

长支管第二主体,13

主管,131

分管,14

进料口,15

喷嘴,3

塔主体,31

喷淋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创造作详细说明。
[0026]如图1~图3,是本技术的脱硫喷淋管1的实施例,具体地:
[0027]一种脱硫喷淋管1,包括短支管11、长支管12和呈环形的主管13,所述主管13上设有进料口14,所述短支管11的外端和所述长支管12的外端均与所述主管13连通,所述长支管12以所述主管13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长支管12之间设有短支管11,所述长支管12的内端和所述短支管11的内端均连接有喷嘴15,所述短支管11上的喷嘴15设于所述长支管12上的喷嘴15的外侧。
[0028]本技术的脱离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喷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短支管、长支管和呈环形的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短支管的外端和所述长支管的外端均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长支管以所述主管的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长支管之间设有短支管,所述长支管的内端和所述短支管的内端均连接有喷嘴,所述短支管上的喷嘴设于所述长支管上的喷嘴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支管包括水平设置的短支管第一主体和倾斜设置的短支管第二主体,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外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内端与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外端连通,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向下倾斜,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用于连接所述喷嘴;所述长支管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支管第一主体和倾斜设置的长支管第二主体,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外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内端与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外端连通,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向下倾斜,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的内端用于连接所述喷嘴,所述短支管第一主体的长度小于所述长支管第一主体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50
°
,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4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
,所述长支管第二主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包括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分管,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主管的中部,距离所述进料口越远的分管的内径越小,直径最小的两个分管之间相互断开;相邻的两个长支管之间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佳丽赵苑杰颜佳豪颜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莫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