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80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种器,涉及细胞培养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套设于使用者食指上的食指套件,食指套件包括用于和手指连接指环部,指环部上侧连接管路部,管路部靠近指尖的一端连接接种管,另一端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接种管、管路部、气管及气泵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接种工具形式,采用了更符合培养瓶接种操作的结构,借助将接种用具与各个手指进行关联,可以更便于将接种管延伸至培养瓶内并进行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种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肌肉细胞培养作业中,肌肉组织处理成组织粒后,需要接种到培养瓶或培养皿中。接种的工具通常用眼科镊子、吸管或接种环。对于接种容器来说,常见的有培养皿及培养瓶。对于上述接种工具而言,培养皿因为可以完全将皿盖移除,接种时操作方便,接种时将组织粒分散布设在培养皿内,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以便组织贴壁,贴壁完成后需要再次将培养皿打开添加营养液,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受到细菌影响。对于该问题,培养瓶可以很好的解决,通过其结构,接种和营养液的注入可以同时完成,只需等待组织贴壁后将培养瓶旋转,便可令营养液与组织接触,这一过程中无须打开瓶盖。但是因为培养瓶自身结构限制,传统的接种工具向培养瓶内进行接种时,因为培养瓶瓶口较小,导致接种操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接种器。
[0004]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套设于使用者食指上的食指套件,食指套件包括用于和手指连接指环部,指环部上侧连接管路部,管路部靠近指尖的一端连接接种管,另一端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接种管、管路部、气管及气泵内部连通。
[0005]优选为,所述食指套件的指环部包括三个固定环,分别对应食指的指尖部、中间部及掌指部,每个固定环上侧均固定连接管架,所述管架包括两个半圆弧形的箍体,两个箍体通过螺栓连接,箍体下侧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箍体上侧固定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螺栓孔;
[0006]所述管路部包括活动管,活动管对应食指的各个指节分为指尖管、中间管及掌指管,所述指尖管、中间管及掌指管分别与所述指尖部、中间部及掌指部对应固定环的管架套接;
[0007]所述指尖管远离手掌的一端连接所述接种管,所述掌指管朝向手掌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指尖管及掌指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包括位于中部的直管体,直管体两端分别设置球块,连接管内部中空,连接管通过球块分别与指尖管、中间管及掌指管球铰连接。
[0008]优选为,所述管架的箍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0009]优选为,所述球块及指尖管、中间管及掌指管与球块的连接处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如PC软胶。选用弹性材质作为连接结构,在保证可动性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过盈配合,可以令连接处自带良好的阻尼力,不会因为手指不自觉的轻微动作就导致接种管晃动。
[0010]优选为,所述指尖管、中间管及掌指管与球块的连接处设置圆环形的弹性垫环。
[0011]优选为,所述气泵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囊体,气泵的一侧固定设置垫块,另一侧固
定设置对应无名指和小指的双指指环;
[0012]所述囊体上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与所述气管连通。
[0013]优选为,所述双指指环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远离囊体的一侧设置两个外凸的弧形面,这一设计更符合人体自身结构,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0014]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气泵的囊体握在掌中,无名指及小指放入双指指环内,垫块与掌心相贴,通过无名指和小指的张开,可以气泵的抽气动作,因为气泵抽气,通过气管将吸力传到至管路部,从而令接种管抽气,通过这一动作使接种管吸取组织粒。吸取组织粒后,将接种管伸入至培养瓶中。通过食指的活动带动接种管在培养瓶内寻找合适的接种位置,然后无名指和小指按压囊体,通过气压将组织粒接种到培养瓶内壁上。
[0015]因为传统接种吸管的使用方式限制,使用者需要握持接种吸管才能方便吸取和放置组织粒,所以面对接种瓶时,则难以操作,本方案通过食指套件实现仅用食指对接种管位置进行控制,在使用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时,操作更加符合人体习惯。
[0016]优选为,所述接种管包括与所述指尖管连通的主管,接种管与指尖管连接后,主管与所述指尖管同轴;
[0017]所述主管远离指尖管的一端设置向上倾斜的斜管,所斜管远离主管的一端设置平管,平管的轴线与所述主管的轴线平行,所述平管远离主管的一端设置前端管,所述前端管向下弯折。
[0018]考虑到培养瓶的瓶口一般较小且瓶口具有一定斜度,通过上述接种管的结构,可以更便于将接种管探入至培养瓶内部进行接种操作。
[0019]优选为,所述指尖管与接种管通过转筒连接,所述转筒为筒体,转筒一端与所述指尖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种管的端部插接;所述转筒的筒体两侧对称设置连接环;
[0020]本装置还包括牵拉套件,所述牵拉套件分为对应拇指和中指的拇指套件及中指套件,所述拇指套件及中指套件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套环,两个套环通过设置在一侧的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朝向指尖的一端固定设置拉环;
[0021]所述转筒的两个连接环分别通过一根拉绳与所述拇指套件的中指套件的拉环连接。
[0022]优选为,所述连杆为弹性杆体,拇指套件的连个套环分别对应拇指的掌指部及指尖部,中指套件的两个套环分别对应中指的指尖部及中间部。
[0023]优选为,所述拉绳为略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0024]使用时,将拇指套件及中指套件分别戴好,在接种过程中,当食指带动接种管并不获得适当位置时,可以通过拇指或中指拉动拉绳,令转筒转动,从而使接种管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以便在培养瓶内操作更加方便。
[0025]优选为,所述接种管的端部两侧对称设置翼板,所述转筒内对应翼板设置插槽,转筒通过插槽及翼板与所述接种管插接。
[0026]优选为,所述翼板的板体上设置凹孔,所述转筒的插槽内与所述凹孔对应设置弹簧珠。
[0027]通过翼板结合凹孔及弹簧珠,可以实现接种管与指尖管的快速拆装。
[0028]优选为,所述指尖部的上下两侧的对称固定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对应所述拉绳设置过线孔。
[0029]使用时,将两侧连接环对应的拉绳分别从转筒的上下两侧绕至不同的限位板处并穿过过线孔与拉环连接,可以避免在拉动时两根拉绳之间互相干扰,从而影响转筒转动。
[00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接种工具形式,采用了更符合培养瓶接种操作的结构,借助将接种用具与各个手指进行关联,可以更便于将接种管延伸至培养瓶内并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泵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种管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种管结构主视图。
[0037]图7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培养瓶;1、食指套件;11、指环部;111、固定环;112、管架;12、管路部;121、指尖管;122、中间管;123、掌指管;124、连接管;125、限位板;2、接种管;21、水平管;22、斜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使用者食指上的食指套件(1),食指套件(1)包括用于和手指连接指环部(11),指环部上侧连接管路部(12),管路部(12)靠近指尖的一端连接接种管(2),另一端通过气管(3)与气泵(4)连接,所述接种管(2)、管路部(12)、气管(3)及气泵(4)内部连通;所述食指套件(1)的指环部(11)包括三个固定环(111),分别对应食指的指尖部、中间部及掌指部,每个固定环(111)上侧均固定连接管架(112),所述管架(112)包括两个半圆弧形的箍体,两个箍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管路部(12)包括活动管,活动管对应食指的各个指节分为指尖管(121)、中间管(122)及掌指管(123),所述指尖管(121)、中间管(122)及掌指管(123)分别与所述指尖部、中间部及掌指部对应固定环(111)的管架(112)套接;所述指尖管(121)远离手掌的一端连接所述接种管(2),所述掌指管(123)朝向手掌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管(3),所述中间管(1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指尖管(121)及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英崔绪奎刘昭华王可谭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