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80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包括基座、顶盖、控制底座、控制面板、起始槽、通道、引诱灯、扬声器、透明移动杯、软毛刷、转筒和穿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将昆虫从检测器的深处取出,又不会对昆虫造成伤害,便于实验室对同一批昆虫进行多次试验。一批昆虫进行多次试验。一批昆虫进行多次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
,具体涉及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依然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会增强害虫的抗性进化,会导致目标害虫再起和次生害虫爆发,并且会使化学毒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有鉴于此,国内外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近年来,发展利用昆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一种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的研发试验也越来越多。在研究昆虫的声光感知能力实验中会用到声光识别检测器,为了研究昆虫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光线的感知能力,往往需要对同一批昆虫进行重复试验,而将昆虫从检测器中取出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将昆虫从检测器的深处取出,又不会对昆虫造成伤害。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包括均不透光的基座和顶盖,所述顶盖与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控制底座,所述控制底座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基座的中心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起始槽,所述起始槽的内壁设有多个沿起始槽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朝背离起始槽的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的顶部为透明材质;所述通道背离起始槽侧的内壁设有引诱灯和扬声器,所述通道内设有外侧壁与通道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透明移动杯,所述透明移动杯的开口端面向起始槽,所述透明移动杯位于引诱灯和起始槽之间,所述透明移动杯面向起始槽的一端设有软毛刷;所述起始槽内设有与起始槽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起始槽的圆周方向转动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多个相应的通道相连通的穿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移动杯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面向下半部分的一面设有卡凸一,所述下半部分设有与卡凸一卡合的卡槽一。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移动杯背离起始槽的端部设有穿过基座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包括杆一和杆二,所述杆一穿过基座,所述杆二位于基座外,所述杆一位于基座外的部分设有横截面面积为杆一的横截面面积的一半的衔接杆一,所述杆二面向杆一的端部设有横截面面积为杆二的横截面面积的一半的衔接杆二,所述衔接杆一面向衔接杆二的一侧侧壁设有卡槽二,所述衔接杆二的侧壁设有与卡槽二卡合的卡凸二。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两侧侧壁设有放置杆二的放置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卡槽三,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与卡槽三卡合的卡杆。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将昆虫从检测器的深处取出,又不会对昆虫造成伤害,便于实验室对同一批昆虫进行多次试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基座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基座的俯视图内部结构;
[0014]图4为本技术的衔接杆一和衔接杆二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透明移动杯的侧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顶盖的侧视图;
[0017]其中:1、基座;2、顶盖;3、控制底座;4、控制面板;5、起始槽;6、通道;7、引诱灯;8、扬声器;9、透明移动杯;10、软毛刷;11、转筒;12、穿口;13、上半部分;14、下半部分;15、卡凸一;16、卡槽一;17、杆一;18、杆二;19、衔接杆一;20、衔接杆二;21、卡槽二;22、卡凸二;23、放置槽;24、卡槽三;25、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实施例:
[0020]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包括均不透光的基座1和顶盖2,顶盖2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的基座1的顶部设有卡槽三24,顶盖2的底部设有与卡槽三24卡合的卡杆25,卡杆25与顶盖2为一体化制作。基座1的一侧设有控制底座3,控制底座3与基座1为一体化制作,控制底座3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4。
[0021]基座1的中心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起始槽5,起始槽5的内壁设有多个沿起始槽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朝背离起始槽5的方向延伸的通道6,通道6背离起始槽5的端部未穿过基座1,通道6的顶部为透明材质,可通过通道6的顶部观察通道6内的情况。通道6背离起始槽5侧的内壁设有引诱灯7和扬声器8,引诱灯7和扬声器8与控制面板4相连接,控制面板4可控制引诱灯7和扬声器8工作。
[0022]通道6内还设有外侧壁与通道6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通道6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透明移动杯9,透明移动杯9的开口端面向起始槽5,透明移动杯9位于引诱灯7和起始槽5之间,引诱灯7的光线可穿过透明移动杯9,扬声器8的声音可穿过透明移动杯9,透明移动杯9面向起始槽5的一端设有软毛刷10,软毛刷10沿透明移动杯9的杯口设置,推动透明移动杯9时,软毛刷10可将通道6的内壁上的昆虫推出通道6。
[0023]本实施例的透明移动杯9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部分13和下半部分14,上半部分13与下半部分14对称设置,上半部分13面向下半部分14的端部设有卡凸一15,下半部分14设有与卡凸一15卡合的卡槽一16,将透明移动杯9推出通道6后,可在起始槽5内揭开上半部分13,从而更加方便的将透明移动杯9内的昆虫取出来。
[0024]本实施例的透明移动杯9背离起始槽5的端部设有穿过基座1的控制杆,控制杆沿
背离透明移动杯9的方向延伸,控制杆可在基座1内移动。控制杆包括粗细均匀的杆一17和杆二18,杆一17穿过基座1设置,杆二18位于基座1外,杆一17位于基座1外的部分设有横截面面积为杆一17的横截面面积的一半的衔接杆一19,杆二18面向杆一17的端部设有横截面面积为杆二18的横截面面积的一半的衔接杆二20,衔接杆一19和衔接杆二20的侧壁互相贴合形成与杆一17或杆二18的横截面面积相同的整体,衔接杆一19面向衔接杆二20的一侧侧壁设有卡槽二21,衔接杆二20的侧壁设有与卡槽二21卡合的卡凸二22,需要将透明移动杯9移出通道6时,将杆一17和杆二18连接,将透明移动杯9移出通道6即可,当进行实验时,可将杆二18取下来,避免本装置占用过大的实验空间。本实施例的基座1的两侧侧壁设有放置杆二18的放置槽23,可将杆二18放置在放置槽23内。
[0025]起始槽5内设有与起始槽5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起始槽5的圆周方向转动的转筒11,转筒11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多个相应的通道6相连通的穿口12,实验前,可将转筒11转至穿口12未与通道6相连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不透光的基座(1)和顶盖(2),所述顶盖(2)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基座(1)的一侧设有控制底座(3),所述控制底座(3)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基座(1)的中心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起始槽(5),所述起始槽(5)的内壁设有多个沿起始槽(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朝背离起始槽(5)的方向延伸的通道(6),所述通道(6)的顶部为透明材质;所述通道(6)背离起始槽(5)侧的内壁设有引诱灯(7)和扬声器(8),所述通道(6)内设有外侧壁与通道(6)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通道(6)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透明移动杯(9),所述透明移动杯(9)的开口端面向起始槽(5),所述透明移动杯(9)位于引诱灯(7)和起始槽(5)之间,所述透明移动杯(9)面向起始槽(5)的一端设有软毛刷(10);所述起始槽(5)内设有与起始槽(5)的内壁贴合且可沿着起始槽(5)的圆周方向转动的转筒(11),所述转筒(11)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多个相应的通道(6)相连通的穿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害昆虫诱捕声光识别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移动杯(9)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部分(13)和下半部分(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贤刘文洁莫远波杨金莲李凤新罗广生李厦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